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市場調研課程的專業特點及人才培養的需求出發,分析了市場調研課程實踐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將團隊角色理論引入到市場調研教學模式改革,并對團隊角色理論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行了論述,旨在探索適合市場調研實踐的教學模式,致力于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市場調研人才;教學模式;團隊角色理論
中圖分類號:F2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103-02
目前,眾多院校都已經意識到了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的重要作用,并開始著重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調研中的能力 [1]。專家學者對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在如何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分歧。
一、市場調研實踐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
目前,各院校的調研課程實踐環節中,老師的一般做法是要求一個班分成若干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研實踐,這是市場調研實踐課程改革的重大進展 [2],但這種方法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的惰性往往造成小組內部比較認真負責的一兩個學生包攬了所有的事情,等、靠、推現象嚴重;(2)分組的隨意性會造成小組內成員配備不當。(3)組內缺乏彈性 [3]。若某一組員因事請假,那么小組整個調研活動就要面臨停滯的問題。
另外,目前調研實踐教學不管學生興趣和愛好如何,統一按相同的模式進行培養,這不僅違背了國家的教育方針,也不符合客觀的發展規律。因此,我們考慮能不能讓學生根據自我認知來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位進行特殊訓練和學習,讓其成為不但對調研實踐的諸環節都有一定的認識,而且在某一方面還特別精通的人才,也就是大而全而精型調研人才 [4]。為了解決市場調研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兩個問題,我院市場調研教學團隊將角色理論引入到了市場調研實踐教學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團隊角色理論的引入
貝爾賓博士和他的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提出了著名的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他們發現在一個團隊中,每個成員都具有雙重角色。其一是職能角色,是工作賦予個人的“任務型”角色;其二是團隊角色,是由個人氣質、性格所決定。通過大量深入的實證研究,貝爾賓博士分析篩選出八種角色,確認有八種角色對于構成一個有效團隊不可或缺。分別是:實干家、協調員、推進者、智多星、外交家、監督員、凝聚者、完美主義者 [5]。
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告訴我們,在組建一個團隊時必須慎重考慮團隊的人員配備及角色分配,團隊配備的任意性往往會造成團隊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師在課程實踐開始前對小組的劃分是至關重要的。
三、基于團隊角色理論的市場調研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過程
市場調研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能力、符合市場需求的本科生,根據這一目標,我們將團隊角色理論引入到市場調研的實踐教學中,實際操作時分四個階段對市場調研人才進行培養 [6]。
第一階段,團隊角色識別階段。實際培養過程中,我們并不急于對學生分組建立團隊,而是首先對學生進行摸底,認清學生的性格愛好,然后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聽取多方面意見,將小組劃定,確保小組內角色齊全,以及組內成員關系和諧。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團隊只是教師對綜合基礎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通過案例法與學生討論中得到的副產品。目前案例教學法已經深入人心,在這門課開始階段多講一些案例無疑會提高學生學習市場調研的積極性。基礎知識的講解以及案例教學過程中必然涉及學生的討論,老師自然可以通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認清學生的性格、氣質等方面的特性。一般來說,這一過程應該在三至五周之內完成,也即是講解問卷設計之前完成,每組的人數也以五至六人為宜。
