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應用到中學英語教學過程后,引起了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方式的巨大變化。運用IT可以設計出全新的整體教學過程和交互性、個性化的訓練方式。這樣學生在教師控制下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將會改變,學習效率會大為提高。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研究和探索一些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對推動深化課堂改革和實施新課程標準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情境——探索”課堂教學模式
“情境——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輔助工具和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它屬于L-from IT(Learning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這個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將數字化的課程學習內容和資源放在課堂學習環境中運行,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教師、教材內容、資源四個要素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根據一定的課程學習內容,將需要呈現的內容以多媒體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為數字化學習資源,使之創設出一定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具有真實的情境體驗,讓他們在這些情境中進行發現、探究、意義建構,促進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主要步驟是:利用數字化的共享資源(如教育資源庫)創設社會、文化、自然情境和問題情境;教師指導學生對情境進行觀察、思考、操作(訓練)、意義建構;借助測評工具(有即時反饋功能的電腦軟件),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評價,及時發現問題,獲取反饋信息。
二、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筆者在教授SEFC Book 2B Lesson 50 “ALBERT EINSTEIN”一文中,按上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在英語口語課的運用
基于信息技術的英語口語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路徑,幫助學生的認知水平螺旋提高,過程體現為:
其教學流程是:利用信息技術把模仿朗讀、角色回答問題、情景復述等語言材料提供給學生;教師給學生明確聽和說的具體任務(學案),利用信息溝誘發學生產出口語;學生通過計算機,以人機對話形式進行口語訓練和錄音;教師播出學生的錄音并進行點評和糾錯;學生收聽材料的范例進行比較; 再重新進行口語訓練和錄音;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口語錄音材料進行評價。
案例:Cao Chung weighs the elephant
學生的常見錯誤如下。
語法、詞匯類:
* He wanted to weight it (weigh)
* He want to weigh it, but he not. (wanted )(could not)
* He had a difficulty in weighting the elephant. (some difficulty in weighing)
* He had soldiers drove the stones out of the boat... (had the soldiers drive)
語音類:
reach—reached /t/
trust—trusted /tid/
weigh—weighed/d/
turn up—turned up
mark—marked/kt/
make a mark
work out—worked out /taut/
add up—added up
prize/ai/-praise(praised)/preizd/
stone—stones /z/
both—boat /bout/
clear—clever/klev?藜/
His cleverest son Cao Chung had an idea.
學生可以基于信息技術反復把自己的發音與口語教學材料(范文)進行自主訓練和糾錯。這種自主教育模式英語學科口語教學的基本框架以及課堂操作方法,對教師的要求不高,在有信息技術設備和教學材料的前提下,任何一名教師只要準確執行教學流程,就可大大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性。
我校基于“自主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構建了自主教育模式英語學科口語教學的基本框架以及有效的課堂操作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不斷增強,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同時,學生的語言知識不斷豐富積累,語言技能不斷提高。2007年高考的英語(二)的口語考試中,40多位參考學生中50%取得A等成績。學生的英語口語流利性和準確性提高,帶動了讀寫能力的提升,2007年高考,我校是市的第五生源組學校,但高考英語成績達90分,超出市第三生源組線和全市平均分。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