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體育大單元教學
體育大單元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體育小單元教學而言的一種層次較深、課時數集中的體育教學模式。
以往的健康體育教學,以知識傳授為導向,在系統的知識架構,每一小單元仍是獨立、互不相干的教材傳統的小單元教學,一般只有2~4節時,除去準備、結束兩部分,按30%的密度計算,每節只有10多分鐘的學習時間,教與學的空間很小,教師的安排與學生的選擇都比較單一,無法提供更廣闊的互動空間,也很難發揮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這樣就很難提高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而大單元教學是有計劃地設計連貫性的數個小單元,形成大單元,將設計的東西較系統地提供給學生參與式地學習。
大單元教學的結構特點:
第一,重新組織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歸并教學內容。體育大單元教材組織是把每學年兩學期的教材內容,按實現目標的不同分為以傳授技術、掌握運動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技術單元;以發展身體素質為主的運動單元; 以娛樂、 提高能力、發展個性的活動單元和以掌握理論指導實踐的理論單元。每單元約9~18節(或以模塊為單位),以實踐操作為依據,以具體情況而定。
第二,重新調整教學結構,使“傳”(傳授為主)、“練”(練習為主)分立,并做到多項并練。體育大單元教學結構上,采用上部分課時傳授技術,學生初步掌握動作(以授為主),然后,再在大單元的下半部分進行綜合練習,多項并練,學生自選,教師宏觀控制(以練為主)。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選擇項目,自己組織活動。開展綜合課的練習一般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由組合、自由選擇練習項目、自由支配時間 、互助互學。大單元的教學有利于多元的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如何進行田徑大單元教學
首先,我們把現行課程的內容作合理的安排、集中,用大單元來完成現行的體育教材的內容。(以高一第一學期田徑必修課程教學為例)
1. 教學內容與時數:
內容——跨欄跑 、短跑 、耐力跑。
課時數——引導課(技術課),跨欄跑3課時,短跑、耐力跑各1節,共5節。
綜合練習課(復習課),用4課時。
以上整個單元共9個課時(教學綜合內容較多時則采用以一模塊18學時單位)。
2. 教學過程:
a. 引導課(共5節), 以跨欄跑教學為例(用3節,余下2節分別是短跑、耐力跑各一節)。
第一課, 教師講解、示范動作, 讓學生了解動作結構, 然后練習, 初步掌握擺動腿過欄 、起跨腿過欄的技術;第二課,學習小步跑過欄 、五步過欄,兩課時要求學生達到能五步跨欄的目標;第三課,以小團體分組練習法為主體的課堂練習 。
其它2個課時的短跑、 耐力跑技術教學, 按上述方法, 讓學生了解動作結構, 初步掌握各個動作的基本技術。以上5課時是大單元的第一階段——引導課。
b. 綜合練習課(共4節),交替采用兩種課型。
第一,以“小團體”為單位的分組練習。第一步,指導學生分組。每組8~12人,按照性格、志趣、技能的相同、 相近自由組合成小組;第二步,在“小團體”分組練習中,讓學生自由選擇項目,自由支配練習時間, 互助 、互學、 互競地進行學習;第三步開展“自評”、“互評 ”活動,提高完成動作質量。教師在各個小組中檢查、輔導、小結、點評。
第二,以項目技能掌握的狀況為基礎的分組練習。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技能掌握的情況而決定選擇參加哪一項運動項目的練習;各分項的分組練習,又可按學生的體質、技能再分組:如耐力跑可按體質又分“強、弱”兩組。跨欄跑按技能又分“三步組”、“五步組”兩組等。 這兩層次的分組法,有助于不同體質、技能的學生的提高。
以上4課時是大單元的第二階段——綜合練習課。
3. 考核制度:制定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技術單元每項必考),必考科目起限制的作用。選考項目在必考項目的基礎上,提高要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發展個性。
三、田徑大單元教學對實施新課程的好處
通過大單元教學的技術課、綜合練習課的優化組合后,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較集中的課時組合,為教師和學生發揮教師教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的主體作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教師可以隨時在任何一個小組中,及時地對技能掌握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也可以通過深入的、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可以自由地選擇練習內容和支配學習時間。因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提高體質和技能。下面是筆者在高一任教時所進行的田徑大單元教學實踐。
1. 問卷調查:筆者在期末通過對高中一年級田徑必修課的14個教學班(大單元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各占一半的班數)的千名學生進行體育課興趣度調查,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學習態度和自我鍛煉方面的表現統計如下。
(1)體育課學習的態度對照表(表1)。
表1的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班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態度好于對照班,表明運用大單元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
(2)學生參加課外自我鍛煉對照表(表2)。
從表2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強于對照班,表明運用大單元教學,有利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
2. 試驗對比:筆者執教的實驗班和對照班通過對上述田徑教學內容半學期(18學時)的學習,教學評定結果,學生的技術評定和達標成績統計如表3。
從表3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學生不論從技評等級或者達標成績都遠遠高于對比班,說明田徑大單元教學對實施新課程教學有極大的好處。
四、結果分析
(一)能更有效地使學生獲取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
1. 結構性。教材內容的選擇在結構上自由,可根據學校的教學設施、教材內容的特點選擇、優化組合,在學期中安排若干大單元內容進行教學,效果更佳。
2. 系統性。系統地學習田徑運動項目的某一系列,無論是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或是技術原理、運動知識的獲取,大單元教學對此更有利。
3. 關聯性。同一系列或不系列的項目中選擇有共性的若干項進行學習,能夠更好地了解項目相關特點,對運動項目知識的學習、技術的理解、掌握能更全面、更深刻。
(二)拓展教與學的互動空間,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較集中的課時組合,為教師和學生發揮教師教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的主體作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三)較好地發揮分組教學的優勢。
1. 小團體分組練習教學,具有較強的自主性、互補性、兼容性。小團體的分組教學,通過互評活動,使學生再練習、觀察、討論、再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動作的準確性與學習的深度。而傳統的小單元教學由于時間短、靈活性小, 因而難以安排分組練習法。
2. 以不同的項目的技能掌握狀態為基礎的分組練習,以及由此派生的同步多項分組練習(分層教學),能更全面的提高學生的體能和技能。很多體質弱、技能差的學生通過該練習法之后,其體質和技能都得到了提高。這種優勢彌補了傳統的小單元教學中學生練習一刀切、 學生技能掌握兩極分化的缺陷。
3. 充分發揮教學設施資源的效用。大單元分組教學的多樣化以及現有場地、器材的充分利用,使學生課堂練習密度大,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運動技能和體質,填補了傳統小單元教學因同一課時中其他相關練習項目偏少而引起的主項練習人數過多、場地器材不足,而相關項目的場地、器材卻閑置的缺陷。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