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計算課,尤其是起始課,許多老師比較重視算理的教學,或讓學生操作學具、算珠,或觀察教具演示、圖片,或聯系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等探明算理,也比較重視算法的不斷運用,但往往不太重視算法的逐步抽象。筆者在聽課中時常發現,許多老師把算法抽象得太快,像走過場。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相互交流和比較算法后,教師就迅速引導學生優化算法,牽引學生向最簡潔的一般算法靠攏。教師沒有在直觀算理和抽象算法之間架設多座“橋梁”,引導學生逐步經歷比較、優化和演變的過程,使學生有充分的感悟、體驗和發現的機會,致使許多學生迷糊地接受算法,機械地記憶算法,生硬地套用算法,計算中經常發生理解上的錯誤。這樣的教學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和數學思維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以后自主遷移和創造。為此,筆者認為,算法抽象要慢些走。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算法的逐步優化和抽象過程,在此過程中增加學生的活動經驗,增強學生的深度體驗,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學會數學表達,形成運算意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