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塑身減脂”體育課可減少脂肪和改善體格焦慮的大學生機體,提高自信心。 選30名女大學生,按照不同條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5名。實驗組將進行為期13周的“塑身減脂”特別設計課程,對照組也進行13周以身體素質教學內容為主的體育課程。用體格焦慮量表、身體自尊量表以及體重指數進行評估。結果表明,“塑身減脂”體育課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女大學生的體脂、體格焦慮和自身價值感。
關鍵詞:“塑身減脂”體育課 ;女大學生;體格焦慮;自信心;體重指數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260-02
一、問題提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問題已經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們,脂肪細胞開始第三次增值,這段時期大多數女大學生會長期關注自己的體格發展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體格和體態。也許是女生特有的敏感認為自己肥胖的體格在客觀上就沒有吸引力,或者她們對自己的體格有種不現實的消極觀,因此這些正處于青春期的肥胖女大學生更容易體會到體格焦慮。
體格焦慮是指“當個體面臨他人對自己體格進行觀察評價情境時所體驗到的焦慮程度”。這種焦慮源于“人們對其體格真是的或想象的負面評價”。當感知到自己的體格不能給他人留下滿意印象時,個體就會體驗到體格焦慮。個體感知他人對自己體格的負面評價,可能是他人對其的真是評價,但也有可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
研究表明,一些較肥胖的體格焦慮者會刻意回避出現在她們體格會受到他人仔細打量的場合進行鍛煉,如游泳池、健身場所等。當在強調體格的情境中,如進行健美操課時,需要展示自己的體格時,這些較肥胖的體格焦慮者會選擇逃避,如無法逃避則會變得痛苦和不安。據國內外調查研究顯示,在體格焦慮的策略方法上41%的被試選擇逃避活動,20.6%的被選擇認知回避。因此,作為減少自身體格焦慮的一種策略,體格焦慮的肥胖女大學生會最先選擇回避或逃避鍛煉。然而,高校體育課又是必修科目,針對此類大學生,開設適合她們的體育課也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試圖通過“塑身減脂”體育課,集中訓練肥胖女大學生通過減少體重和減脂,改善她們的身材,減少體格焦慮,以提高她們的自信心。
二、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某師范大學在讀全日制一至二年級的女大學生,進行隨機整群抽樣,取樣498人,有效問卷488份(平均年齡M=18.97,S=1.05),調查其體格焦慮狀況。
按照統計中占總體的27%的列為高值,即體格焦慮得分大于44以上的作為肥胖體格焦慮類型,中國人群的體重指數大于23是超重,大于25是肥胖。因此,從大一女生中抽取體格焦慮得分大于44,體重指數大于25的女大學生30名,隨機分組進行干預研究。
(二)方法:
1.測量工具。體格焦慮的量表(SPAS):徐霞(2003)修訂了由15個條目組成的體格焦慮量表,包括:對他人消極評價分量表;對體格自我表現的不舒適感分量表;對社會比較的不安分量表。
身體自尊量表(PSPP):選用徐霞等人(2001)修訂自FOX等1990年編制的身體自尊量表作為身體自我測量工具。該量表主要用于測量身體自我方面的總體滿意感及對子領域的滿意感,它包括身體自我價值(主量表)和運動能力、身體狀況、身體吸引力、身體素質4個分量表,每個量表各6個條目,共30個條目組成。
體重指數(BMI):體重(kg)除以身高(cm)的平方。
臺階測試指數:反應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的重要指標。臺階測試指數越大,反應心血管系統機能水平越高。臺階測試采取中體同方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200系列臺階測試儀器。
2.研究設計。采用教育實驗設計的方法,按照研究的目的,合理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驗證假設和探討教育現象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將從大一女大學生中抽取體格焦慮且體重指數大于25的30名學生隨機分到兩組中,以檢驗大學一年級的基礎體育課、特殊設計的“塑身減脂”體育課對女大學生體格焦慮干預的差異,其中:實驗組:15名女生上“塑身減脂”體育課,共13周,包括10周的體育運動,兩周的體質測量方法、手段以及一周的理論知識,每周一次課。對照組:15名女生與同班其他學生一起上相同內容的身體素質教學課程,每周一次,共13周。
三、結果
1.實驗組、對照組體格焦慮與身體指數前后檢測結果比較。可見,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前檢測結果并無明顯差異,表明兩組在干預前基本一致。經過13周的不同體育課干預,實驗組學生的各項情況均比對照組有所改善,體格焦慮得分和體重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得分。“塑身減脂”體育課后學生在體格焦慮以及各分量表得分都比上課前有所下降。其中體格焦慮對他人消極評價擔憂的分量表,對社會不安的分量表得分前后差異顯著。在“塑身減脂”體育課后,學生的體重指數也比上課前減少很多,前后差異也非常明顯。
2.實驗組、對照組身體自尊和臺階測試前后檢測結果比較。經過兩種不同的體育課后,學生的自信心得分都有所升高,但差異并不顯著。身體自尊主量表、身體自我價值感得分,在兩種體育課后也都有所提高,其中實驗組得分前后差異相當明顯。在身體自尊分量表、身體狀況和身體素質,實驗組得分提高,而對照組的學生得分反而有下降趨勢。在身體自尊分量表、身體吸引力的得分上兩組都有所下降。在臺階測試方面,兩組得分都有提高,并且差異顯著,說明兩組體育課都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血管機能。
