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狀況,體現了某一個特定區域社會建設的水平。認識和評價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判斷中國整體和國內各個區域社會建設的水平,對推進社會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黑龍江省可以根據有關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適用于本省的社會現代化評價體系。開展社會現代化評價工作對推進黑龍江省社會建設的進程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社會現代化;評價體系;評價工作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119-02
從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開始,中共領導集體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概括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全面發展。中共十七大又進一步強化了這樣的觀念。社會建設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2006年2月7日中國科學院向社會發布了《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進行了分析和科學定位,提出了21世紀中國社會現代化路徑圖。中科院的報告提出了評價社會現代化水平的有關社會建設的十二個方面的84個社會變量,并建立了由評價指標、評價模型和評價方法構成社會現代化評價體系。這為各個地域進行社會現代化水平的評價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
一、建立我省社會現代化的評價體系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黑龍江省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社會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鄉居民在教育、就業、衛生、文化、交通通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樣的認識主要來自社會事業各個領域的數字統計,如,我省教育機構、師資、學生的數量與分布情況,教育經費的投放和使用情況,就業結構和就業服務體系的狀況,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文化資源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狀況,社會保障體系的狀況,城鄉公共事業的運行和發展狀況等。通過這些方面的統計數字,我們能夠看到我省在社會建設方面取得的一定的成就,也能看到我省社會建設在目前的基本狀況。但這樣的發展狀況在省際間的比較中到底處于怎樣的水平上,單純依靠這些基礎性的統計數據是無法作出評價和判斷的。雖然我們在我省社會建設情況的認識上不缺乏統計上的數據資料,但建立在這些數據資料基礎上的科學分析和區域間的比較卻無法看到,更看不到客觀的評價和現代化水平的定位。存在這種狀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一個可以在各個區域廣泛適用的評價系統
前述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所提供的評價指標,可以用來進行這些方面的評價和分析。
該中心通過選取84個社會變量中的預期壽命、人均公共教育費用、人均信息費用、醫療服務、汽車普及率、因特網普及率、人均能源消費、城市化、勞動力的產業比例、大學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11個指標和人均GDP,計算出包括黑龍江省在內的34個省級區域的2003年社會現代化的綜合指數。我省的該項指數為34,處于初等發達地區水平。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確定的評價指標和方法對研究我省社會建設水平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有關方面可以考慮直接將其應用為我省社會現代化水平的分析工具,建立適用于我省的社會現代化評價體系。
這一評價體系如得以確立,它可以用于我省全省和各地市社會現代化水平的評價,為我省各地社會建設提供重要參考。這一評價體系主要由評價指標、評價模型和方法構成。
1.用于我省社會現代化評價水平的指標體系。對于我省全省及各地市現代化水平的評價,可依照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以后稱“研究中心”)做法,將社會現代化水平評價分為第一次社會現代化、第二次社會現代化和綜合社會現代化三個部分,其評價指標體見附表。
