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載體,所以在大學數學教育中開展批判性思維培養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培養大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將數學史融入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批判性思維的認識;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鼓勵大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精神;增加案例教學,運用數學建模加強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技能訓練。
關鍵詞: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調查分析
批判性思維是對所學知識的性質、價值和真實性進行的個人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判斷。從大學生數學學習的角度來看,批判性思維就是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已有的數學表述和思維過程的合理性進行評判的思維,是大學生進行數學創新思維的前提和先決條件,是大學生學好數學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
當前,素質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堅持真理,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形成獨立的人格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數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載體,所以,在大學數學教育中開展批判性思維培養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借鑒國內外批判性思維的研究成果,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我們自行編制了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調查問卷,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對井岡山大學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全日制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這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10份,回收有效問卷308份,回收率達99.3%,采用Microsoft 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
二、調查的結果和分析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后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在“對數學批判性思維的認識”“數學批判性思維意識”“數學批判性思維技能”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
1.大學生對數學批判性思維的認識方面
問卷調查的結果是:88.5%的學生不了解數學批判性思維的內涵;5%的學生認為,從事數學創新最主要的數學思維品質是批判性;70%的學生認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提問、質疑、猜想,就不會有數學創新。
這表明,目前大學生對數學批判性思維的認識仍然模糊不清,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知道數學批判性思維的內涵,二是不清楚數學批判性思維在數學創新思維中的地位。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傳統的大學數學教育是以教學內容的穩定和單一為基本出發點的,以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精確程度作為評價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標準,是單純的繼承性教育。受這種教學觀的影響,數學學習不是一種探索性的活動,而是一種知識傳遞的過程,教師只是“搬運工”,負責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缺乏對學生進行學習探索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引導;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須對知識發現和發生的過程進行思考,忽視知識構建的心理過程和批判性思維在學習中的探索作用,缺乏探索精神,對批判性思維認識不清。
2.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意識方面
問卷調查結果是:18%的學生表示,在大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問題總是充滿好奇,總想刨根問底,時時有探索的沖動和欲望;21.2%的學生表示,對已有的數學表述不盲目附和,敢于質疑提問;15%的學生表示,會多視角、多方位思考數學問題,使自己保持自信、開放的心態;24.8%的學生表示,會經常對自己或他人的數學思維過程進行反思,積極發現錯誤、分析原因、認真糾正,有強烈的求真意識。
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大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意識不強。在認識方面,缺乏追求真理的主動意識,習慣被動接受知識而無意主動關心這些知識的真偽;在表述方面,缺乏嚴謹意識,缺少自信,回避疑點;在人格方面,缺乏批評意識,元認識能力較差,迷信教師,沒有質疑提問的習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長期以來大學數學教學都是以知識傳授為核心,這種“維持性學習”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師和學生慣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現在的各種問題,師生的回答往往是沿著預定的路線進行,側重于趨同思維,學生缺乏個性,進而缺乏批判性思維。
3.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技能方面
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技能主要體現在學習活動中。問卷調查的結果是:18%的學生表示,在大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對已有的數學表述存在疑問時,能自覺進行分析、推理、邏輯證明或尋找反例解疑;27.6%的學生表示,解開放性數學題時能對題目進行辨析、對比,充分利用已知條件,舍棄無用條件,決定解題方案;23.6%的學生表示,會帶著問題閱讀數學書籍或資料,并通過閱讀進行觀察和比較,進而猜測提問、解釋檢驗、歸納總結。
這表明,多數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邏輯推理、分析、判斷能力不強,缺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技能薄弱。我們認為,許多教師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存在偏差,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個性也不具有為批判性思維發展創設環境的能力,因而缺少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技能,無法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技能訓練。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和建議
1.將數學史融入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批判性思維的認識
從數學發展過程來看,“整個數學理論體系,就是通過理論不斷批判和反駁而生長,通過理論的更新和競爭而取得進展”。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適當融入數學史內容,通過介紹數學史中一些經典的例子,使學生了解數學批判性思維的有關知識,真切地體會到批判性思維在數學發展中的作用,激發他們對批判性思維的興趣,正確認識批判性思維的本質特征,把握批判性思維在創新思維中的核心地位,進而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做知識的主人。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鼓勵大學生的數學批判性思維精神
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數學批判性思維意識,就必須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實施教師“啟發式”與學生“參與式”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提倡“以疑為主,創設情境——啟發提問——探索求解——精講多練”的教學形式。
大學數學任何一個理論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實踐背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素材進行必要的鋪墊,點明主題,啟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針對大學數學中定理較多的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思考解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養成尋找漏洞、檢驗證據、組織辯護、轉換視角的思維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去發現問題,系統地分析問題,靈活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3.增加案例教學,運用數學建模加強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技能訓練
案例教學是通過對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使學生主動融入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數學建模具有實踐性、探索性、研究性等特點,是進行數學案例教學的絕好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數學建模范例讓學生了解數學建模的一般過程和基本方法,再選擇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作為案例作業,讓學生分組以研究性學習的形式進行建模練習,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對待收集的信息,并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自覺對自己或他人的思維過程和結果進行檢驗、判斷,使學生養成質疑提問的習慣,掌握質疑提問的技巧,學會反思、糾錯,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轉換視角、尋找漏洞、查缺補漏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J].高教探索,2002,(2).
[2]江麗,朱新秤.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8).
[3]劉興華,張程,周春荔.關于數學家談數學學習的問卷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3,(2).
[4]肖永紅,習萍.大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及培養探索[J].教育探索,2008,(7).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