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婁底被列入湖南“3+5”城市群,即長株潭大城市群的建設之中。長株潭大城市群的建設,無疑為婁底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它打造了全省核心增長極,為周邊城市提供了最廣闊的跟進空間和發展平臺。婁底作為緊靠長株潭的周邊城市,理性分析自身的現實基礎條件,自覺揚長避短,對于加快融入長株潭大城市群的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基礎條件;婁底市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127-03
一、婁底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1.人口總量增長平緩,但城鎮人口比重不斷提高。婁底市2001—2008年的人口狀況為:2001年總人口399.8萬,人口增長率0.002%,城鎮人口80.03萬,城鎮化率為20.14%;2002年總人口402.16萬,人口增長率0.006%,城鎮人口106.49萬,城鎮化率26.48%;2003年總人口403.89萬,人口增長率0.004%,城鎮人口113.49萬,城鎮化率28.10%;2004年總人口405.10萬,人口增長率0.003%,城鎮人口119.54萬,城鎮化率為29.51%;2005年總人口407.58萬,人口增長率0.006%,城鎮人口123.51萬,城鎮化率30.3%;2006年總人口412.04萬,人口增長率0.011%,城鎮人口133.91萬,城鎮化率32.5%;2007年總人口416.12萬,人口增長率為0.01,城鎮人口142.28萬,城鎮化率34.24%;2008年總人口418.4萬,人口增長率0.005%,城鎮人口146.82萬,城鎮化率為35.09%。由此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8年期間,全市的人口呈緩慢增長的態勢,到2008年總人口達到418.4萬,年增長率為0.59%,波動不大。但2008年城鎮化率達到35.09%,8年間提高了近15個百分點,位居湖南省前列。
2.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1—2008年,婁底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從2001年的179.85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528.4億元,翻了三番。2006年,婁底市在鞏固“十五”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開創了“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9.12億元,增速達12.8%;工業增加值達到160.02億元,增長18.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9.6%,較上年提高29.2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的貢獻力明顯增強。到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為528.40億元,增長11.0%,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態勢。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246.13億元,增長13.6%,比全市GDP增速高2.6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5.2%,上升13.7個百分點;園區工業增勢強勁,全年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71.55億元,增長33.3%,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5.5%。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58.23億元,增長7.7%,在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考核中,婁底排名市州第7位,繼續保持在全省先進行列。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婁底市的經濟結構調整也在穩步地推進。特別是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調整與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1年22.2∶37.8∶40調整至2008年的18.2∶50.4∶31.2。
3.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區域發展條件得到改善。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婁底市近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在不斷加大,2001—2008年累計完成投資額845.56億元,年增長率達23.79% 。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201.77億元,在“3+5”城市群體系中的8個城市中排在第 八 位,同比增長 31.3%,相對于2001年增長了422.58%。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9.63億元,增長32.7%。全社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94億元,增長50.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4.4%,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16.41億元,增長57.9%。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在激活消費市場、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條件。