社會進步包括生活質量和社會效率提高;社會適應包括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的積極性變化;社會轉型包括勞動結構和教育結構等社會結構的轉變。物質產業等于農業和工業的總和。為了便于獲取數據,義務教育普及率可用“中學入學率”代替,電力普及率可用“人均電力消費”代替。我省在實際運用當中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社會現代化評價的參考指標。在各縣市的社會現代化評價中,社會增長和社會進步指標可以采用,但社會轉型指標需要專門研究。有些指標非常重要,例如郊區化、社會保障費用和知識性職業比重等,應該作為評價指標,但其統計數據難以獲取,只列為參考指標。
2.用于我省社會現代化水平評價模型和方法。在取得了各項數據指標以后,我們可以參照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建立適用于我省的社會現代化水平評價模型。第一次、第二次和綜合現代化指數分別用MI f S 、MI S S 、MI C S表示。
第一次社會現代化指數計算模型如下:
MIfS (MISS,MICS ) = (SIP×SIA×SIT) 1/3 SIP= (∑Pi ) / NP(i = 1,2,…,NP)SIA= (∑AK) / NA (k= 1,2,…,NA)SIT= (∑Tj) / NT (j = 1,2,…,NT)Pi = 100 × i實際值÷i標準值(正指標,Pi≤100)Pi = 100 × i標準值 ÷ i實際值(逆指標,Pi≤100)Ak= 100 × k實際值 ÷ k標準值(正指標,Ak≤100)Ak= 100 × k標準值 ÷ k實際值(逆指標,Ak≤100)Tj = 100 × j實際值 ÷ j標準值(正指標,Tj≤100)Tj = 100 × j標準值 ÷ j實際值(逆指標,Tj≤100)
第二次和綜合社會現代化指數計算模型及各指標的標準值、基準值、參考值暫略。
其中, MIfS 、MISS 、MICS 分別為第一次、第二次和綜合現代化指數,SIP為社會進步指數,SIA為社會適應指數,SIT為社會轉型指數;Pi為社會進步第i 項指標的指數,i為社會進步評價指標的編號,NP為參加評價的社會進步指標的總個數,Pi取值小于或等于100,i實際值、i標準值、i基準值和i參考值分別為i號指標的實際值、標準值、基準值和參考值;Ak 為社會適應第k項指標的指數,k為社會適應評價指標的編號,NA為參加評價的社會適應指標的總個數,Ak取值小于或等于100,k實際值、k標準值、k基準值和k參考值分別為k號指標的實際值、標準值、基準值和參考值;Tj為社會轉型第j號指標的指數,j為社會轉型評價指標的編號,NT為參加評價的社會轉型指標的總個數,Tj取值小于或等于100,j實際值、j標準值、j基準值和j參考值分別為j號指標的實際值、標準值、基準值和參考值。
該模型適用于我省第一次、第二次和綜合社會現代化水平的評價與分析。具體操作中只需將上述各評價指標在某評價年度的實際數據和既定標準值置入模型中,即可取得各項評價指數。首先,確定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其次,計算人均GDP(PPP)年度標準值,確定評價的基準值和參考值。第三,采用“比值法”計算單個指標的指數。第四,采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社會進步、社會適應和社會轉型指數。第五,采用“幾何平均法”計算第一次社會現代化指數、第二次社會現代化指數和綜合社會現代化水平指數。如果我們獲取的有效指標個數占指標總數的比例低于60%,則視為無樣本,不能進行評價。通過上述方法所計算取得的相關指數就可以反映出我省在某個年度的社會現代化水平。
二、關于開展我省社會現代化評價工作,推進社會建設的建議
我省的社會現代化水平能否得到客觀、真實的反映,影響到有關方面對我省社會建設所做的決策的正確性和計劃、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也影響到社會建設的效果。社會現代化水平的評價體系是我省社會建設狀況的指示計。建立并應用這一體系,對我省社會建設進程的有效推進意義重大。筆者建議在我省開展社會現代化評價工作,推動我省社會建設。首先,確認工作職責,組建工作機構。社會現代化評價工作承擔著信息采集、整理、分析、評價,提供決策依據的職責。要履行這一工作職責,需要先確立工作主體。這就需要我們組建工作機構。由于這一工作需要大量的社會調查,并需要保持工作的長期性、經常性。所以,需要承擔社會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與科研機構相結合,或者在某行政部門中設置我省社會現代化評價辦公室,或在某省級科研單位中設置黑龍江省社會現代化研究所,由這樣的部門或機構承擔評價工作任務。同時,由于評價內容覆蓋全省,因此還需要按照行政部門和行政區域設置相應分支機構。其次,確立并應用評價體系。中科院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已經在國家間和省際間的評價中得到應用。我們可以把這一評價體系運用到我省,將其確立為我省的社會現代化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的有關情況已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做了說明。通過上述評價體系的應用和相應工作機構開展工作,我省的社會現代化評價工作將有效地開展起來。這將為我省社會建設進程的有力推進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