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考試前后,總會有孩子問我: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來?我幾乎總是給予同樣的回答:寫好你自己。別看書店里總有層出不窮的作文指導書和優秀作文選什么的,據我所知,沒有幾個只看作文指導書或只看優秀作文選的孩子能把作文寫好。
作文,須寫好自己。我以為。
首先,寫自己熟悉的生活。
有人學習了《春》,馬上就能寫出一篇《夏》來。可是,總像蒸得不熟的包子,吃起來不爽口。怎么會這樣呢?那是一味地模仿給害的,那是疲于應付給害的。我曾經在教學完了《松鼠》以后,要求孩子們也寫一篇介紹小動物的文章。記得,有一篇介紹貓的習作是這樣開頭的——貓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你要是從來沒有讀過布豐的《松鼠》,你絕對以為這篇《貓》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呢。請繼續往后看——貓的面容很清秀,再配上一條帽纓似的尾巴,簡直可愛極了,每到夏天,貓就把尾巴豎到頭上,把身子躲在尾巴底下乘涼……至此,你要是還不噴飯,我敢斷言你肯定在哪兒看過把身子躲在尾巴底下乘涼的貓。北宋畫家文同畫畫是“胸有成竹”的,不知那位寫貓的小兄弟到底“胸有成貓”沒有?
有些同學,一寫人的眼睛,就想到“炯炯有神”,那些戴著啤酒瓶底似的眼鏡的眼睛能炯炯有神嗎?有些同學,一寫到哭,就會說,“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要知道,每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記得,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里有這樣一段文字——
有一次,我給他寫信,信上說:“你真臭啊!”這是他在上海時,我時常說他的一句話,因為他很能出汗,無論冬夏,身上總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兒,據姐夫來信說,他看了這句話。先是大笑,然后跑進洗手間,拿起一塊手巾捂住了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嘛,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所以,寫作,必須從“我”寫起,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樣,才會寫得真切、寫得豐富、寫得深刻。我們強調“寫自己”,就是強調“寫真實”。當然,真實不只是對具體生活毫不走樣的摹寫,而是指所描述的故事、情境符合生活的規律,符合人之常情。這里,順便說一說“虛構”。虛構也不是子虛烏有的杜撰,而是在生活基礎上的添加和重組。
第二,寫自己真實的情感。
不錯的,寫作是可以模仿。但是,獨獨難于模仿的就是情感,你也和徐志摩一樣,在康橋,你也看到了河畔的金柳,你也看到了軟泥上的青荇,但你未必就能如徐志摩一般地如癡如醉,也揮一揮衣袖,作別西天的云彩!你倒是很有可能無動于衷的。因為你畢竟不是徐志摩。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一同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有人評說是一個像青翠的秀竹,一個像怪狀的榆樹,倒也有趣。還有,魏巍和賈平凹也都有各自的《我的老師》,我們都讀過。同題作文是極有可能的,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應該而且能夠看到不一樣的表達。因為,每個人心中的愛,抑或是恨,永遠是與別人不一樣的。你要表達的永遠是你的“情”,獨一份兒。
第三,寫自己獨到的見解。
人跟人不同,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觀察世界的角度也就不同,理解世界的程度也就不同。比如,宗璞在《紫藤蘿瀑布》中這樣寫道: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申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宗璞看到了別人所看不到的,表達了別人所沒有表達的。每當我讀到這一段話的時候,真的就會像宗璞所說的那樣,不覺得也要“加快腳步了”。
所以說,寫作,就應該寫自己的經歷,寫自己的遭遇,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寫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對世界、對自然的思考和認識,你自己寫的文章吐的一定是你自己的心聲,你發表的一定是你自己的見解。此所謂“我以我手寫我心”也。
我所主張的寫自己,實乃主張視角的獨特,人格的獨立,個性的張揚。這樣,在文學的圣殿,我們看到的才可能是“百花齊放”“百花爭妍”。
要寫好作文,就得多觀察、多閱讀、多揣摩、多體悟,寫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