四、分析與討論
從量表的評估和體重指數的檢測來看,“塑身減脂”體育課不但能減少學生身體的脂肪,而且還能減低焦慮的指數,提高了自信心。從三個月后的隨訪來看,“塑身減脂”體育課上的學生具備了健康減脂的意識和理念,同時也增加積極鍛煉的動機,并把健康減肥的鍛煉活動帶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以上的評估和測量表明:“塑身減脂”體育課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身體脂肪,還能改善內心與外表的體格焦慮和自信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次研究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為今后學校開設“塑身減脂”課程提供一些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一)從課程設計來看
目前世界肥胖人口呈上升趨勢,肥胖所帶來的各種疾病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肥胖定義為一種流行性疾病,各個衛生組織都在不斷進入科學減肥的研究領域。國內高校大部分體育課的設置都是把重點放在一般學生的運動技能和技術上,卻忽略了一些特殊的群體在體育課上的運動方式、健康鍛煉的理論和心理上的干預。本課程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講授有關健康減肥的知識加上有氧健身運動作為鍛煉,以發展和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的,使學生達到以下的體育課程任務:
1.通過特殊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康的體魄,減少疾病的發生;使學生具備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狀態。學生通過對健康、科學減肥的學習與鍛煉,改善和提高生理和心理的指標變化。
2.教會學生什么是健康減肥,理解適當的運動對科學減肥的作用,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并培養其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懂得參加體育鍛煉的價值、有氧運動和健康減肥的關系,了解運動營養學的知識、掌握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身體狀況的能力,增進健康的有氧練習減肥方法等等。
(二)從心理層面上干預來看
保證持續性做一定強度、頻率的專門性有氧運動和力量練習,有效改善體格焦慮和自信心。由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是針對這些學生身體特征的專門性練習,當身體成分有所改善、體態有所改變的過程中,她們的自我體格焦慮感也會隨之減少。此外,由于接受此課程訓練的學生都是來自相同的群體,彼此之間比較容易溝通、理解,同學之間也會有一定的認同,會有許多的共同語言,所以這樣的團體會讓她們有一定的歸屬感。隨著體態的慢慢變化,以及學生之間的了解與接納,增進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把這種適應帶到日常生活中去,從而有效地改善學生的身體自我價值感。
(三)思考和啟發
1.在“塑身減脂”體育課上,雖然教師會通過一些趣味體育游戲來提高學生運動鍛煉的積極性,但對增進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動機影響并不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課的內容,對于課外的體育運動還是參加甚少。因此,加強學生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改變認知行為方式從而提高體育運動動機和意識。
2.“塑身減脂”體育課在減輕體重、改善學生體格焦慮有一定成效,但對整體身體自尊改善沒有特別顯著。對于有些問題,教師很難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由于該體育課程和其他體育項目課程在同一個操場上,而上課學生的體態又比較特殊,難免會引起其他學生的議論。所以,在體育課或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關自身肥胖的心理問題往往會得不到及時解決,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
基于上述的思考,作者認為參加本堂體育課的學生如能通過體育鍛煉和進行團隊意識心理咨詢兩種途徑相結合,將是更加有效改善肥胖大學生身體和心理層面的體格焦慮、自信心和增進體育鍛煉動機,作為更好更新的體育課程方式。
參考文獻:
[1]徐霞,季瀏.社會性體格焦慮研究綜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
[2]馬嶸,劉晶.運動形式和情境對社會性體格焦慮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7,(9).
[3]陳秋麗,翟水保.健身走、跑練習干預大學生社會體格焦慮效果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1051- 1053.
[4]夏君玫,彭欣,易國忠.健美操選項課改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績效研究[C].第8 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6,
(10).
[5]韓佳佳.選修不同體育課大學生的理想身體自我及其相關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