4.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婁底市通過深化認識、強化責任、政策支持,放寬了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從土地征用、行政審批、稅費收取、信貸等方面優化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促進了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步提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統計,2007年底,婁底市497家規模工業企業中,非公有制企業達到了318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3.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70.82億元,其中非公有制企業工業增加值46.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7.49%;2007年婁底市40家大中型企業中非公有制企業占16家,占大中型企業的40%。民營經濟的發展,為婁底市經濟的發展、社會就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企業技改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注入了新的活力。
5.進出口增長波動較大,但總體規模擴大。2001—2008年,婁底市經濟外向度顯著提高。2001年,進出口總額為0.73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0.33億美元,出口總額0.4億美元。而到了2008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0.62億美元,其中出口額 4.63億美元,進口額為 5.99億美元。相對于2001年進出口總額上漲 1354.79%,且增長率呈W型變化;出口額上升1029.27%,年均增長 40.46%,進口額上漲 1 715.15%,年均增長 82.20%。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貿易順差額卻逐年下降,增長率波動呈W型變化。
6.外商直接投資額不斷增加。2001—2008年,婁底市招商引資成績顯著。八年間全市累計直接利用外資5.5億美元,年均增長18.17%。2000年實際利用外資僅為2 846萬美元。到2008年,全市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為重點,突出重點項目、重點園區、重點產業招商。全年新批外資項目,實際到位外資 1.2億美元,相比2001年增長近 321.64%。
7.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婁底1979年設立地級建制,1999年撤地設市,可以說是一座年輕的城市。近年來婁底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市城鎮人口142.48萬,城市化率34.24%,比2000年提高了11.24個百分點,年均遞增1.41%。中心城區大力推進“北擴南移”,加快擴容提質,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26萬增加到34.8萬,建成區面積由26平方公里擴展到40.6平方公里;縣市城區建設各具特色,冷水江、新化、漣源、雙峰城區人口分別達到14.8萬、14.68萬、12.26萬、10.1萬;建制鎮發展到57個,全市城鎮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60%以上,以市本級為中心、縣市城區為節點、小城鎮為紐帶的城鎮網絡體系初步形成。與此同時,城市承載力大幅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城區總面積達到94.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達到572公里,城區綠地率達到25.97%,綠化覆蓋率達到28.63%。燃氣普及率達到74.86%,萬人擁有公交車輛5.75標臺。婁底中心城區堅持項目籌資、路網捆綁、開發建設同步推進,大力推進城市“綠化、美化、凈化、序化、亮化”, 加快道路、污水垃圾處理、城市生態治理等一批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規劃建設了住宅小區、專業市場、公園廣場休閑場所,形成了三縱七橫的城市主干路網,構建了城北工業區、中心商業區、城南行政區的功能分區格局。相繼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全國十佳宜居城市稱號,城市知名度、宜居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二、婁底與其他七城市之間的差距
城市群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進區域內城市之間的均衡發展,以提高整體經濟實力。但目前婁底與長株潭比較,在很多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主要有:
一是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大。2008年,婁底的GDP528.40億元,人均GDP 13 509元,財政總收入40.07億元,人均財政總收入957.70元,一般財政預算收入42.99億元,人均財政預算收入1 027.4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2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 920元,以上指標在“3+5”城市群八城市中的排名分別為第七、第七、第七、第六、第五和第八名。婁底的GDP總量和人均GDP分別只有長沙的0.18和0.3,財政總收入和人均財政總收入分別只有長沙的0.12和0.18,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和人均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只有長沙的0.21和0.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有長沙的0.71和0.43。
二是城鎮化水平低。2008年,長株潭三城市的城鎮化率分別為61.25%、48.8%、49.4%,而婁底還只有35.09%,為“3+5”八城市中最低的,城市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同時城市的發展重規模,輕質量,大氣、水體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短缺,嚴重威脅到人居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經濟發展質量總體不高。一是婁底的幾大支柱產業都表現為高能耗、高污染、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特征。如婁底綜合能耗產出比為2.848噸標準煤/萬元GDP,而全省平均水平為1.32噸標準煤/萬元GDP。二是機械制造業發展層次低。代表婁底機械制造業水平的主要是小型農用機械和礦山機械,盡管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但與長株潭的交通機械、工程機械等制造業比較,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拉動作用不強。三是城市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領先于城市化,在工業中原材料和重化工比例偏大,在第三產業中高層次的服務業比例明顯偏低,第三產業的積極作用還遠沒有發揮出來。
