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永剛
在科研計劃項目實施課題制管理模式下,由于片面強調課題負責人制,課題負責人的經費使用權肆意擴大,導致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效力低下。這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項目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約束力弱化。課題負責人根據經驗估計自行編制預算,盲目性較大,缺乏預算應有的嚴肅性,預算僅僅為項目申報而編,偏離了對實際支出的預測性和指導性。(2)項目支出結構不合理,隨意性較大。在項目支出結構中,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直接費用較少,招待費、通訊費、辦公耗材等間接費用所占比例過大。(3)課題負責人“一支筆”審批,缺乏監管。為鼓勵開展科研活動,過分強調課題負責人制,經費支出由課題負責人審批后直接報銷,缺少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環節。(4)間接費用核算困難,科研支出擠占教學經費。高校由于教學與科研工作密切聯系、相互交叉,人員費、水電費、設施使用、房屋占用等均為教學、科研共用開支,難以嚴格合理劃分,科研間接費用核算困難,因此形成這些費用全部計入教學開支,產生科研經費的部分結余,并成為課題負責人的“自留地”。(5)項目結題不結賬,隨意開支。項目通過驗收評估后,結余資金不作結賬處理,成為課題負責人隨意支取的“活期存折”,違背了專項資金的管理要求。
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失范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信息的不對稱形成的管理盲區。不對稱性可能發生在當事人簽約之前,也可能發生在簽約之后,分別稱為事前不對稱和事后不對稱。事前不對稱信息形成逆向選擇問題,事后不對稱信息產生道德風險問題。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上,涉及的主要是簽約之后的事后不對稱信息所引發的道德風險問題。體現在經費管理上就是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效力低下,經費支出不合理,隨意性較大,不能形成開展科研活動的有力支撐。
在科研契約形成的委托代理關系中,代理人既包括簽署合同的高校法人,也包括具體完成課題的課題負責人。科技處、財務處、資產處、審計處、紀檢等部門分別代表學校行使相應的管理職能,其中科技處和財務處是科研經費管理的主要部門。科技處主要實行項目管理,注重科研項目的立項、申報、結題驗收以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對經費的使用情況不予掌握,不能跟蹤經費使用的合理性。財務處往往只強調報銷票據的合法性,對具體課題的經費支出范圍不予掌握,對經費支出的合理性無暇顧及。課題負責人誤認為項目是依靠自身能力獲得的,夸大了自身的資金支配權力,同時學校為發展科研而制定相對寬松的政策更助長了課題負責人的權力,導致項目開支的無序性,甚至違背了國家政策與財經法規。作為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代理人,高校對經費的使用情況負有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各職能部門應統籌協調,履行監管職責,課題負責人則必須遵守財經法規,在課題支出預算內合理使用科研經費。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在不對稱信息情況下,委托人不能觀測到代理人的行為,最優的激勵合同是需要滿足代理人參與約束和激勵兼容約束的激勵合同。在科研項目合同中,需要包括有顯性激勵和隱性激勵雙重機制,隱性激勵是顯性激勵的延伸。顯性激勵就是要求課題組按照立項內容完成既定目標,按照項目預算合理支配科研經費,否則收回經費中止合同。項目完成后進行專項審計,并將情況要在科研管理網絡等媒體上予以公示,構成了隱性激勵,激勵課題組為申報后期的科研課題而放棄只顧眼前隨意開支的的行為,按照科研合同科學合理的使用科研經費。這就要求重新審視目前實行的課題負責人制,在經費開支上對課題負責人有一定的限制。
從科研合同管理來看,科研合同中的經費預算是較好的切入口。實行課題合同負責制,是對課題負責人制的一種修正,一種約束,一種發展。在合同負責制下,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研究、經費開支仍有著主導權力,但在經費開支上受到預算的嚴格限制,受到科技處、財務處、資產處、審計處等部門的監管,保證科研經費科學合理的使用,保障課題研究的有序開展。
在編制課題經費預算時,必須由課題負責人、科技處、財務處三方共同參與、探討,形成科學的具有可執行性的經費預算,在實際開支過程中保證預算的剛性。整個項目的支出以科研預算為綱要,杜絕支出的隨意性,避免套取科研經費的違法行為。在此過程中,課題負責人的經費支出的權力并不是完全被否定,只是受到應有的合理的制約,要求符合科學研究的實際需要,符合預算,符合財經法規。對科研預算確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必須重新審定并報項目管理部門的審批后方可調劑。
科研項目經費到賬后,按照項目批復或合同約定,需要將科研經費進行明晰的支出劃分并嚴格執行,保證科研經費的科學合理使用與管理。可利用天財高校財務管理軟件的項目額度控制模塊實施精細化管理。
1.將科研經費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這是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前提和條件。根據項目立項中的經費預算,將經費總額劃分為儀器設備費、圖書資料費、調研差旅費、版面費、會議費、實驗材料費、協作加工費、助研勞務費、管理費等不同的支出類別,明確各類別的最高支出限額。該支出預算需符合合同的要求和學校管理的規定,經課題負責人、科技處、財務處的共同審定。
2.按照項目額度內容進行設置,這是進行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和平臺。首先設置項目額度的具體內容,搭建所有科研項目管理的共有平臺,它涵蓋了所有性質課題的開支范疇。其次是設置項目額度控制對應的會計科目,建立支出科目和控制額度的對應關系。額度必須和支出科目綁定,這樣當用到支出科目時,系統才知道它有項目額度控制而予以約束。額度和支出科目的關系可以是“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關系。
3.對科研項目進行額度設置,這是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核心。天財高校財務管理軟件提供了比例法和定額法兩種額度控制的模式,由于不同來源的科研課題經費有不同的管理辦法,經費構成差異較大,結合實際情況主要采用定額法進行額度控制。對不同的科研項目,根據審批后的支出預算內容,選擇對應的會計科目,錄入額度金額,確定每一種支出的數量限額。在制單時當用到該項目時,就會有額度顯示。
4.嚴格控制項目支出超支情況,這是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在憑證錄入時,輸入支出科目和項目后,其對應的控制額度就會自動提示,并進行超支控制。當科目支出超過此額度時,系統就會顯示信息“憑證分錄第*行項目的支出控制科目額度出現超支,不能支出!”。這樣就能夠嚴格控制不按預算隨意支出的情況,控制資金使用方向,規范科研經費的合理開支,完善管理的薄弱環節。
5.進行額度匯總計算,這是保障精細化管理的延續性。額度控制也有獨立的總賬,記錄每個項目、每項額度的年初數、發生額和余額,對應科研周期跨年的項目,就需在“年終轉賬”前做一次額度匯總計算,保證讓額度的結余過到下一年,實現控制的延續性。
實施課題合同負責制模式,對于治理目前高校科研經費支出管理混亂的現象有著重要的意義,既規范了經費管理,又對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