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就必須善于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它就會自始至終地貫穿于某一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我以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首先必須做到與學生心靈對話。
1 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步人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的運用給教師創設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一旦學生進入情境之中,便很容易與作者和文本對話,產生共鳴,從而深刻地理解文本。
2 放手自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要舍得留給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學生自學的過程,是有機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學,既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識,又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以疑激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我采用學生質疑、教師設疑等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在解決疑難問題的同時,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高。
4 鼓勵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人的創新精神是各種心理活動在高水平上的綜合,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選擇與組合,因而創新精神所需要的智力方面的素質特長應該是觀察的敏感性、思維的獨創性、想象的新穎性,不被傳統觀念所束縛,敢于懷疑,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等。但對小學生而言,只要他們做到了愛思考,不單純地去模仿;喜創新,不愿與人雷同,就是具有創造能力的基本表現。”
5 及時贊美,激發學生自豪感與成就感。正如丘吉爾所說的:“你想要人家有什么樣的優點,你就怎樣去贊美他吧。”贊美可以激發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對于人的成長和發展,在客觀上起著導向和促進作用。為此,教師應多贊美學生,使其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對學習充滿興趣,對未來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