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充分開發、合理利用地理教育環境,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容,增強地理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本校地理教學實際,整合不同層面地理教育資源,以學校為基地和基礎,以教師為主體開發,探索地理教育環境建設。
一、地理園的創設
地理園“化書為物”,直觀形象,是理想的輔助地理課堂教學和進行地理課外活動的良好場所,也是進行鄉土地理教育的重要基地。地理園建設結合本校高中地理教學的客觀實際并按學校場地的實際進行創設,其主要設施如下。
地理觀測的儀器、設備、裝置。主要有兩個百葉箱,日影臺,渾儀,簡儀,風速、風向、雨量自動測量儀,強震測量儀等。
地貌、地質主要是特殊地質(褶皺—背斜、向斜、斷層、地壘、地塹等)、地貌(黃土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組合景觀,配有各大洲、中國、江蘇、無錫地形沙盤等。
教學中一些地理概念、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形成、發展和分布規律,往往可以通過地理園的研究活動使其具體化、形象化,形成學生真實的地理觀念和地理概念以及正確的地理判斷。如在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判斷地形要素,這是令一般學生感到頭痛的問題,教師將學生帶到地理園觀察,何謂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緩坡就會一目了然。為何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彎曲,而山脊等高線卻向低處凸出,通過地理圖的觀察比較就會迎刃而解。這樣,將理性知識與感性認識結合起來,可弄清概念、加深印象、鞏固記憶。地理園活動場所的創設,可促進地理教學生動化和開放化。
二、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室的創設
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室是進行日常地理教學的場所,既具備演示型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的功能,滿足網絡教學的需要,也可以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陣地和地理課外學習活動的場所;可滿足地理必修課、選修課、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和地理綜合性活動的需要。本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包括教學演示區、學生活動區、教學陳列區、信息展示區、教學管理區等,主要功能如下。
情境功能。地理專用教室充分考慮地理學科及地理教學的特點,布置世界、中國、江蘇、無錫地形圖和頂部裝配星空圖等地理情境;建有地理專用教室局域網并與因特網聯接,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進行小組協作學習或各抒己見,反饋意見與建議縮小了師生之間的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
演示教學功能。大屏幕演示可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大屏幕和教師身上,有利于焦點集中,但不利于學生仔細觀察;學生終端演示有利于學生仔細觀察演示內容,尤其是各個細節,但焦點分散。因此,應根據演示的地理內容發揮不同的演示功能。
網絡教學功能。教師可以進行屏幕監視、視屏點播、遙控輔導、分組討論、遠程命令、文件傳送、電子黑屏、遠程管理等相關操作。
協作學習功能。本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的課桌椅設計不同于一般教室,以六人一組的課桌布局,學生相對而坐,這種設計和布局有助于學生相互交流和師生充分溝通,有利于師生共同觀看教室大屏幕演示,從而形成一種舒適、活潑的協作探究學習環境。
三、地理情境室的創設
信息技術只是地理教學的輔助工具。地理情境室與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配合使用是現實與虛擬、動與靜的結合。本校地理情境室主要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典型地貌(如黃土地貌、丹霞地貌、風蝕地貌、風積地貌、巖溶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配有透明天球儀、動態月相運行儀、動態日地月運行儀、動態日地運行儀、動態時區儀、模擬火山噴發、行星秤、常見巖石、常見礦物、太陽高度測量儀、平面地形地球儀、平面政區地球儀、填充地球儀、經緯度模型、地球內部構造、天文望遠鏡、野外實習包和學生地球儀等,這些為促進學生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提供了有益的體驗環境。
三、省(市)地理科普教育基地的構建
本校與無錫市地震局、氣象局、環境保護局合作建立了無錫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無錫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無錫市環境教育科普基地。無錫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已升為江蘇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并成為示范基地。這些基地在該校都有專門教室,配有相應設備。
無錫市氣象科普基地由氣象科普館和地理園組成,主要配有日照儀、氣壓儀、濕度儀、手持風向儀、百葉箱等。無錫市氣象局組織專家定期走進校園,面向學生開展氣象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學生可以現場了解氣象觀測人員如何獲取氣溫、氣壓、空氣濕度、風力等各項氣象要素觀測數據,引導學生測量、收集、分析氣象數據,鍛煉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形成學生關注氣象、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
無錫市環境教育科普基地主要配有CO2氣體測定儀、O2測定儀、懸浮顆粒物測量儀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該市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危害及應對措施,可鍛煉觀察、動手及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深化環境保護意識。
江蘇省抗震減災科普基地由地震科普館和地理園組成。地震科普館主要配有地震前兆監測儀、地殼一定深度巖性的變化剖面及各種地震科普展版等。科普館綜合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和實物模型等,形象地展示地震的產生過程,通俗易懂、直觀生動地宣傳地震科學知識。
本校地理教育基地面向無錫市開放,對廣大學生和市民了解地震、氣象和環境保護等科普知識,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和環境保護理念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地理櫥窗與地理長廊的展示
本校地理櫥窗主要展示學生作品(如地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地理小報和小制作等)和宣傳與地理有關的節日,如國際濕地日、國際氣象節、世界環保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30多個節日。這些內容每個月更新核實,主要用于強化學生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魅力地理長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五大湖泊、六大瀑布、五大城區等十多類自然與人文之美,以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地理知識,使其形成良好行為規范。▲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八期課題《新課程背景下校本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和《高中地理課學生學習資源庫建設的實踐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