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師鋼琴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示范、講解、肢體語言使用”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堅持體現“正確讀譜,有效慢練,強化理性認識,培養樂感”的教學目的,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師;鋼琴;教學;堅持
鋼琴作為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在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課程學制為兩年,教學對象一般是鋼琴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針對學生的情況,鋼琴教學必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按照規范的教學模式,切實做到“四個堅持”,這樣才能較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
一、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旨
1.了解教學對象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是“以人為本”的前提
從專業基礎上講,高師鋼琴教學的對象雖然積累了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但鋼琴基礎普遍比較薄弱,不少學生為考學加班加點,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練熟一首高難度的作品。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組織教學,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生理上講,高師鋼琴教學的對象大多對手型把握得比較好,能做到手型擺放正確、支撐良好,各個指關節的支撐力較強。
從心理上講,高師鋼琴教學的對象大都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較強的分析能力、自控能力,在教師正確方法的指導下,能夠在樂曲的分析和理解、風格的把握、音樂的表達等方面表現良好。
2.以教師為主導,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保證
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教師應是教學環節的組織者和引路人,而不只是學生彈奏好壞、對錯、快慢的評判者。教師應當對學生有耐心、有信心,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使教與學融為一體,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有利于教師啟發誘導,使師生共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很好地組織教學,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旨。
二、堅持“示范、講解、肢體語言使用”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就信息傳遞而言,動作的模仿和明晰的示范演奏往往比語言的描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使學生分辨正確的彈奏方法和錯誤的彈奏方法對音色的影響。適時地使用肢體語言,更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即時性,能夠促進信息快速交流。在教學中,教師依據自己在理解樂譜時產生的內心音樂律動告訴學生,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實現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演奏的目的。學生經過反復觀摩和感觸,再加上反復練習,就能更深入細致地理解和表達音樂。
借助正確示范演奏的直觀性、感受性、說理性,憑借準確講解的細節性、情境性、系統性,輔助適時肢體語言的情感性、自發性、即時性,可以形成示范、講解、肢體語言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全面、有效地把握作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堅持體現“正確讀譜,有效慢練,強化理性認識,培養樂感”的教學目的
1.正確讀譜,有效慢練
從初始教學起,教師就應該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譜習慣,正確理解譜號、拍號、調號、音高、時值、休止符、力度標記、表情記號、分句記號、速度記號、踏板標記、指法安排等。教師可以將經常出現的音樂術語作個標記,將經常出錯的音符標出來,使學生加深記憶、加深理解。例如:學習到Legato時,教師可以將其標注為“連貫的”“流暢的”;同一小節內出現的臨時變化音,再次出現時不必標示,但演奏音和前音保持一致的臨時變化要標示,否則就要使用還原記號;等等。這樣長時間地從小處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學生就能從譜面上辨明用哪種方法彈奏,是前臂斷奏還是手指連奏,是跳音還是斷連音。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先進行分手慢練,練熟后再進行雙手分句合練。
2.強化理性認識,培養良好的樂感
正確讀譜不僅是為了普及音樂知識、熟知各種音樂術語的含義,有效慢練也不僅是為了使學生鍛煉識譜能力、熟練掌握樂曲,而且是為了達到以音符為起點、以音樂為尺度、強化理性認識的教學目的。而以音符為起點就是正確讀譜、有效慢練,并由此實現音樂知識的積累,強化對音樂的理性認識,達到培養樂感的目的。
由理性認識到培養樂感是音樂學習的升華。理性認識包括作曲家的生平、簡介,作品所著的時間、背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這些理性認識并不能從技術層面上給演奏者以幫助,但它卻是時時刻刻、無形無聲地存在于演奏者的整個音樂表現中。作曲家以五線為載體、以音符為語言、以旋律為思想來表現他們所生活的時代的特點,體現他們當時的所思所想,描述他們當時用語言無法描述的情感。這些理性的形式和分析,從演奏者看到樂譜時就開始慢慢滲入整個演奏過程中,由情動到心動,由心動到手動,由手動彈奏音樂,由心動指導觸鍵的方式方法,由情動把握總體的音樂情感律動,從而起到培養良好樂感的目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學生以音符為媒介與作曲家對話、與歷史對話,體會當時的人、景、念、情,并通過音樂的方式緩緩地表達出來。
四、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高師鋼琴教學往往采用“一對二”、“一對三”以及集體授課的方式,這樣的授課方式能夠使教師同時與多個學生探討音樂,有利于教學互動的開展。然而,鋼琴課是一門專業技能課,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對不同性格、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選擇不同的曲目。例如:針對才能一般、識譜速度一般的學生,教師要以鼓勵為主,把簡單的課題加以整合,設計出恰當的難度和作業量,與學生一起讀譜、探索,啟發、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音樂表達的理解;對于樂感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在提高他們視奏能力的同時,鼓勵他們多聽錄音,多看音樂會,多學習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多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或演出活動,豐富舞臺經驗。
教師還要變學生被動受教為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使學生積極、獨立地表達音樂;對于主修鋼琴演奏的學生,教師更要嚴格要求,重視對學生樂感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對于主修聲樂的學生,教師要加強他們基本練習曲的練習,尤其要重視他們左手伴奏音型在樂曲中的應用,并結合和聲的相關知識對他們進行即興伴奏知識的講解和灌輸,使他們從學習鋼琴中收獲能夠輔助聲樂訓練的鋼琴即興伴奏技巧。
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在高師鋼琴教學中,教師會面對不同的教學問題,因此教師要采用“揚長避短”“以優補差”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在彈奏由十六分音符組成的長句時,會出現顆粒性差、流動性差、手指粘連等問題,如果因此就不讓學生再彈奏有類似音型的作品,或者認為學生在作品的其他部分演奏得不錯就能彌補這些問題,而任由學生將就著彈、教師湊合著教,就無法達到培養目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揚學生所長、補學生所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優勢得以發揮,劣勢通過不斷練習得以克服和糾正。
教師在高師鋼琴教學中一定要做到上述四個“堅持”,并以這四個“堅持”來規范教學,充實課堂,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感受音樂的美,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高師鋼琴教學的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童道錦,孫明珠.鋼琴教學與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張旭良.試論鋼琴教學中體態語的運用[J].鋼琴藝術,2003,(4).
[3]熊入靜.創新與實踐——淺析高師鋼琴教學改革[J].鋼琴藝術,2002,(5).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