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許多學生認為,我來職校是為了學技術而不是學文化,再說學英語有什么用啊,我也用不著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首先幫助他們明確英語也和技能課一樣重要。今天,英語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今天這種學歷加能力的競爭機制下,中職生如果能夠擁有多項特長,無疑能在崗位的競爭中找到更廣闊的天地。無論是繼續深造,還是選擇就業,英語都是他們通往成功的一把金鑰匙。中職生英語學習的目標普遍非常實際,教師要根據培養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看到英語學習的應用價值所在,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認為學有所用。
樹立信心,將聽說能力放在第一位
英語學習差的中職生普遍反映:我的底子差,在初中都沒學好,現在還能學好嗎?我給他們講述了一些真實的例子,如“瘋狂英語”的創立者李陽。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和操作上的困難, 有人擔心注重聽說訓練會影響筆試成績。然而中職英語教學目標與普通高中不同,應該結合分析年齡、心理、行為、思維特點等,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鞏固、擴大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所以,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而不僅是懂點英語知識,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習得語言。
著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授“Restaurants”主題時,學生不需要過多地拘泥于單詞本身的拼寫與朗讀,而應該注重詞匯在語境中的運用。因此學生在學習了表達各種餐廳飲食的單詞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飲料和食物進行問答,包括學生常去的飯館、肯德基等。接著讓每個學生畫一幅畫,模擬相應的情景,適當采用師生互動的情景,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然后開始Pair Work:“What kind of soup/ salad do you have?”最后,從手勢、表情、體態語、情景設置等方面對模擬結果進行評價。這種融枯燥的聽說訓練于仿真的模擬活動,有助于學生把“厭學”轉化為“樂學”,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和表演才能。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用積極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盡量激勵學生。例如,在進行口語活動時,教師評價學生所說的句子的側重點在關鍵詞,只要關鍵詞說對了,對于其他的語言錯誤,教師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再說一次,以幫助學生糾錯。一句“OK”“Good”或“Very good”往往使學生樂不可支,有成就感,信心倍增,踴躍回答。批改作業妙用評語給予激勵,對好學生常用“Good”“Excellent”等評語,對有進步的學生常加上“I am pround of you!”對基礎差的學生要常鼓勵:“Try your best to learn it!”“Do better next time!”
教學過程交際化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有自我發展的空間,即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在英語教學中,把音樂、美術和手工融合起來,擴大英語教學的內涵;常布置一些發散性思維的作業。例如,出示幾幅由圖案組成的畫,要求學生根據對圖的想象寫一篇“What can I see in the picture?”的小作文。我們從學生所寫的各種不同的事物,可以感受到他們思維的活躍。又如,給出一封信的開頭:“Bob, I’m sorry…”要求學生給Bob寫一封道歉信,在信中寫出道歉的理由。這類練習已經從語言層次上升到思維層次,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在這種準交際狀態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的技能,能盡快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同時我們也感到,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求新意識是培養“一專多能”人才所不能忽視的。
另外,為了使人人開口說英語,我堅持每節課前用2至3分鐘時間由兩位值日學生上臺做“Free Talk”,內容是日常生活用語,我與英語科代表在旁適時提示以消除他們怕說錯的心理。這種值日生小演講形式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均等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開始時學生要在課前作充分的準備,查閱資料、書寫材料、背誦等,在準備過程中學生也能復習或運用到所學過的知識。每個學生鍛煉口語都是先從背誦開始的,然后逐漸積累句子,有了一定的單詞量和語法結構知識,或是所背句子熟練后,才能從“背”變成“說”。 在此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既培養了中職學生的膽量,也鍛煉了他們英語的聽說能力和合作意識。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