另外,這一階段在對學生團隊角色進行辨別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職能角色的甄選。目前,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告訴學生目前行業內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以及這些人的工作重點、職位要求、前景規劃、薪酬待遇等,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將學生帶到調研公司實地查看,然后根據學生對調研不同職能的喜好,讓其自己選擇學習的重點,這對于目前教學中解決培養人才大而全而不專的問題是個很好的辦法。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口齒伶俐、性格開朗、溝通能力比較強的同學選擇了小組座談會主持人作為學習重點,而有些思維嚴密的同學選擇了市場研究理論、報告撰寫、問卷設計等作為學習重點,這樣我們就根據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自然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第二階段,團隊磨合階段。在學生分組劃定后,切忌馬上給學生下達大量的任務,因為此時組內還沒有磨合成熟,這個時候布置難度較大的任務容易造成小組內出現矛盾,而此時的團隊還不具備很強的自我適應能力。因此,此時需要更多的耐心去觀察和引導,可以先試著布置一些小型的團隊作業,等到組內成員相互了解適應了以后,再下達具體任務。這一階段大概持續兩周左右,即問卷設計和問句設計這兩周,這是因為這兩章的內容比較有趣,也比較容易引起爭論。這一過程老師要特別關注各組的討論情況,對團隊內部的討論進行指導,并對特別不合群的組員進行重新調配。
第三階段,團隊正式運行階段。在團隊磨合成型以后,下一步可以開始布置任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項目法教學。讓學生自擬或者是給定調研題目,要求其按照規范要求,分別進行調研方案設計、撰寫項目計劃書、問卷設計、抽樣設計、調查方法設計、經費規劃、數據分析、報告撰寫及匯報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把實踐環節課程安排在理論課程當天晚上進行,由于晚上的實踐課將會用到上午的理論內容,學生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學生自主做項目時,一定要嚴格掌握進度,引入競爭機制和定期評比制度,提高學生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解決好團隊角色和職能角色沖突的問題。比如:有些同學基于職能角色選擇焦點小組訪談法作為學習重點,那么在涉及焦點小組訪談法時她就變成了專家,其他人的意見都被他左右。有些極端的團隊圖省事,把調研任務細化進行分配,每個人只學習自己分配的內容,這名義上是各司其職,實則學習上偷工減料。杜絕這類現象,要從制度上進行設計,可以對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進行隨機抽查,計入總成績。
第四階段,團隊評價。我們對團隊的評價擬從過程和最終成果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實際教學過程中最常使用最終成果進行評價 [7]。比如:根據每個小組提供的最終調查報告或者項目建議書的優劣直接打分評定,目前這種方法也有很成熟的規則;但調研最終結果的評價往往掩蓋了很多調研過程中的問題,如果只關注最終成果而不注重過程往往會給學生錯誤的信號,讓其以為只要最后把報告弄好,別的都不重要。我們在對團隊運作過程進行評價時采用了教師打分法和小組內部評定法相結合的方法。教師打分法是分別從團隊團結度、團隊效率、領導能力、開拓創新度四個方面進行衡量。這樣一方面能夠促使團隊內部成員團結,并促使團隊選出有能力的領導去帶領大家開拓進取。另外,在對團隊成員的衡量方面除了常規的出勤、測驗等形式外,還引入了一個團隊貢獻度指標。該分數在期末由團隊內所有同學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將100分按照成員貢獻大小分配給各個同學,然后對這些分數取平均計算每位同學的貢獻度。實際評價中我們各部分分值分別為:常規考查40分,團隊內部評價20分,最終成果占40分。
四、教學實踐結果反饋及仍需解決的問題
近兩年,我校將團隊角色理論引入到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兩年內,我們為5個專業、16個教學班講授了市場調研課程,組建了90多個調研團隊,進行上百次調研活動,其中包括街頭攔截調查訪問、網絡調查、電話調查、焦點小組訪談等,除極個別小組外,其他小組都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務。與之前沒有引入該方法時完成質量相比有了明顯提高。
團隊角色法優點突出,實施效果良好,但目前在具體實踐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操作難度問題。團隊角色法要求老師對團隊角色理論有深入的理解,而目前的調研課程每周只有2~3學時,老師很難在短短的數個小時內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并進行角色甄別。(2)團隊角色法可能會引導學生往分工協作方向發展,這可能會弱化學生對市場調研理論的系統學習。(3)市場調研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綜合性課程,其上課方式、考評方式都不同于其他大多數學科,如果仍然按照統一標準化的教學管理方法去要求這門課程的教學,勢必影響調研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新媛.市場調研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162-163.
[2]孫雷紅.素質能力形成機理與實踐教學模式的探析——以《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為例[J].教學研究,2007,(5): 425-428.
[3]陳貢.團隊角色理論及其應用[J].人才資源開發,2005,(11): 86-87.
[4]趙曉民,于洪彥,盛光華.關于《市場調研》課多元化多平臺教學模式的探討[J].高教研究與實踐,2005,(3):38-40.
[5]王剛,李青坪,王葳.團隊角色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8-61.
[6]貝爾濱.未來的組織形式[M].鄭海濤,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7]洪燕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統計教育,2006,(5): 26-28.[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