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照是地球反射的太陽光,地照也稱為地球照。地球反射的太陽光照亮了原來黑暗的月球,然后被月球再反射回地球,地球上因而能觀察到地照。月光是月球直接反射的太陽光。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太陽系其它反照率較高的行星上,被稱為行星照。從地球上看,月球反射的地照比月光要暗一些,所以又稱為灰光,其是地照的反應(圖1,圖2)。
地照的觀察,在月相為新月前后最為容易。彎彎的蛾眉月散發出白白的銀光,在黑夜里顯得更加明亮。而月球那黑沉沉的月海,也依稀可見。蛾眉月和黑沉沉的月海,構成了月球的整體。此時從地球角度觀看,月球亮面面積不多,正好使地照相對較明亮。地球的云層越厚,覆蓋的面積越大,地照就會越明亮。由于地球的相位和月球的相位是相反的,從地球看月球處于朔的位置時,從月球看地球則處于望的位置。
如果有機會到月球上去觀察地照,它可能比月光更美麗。地球自轉周期為23時56分4秒,月球的自轉周期為27日7時43分12秒。在地球的天空中,24小時內,月球有東升西落現象;而月球的天空中,24小時內地球位置變化不大,地球沒有升落的現象。

在地球的天空中,沒有比太陽和月球更大的天體了,太陽平均視半徑16'0\",月球的視半徑為15'33\",兩者相差無幾。由于地球的直徑幾乎是月球的4倍,而且地球比太陽距離月球近得多,所以在月球的天空中,看到的地球,它的大小將近太陽的4倍多。
由于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有反射能力很強的云層,它的反射率比月球更有效,月球上望時的地球亮度是地球上望時月球亮度的50倍,這使得月球天空中的地球很美麗。月球上沒有大氣的反射、散射等作用,無論何時都看見黑色的太空和明亮的星星。但地球上有海洋、陸地、植被,各地的反射率差異很大,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蔚藍色的球體。
地照可用來研究地球的大氣組成;透過分析地照的光譜,可以判斷大氣成分的變化。地照的大小反映了地球的反射率。航空和衛星資料能反映地球局部的反射率,而地照可以反映整個地球的反射率,是對衛星資料的補充。地球環境的變化,會引起地球反射率的變化。研究地照變化,就可以研究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災害的預測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