四是科技事業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科技人才不足,婁底目前每萬人中科技活動人員只有4~5人,而長株潭三城市平均為56.6人。婁底工業企業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為2%~2.1%,而長株潭平均為9.63%;研發機構少,婁底目前擁有科技研發機構39家,其中企業科研開發機構有25家,而長沙一市就有100多家;科技投入偏低,婁底2006年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和科技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例為0.38%,而長株潭三城市平均為1.4%。
五是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在五種運輸方式中,婁底目前還只具備二種,即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水運有條件,但沒有恢復。市內的公路交通網還不十分完善,特別是到重點旅游景區不很通暢,出市的公路交通還有三個方向(往南、北、西)也沒有解決好快捷方便的問題。鐵路運輸的主要問題是往南(衡陽)不能直達和境內車站貨物吞吐量有限,滿足不了婁底貨運量較大的需求。
六是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從黨政機關和干部層面上來看,官本位思想重,小集體利益重,表現在工作上就是因循守舊,不思發展,對外排斥,包容心不強,導致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緩慢。從中小企業層面上看,小富即安的心態和家族經營方式束縛著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發展,產品做不精、規模搞不大、品牌打不出,企業之間競爭有余,而合作欠佳。從“十一五”產業發展思路來看。也偏于保守。依然是以能源原材料為主,這是婁底的優勢,沒有錯。但從工業化進程的標志來看,要過渡到工業化中期階段,必須發展以高加工度裝備工業為主的先進制造業。而在這方面婁底的發展思路中體現得少,創意不多。思路決定出路,如果沒有很好思路,婁底的先進制造業不但做不強,也不能很好的承接核心城市制造業的戰略轉移。
婁底盡管被列入“3+5”城市群建設之中,且有一定的產業優勢,但就其目前的經濟總量(GDP)和財政收入來說,與核心城市差距較大。婁底的GDP也只占八城市GDP的6.3%,對整個城市群來說無足輕重。如果婁底不加快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縮小與長株潭的差距,就難以融入“3+5”區域的主流經濟,且完全有被區域經濟邊緣化的危險。
總之,婁底城市發展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政策機遇,但也面臨著城市產業結構不優、經濟活力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健全等制約因素。城市的發展需要克服不利因素,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有效地抓住機遇,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測
1.婁底市域總人口預測。2001年,婁底市總人口399.88萬;2008年全市總人口為418.4萬。其中近五年間,平均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1%。未來二十年間,考慮到人口基數的變化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預計2010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長率基本維持目前水平;2010年前后開始人口自然增長率有上升的趨勢,但隨著基數的增大,人口則逐步下降?,F對婁底市域人口預測按速度預測法進行。具體公式為:P=Po*(1+x)*n*YPo:基數年人口數;P:預測期人口數;X:預測期人口自然增長率;Y:預測期人口機械年增長數量;N:預測年數。關于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與機械增長規模,根據婁底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預測,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2010—2020年為9.1‰,2006—2010年每年增加3萬人,2010—2020年每年增加3.9萬人。本研究在現狀的基礎上,參照規劃成果,預測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2010—2020年為8.4‰。關于人口機械增長,考慮到國家區域發展宏觀政策的變化、中部崛起政策的實施、國家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獲批、相關大型項目的建設、戶籍制度的改革等因素,婁底市的人口聚集能力將會增強。因此,本研究將2006—2010年的人口機械增長數調整為每年2.6萬人,2010—2020年按每年3.6萬人計算。這樣,預測2010年全市總人口約為425.2萬左右,2020年約為461萬人左右。
2.市域城鎮人口及城鎮化水平預測。2006年全市域人口412.04萬,自然增長率為6.5‰;城鎮人口72萬,自然增長率為5.8‰,城鎮化水平為32.5%。全市城市化水平預測采用人口轉移法:
UL={[P01(1+X1)n/K1][P02(1+X2)n/K2]} / PUL:城鎮化水平;Po1:基準期中心城非農業人口數;Po2:基準期中心城外市域其他鄉鎮非農業人口數;X1:中心城非農業人口增長率;X2:市域其他鄉鎮非農業人口數增長率;N:預測年數;K1:非農業人口占中心城常住人口的比例;K2:非農業人口占鄉鎮常住人口的比例;P:全市總人口數。
用人口轉移法計算,結合市域總人口的預測,得出預測期城市人口和城鎮化水平結果如下:2010年城鎮人口168萬,城鎮化水平為39.6%,年均提高2.1個百分點;2020年城鎮人口將超過200萬,城鎮化水平為47%~50%,年均提高1.0個百分點。
3.婁底市GDP與人均GDP增長預測。1997—2006年婁底市GDP年均增長率為11.18%,其中“十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0%,“十一五”規劃預測值為12.5%左右,本研究2006—2010年GDP增長率采用規劃值,2010—2020年的預測值為13%,用平均增長率法,對婁底市的GDP和人均GDP做出預測,預測結果為:2010年GDP 647.15億元,人均GDP 15 219元;2020年GDP 2 196.79億元,人均GDP 47 652元。
根據預測,2010年婁底市GDP的總體規模是2007年湘潭市GDP規模的1.2倍,人均GDP與2007年長沙市的接近。2020年婁底市GDP規模與2002年長沙市的GDP總量相當,人均GDP是上海市2002年人均GDP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