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 韓潔
(一)全球化趨勢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諸多企業由過去單純的國內競爭轉變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由過去單純的產品市場到今天的產品市場、資本市場。通過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和近年來我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失敗的案例,我們不難看到,全球化的趨勢加劇了企業在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競爭,而許多企業管理層由于對高報酬的盲目崇拜和對國外打包金融產品及衍生品知識的匱乏,往往忽略了某些高風險領域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影響,未在高收益和高風險之間取得有效平衡就貿然出手,致使企業損失慘重。這就要求,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管理層和內審機構必須樹立牢固的風險管理理念,努力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有效防范風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才不至于使企業辛苦積累的成果葬送在高風險領域,也才不至于將企業陷入可持續發展的危機中難以自拔。因此,如何正確有效的開展嵌入式審計,把內部控制建設作為重點,是提高內部審計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內部審計人員職責所在,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適應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而取得新的發展。
(二)當前經濟形勢導致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許多國有企業通過改制或重組,實現了規模擴張,內部的經營管理、產品結構、業務流程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但內部審計工作仍主要停留在財務審計的層面上,審計部門的工作未得到重視,審計結果也未有效利用。隨著財務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財務核算的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傳統的審計內容,已經成為了企業自身財務部門的一項專門職能。作為審計部門的內審機構,只需做一些簡單的重復檢查工作,甚至無需去做這些工作。審計工作內容已經日益匱乏。因此,從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的轉型已經成為必然。如果內部審計不能實現自身的突破和發展,不積極主動尋找創新途徑,就難以實現自身存在的價值,那內部審計部門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地位更會岌岌可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內部審計創新和轉型也是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
從需求決定供給理論的基本觀點來看,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職能機構,其工作的內容及發展方向主要由企業內在的需求來決定的。高級管理層為了對企業實施有效控制,需要借助內部審計來發現問題,提供信息和改進建議,從而對內部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提高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內部審計在審計理念上,必須從傳統的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轉變,增強審計工作的主動性、超前性。在審計對象是,必須由單純的對所屬下級單位審計向系統內全面審計轉變,增強審計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在審計內容上,由注重形式審計向突出實效審計轉變,增強工作的目的性、有效性。在審計范圍上,由單純的業務審計向提高規范管理審計水平轉變,增強審計工作的基礎性、發展性。在審計方式上,由單純依靠自身力量開展審計向搞好內外審計資源結合轉變,增強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性、權威性。隨著現代化網絡化的發展,在審計的手段上,更應當由傳統的手工操作改為以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
(一)轉變審計人員觀念。形成內部審計工作新思路,實現內部審計轉型,首先需要轉變觀念,明確工作內容。在轉型初期,審計人員思維易局限于財務審計的框框,習慣于以監督者的身份出現,而對新的業務內容無從下手,甚至對內部控制評價和風險評估工作十分排斥,對服務身份也無所適從。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審計人員應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先從理論學習入手,在系統了解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基本知識后,再進入實質性工作階段。其次,變過去的被動為主動,過去的財務審計必須接受委托后,才被動地去實施審計。但現在,我們應改變過去的思路,主動聯系一些集團內的子公司,無償為他們提供服務,包括評價整個系統內業務流程關鍵控制點是否存在瑕疵或紕漏,是否存在控制盲點,并為他們提供改進建議。這樣,既讓我們審計人員熟悉了業務流程,為內部審計轉型奠定了基礎,為今后系統地搭建公司整體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積累了經驗,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子公司管理水平。
(二)適時向公司管理層宣傳新的審計理念。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手段、執行力等往往取決于管理當局的理念,依賴于管理層的支持。如果管理層不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即使審計人員設計的內部控制制度再完美,搭建的風險評估體系再科學,也有可能是形同虛設。就我們制造業的管理層來說,大多存在“重生產、輕管理”的思想,尤其在當前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管控手段,尚未被高管普遍接受為“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增值服務的部門”,在這種內部審計作用不突出的環境下,審計人員不能期待管理當局是內審方面的專家,可以為內審的轉型鋪設一條陽光大道。這就需要我們內審機構的領導和員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向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廣泛宣傳審計的新理念,灌輸內部審計轉型和創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內審結果能有效落實,增強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針對這方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的主要方式有:1.通過公司內部報刊,開辟審計知識專欄,宣傳公司審計新理念,重點放在審計創新和工作職能轉變的宣傳。2.通過月度、季度、年度工作總結會、專題匯報會、每周業務例會等會議或匯報形式,由審計部領導直接向管理層闡述審計工作思路、審計工作進展情況、審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等,使管理層真正知道審計部門在做什么、成績如何、對今后經營管理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等等。3.與財務部門、紀檢部門緊密聯系,在主動“找事做”的同時,宣傳審計職能的轉變和審計創新。以前審計人員到財務部門,主要是查憑證、翻賬簿,而現在則是幫助財務部門查找流程上的缺漏。我認為內部審計部門在非財務事項方面的拓展空間還很大,還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審計部可以在詳細了解財務部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按業務循環幫其建立一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等等。
(三)致力于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企業也一樣,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都需要一流的人才,人才的培養和競爭已成為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內部審計要真正實現增值服務,實現全過程監督,也需要一批新型審計人才。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素質決定著內部審計創新和轉型是否能真正實現。由于轉型的方向是管理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了解財務知識,還要對公司發展戰略、業務流程、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公司內外部環境等有一個全方位的掌控,而單純的財務或工程方面的知識顯然是難以適應這種要求的。那么審計部門就有必要通過各種途徑造就一支具有綜合能力、有較強戰斗力的審計隊伍。否則,審計轉型就只能是空談。但從目前來看,我們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隊伍仍較薄弱,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轉型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術還較為欠缺,難以適應現代內部審計的要求。因此,審計工作要主動開展以管理審計為主的內部新型審計,顯示新型內部審計成效,從而促使領導層能夠重視到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從而促成全面精通型人才的培養,使內部審計崗位成為培養提升素質技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