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某知名汽車公司展廳的巨幅中國地圖,在中印邊界的地方出現錯誤。
類似的情況不止一次。如2008年5月21號《重慶晚報》增加72版的“影像志《地殤》”影像特刊,刊登該報派往汶川地震災區記者拍攝的5 000張圖片中的精品,結果專刊封面中國地圖出錯;而自我標榜曾隸屬國家統計局的賽諾市場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更是用一幅問題地圖作為公司徽章標志。
現在,我國社會上對臺灣地區和南海諸島的主權意識已經廣泛深入人心,遺漏臺灣和南海諸島的錯誤地圖相對少見,但地圖上的中印邊界地區顯然并未得到國民應該有的重視。假如說在小幅面地圖上中印邊界東段部分的出入還不太容易分辨出來,但中印邊界西段3萬多千米2的阿克賽欽地區位于中國雄雞形狀版圖的尾部,這部分即使在小幅面地圖上也不難辨識,發生錯誤就難以原諒了。
阿克賽欽——“中國的白石灘”,這塊土地海拔雖高,氣候雖冷,卻地勢平坦,有幾處山口可至克什米爾地區,自古以來便是從新疆至印度次大陸、從塔里木盆地經克什米爾至中東各國的捷徑要道。新中國成立后,阿克賽欽進一步上升為戰略要道,新疆公路在阿克賽欽盆地蜿蜒約400千米,把新疆和西藏緊密連接起來。而且,阿克賽欽盆地礦產資源豐富。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放軍始終牢牢掌握著這塊土地。
“不識”并非只發生在文化程度不高者身上,在高校、媒體、大企業乃至某些政府機構都遇到過問題地圖。出錯也未必是因為缺乏愛國之心,或許有各種客觀原因。但正版中國地圖不難買到,國家測繪局幾年前又在網站上發布了全套網絡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供用戶在網上瀏覽和免費下載使用。之所以還是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人盲目照搬西方機構、網站、媒體和出版物的地圖,連與中國自己發布的地圖對照一下的程序都省了。殊不知不少西方國家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支持印度立場,他們的地圖就是按照印度的要求畫的。
判斷中印邊界,有兩個地方應注意:一是西藏山南地區,規范的中、印邊界表達應沿著不丹東緣的邊界南端向東延伸;二是阿克賽欽地區的邊界輪廓,規范的表示應該是一個指向中國方向的弧形鈍角而不會是銳角。▲
摘自2010年《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