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省岳陽市,經濟基礎較好,產業結構相對優化,農村人均純收入較高,經濟比較活躍,但該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為解決探究這一現象,通過實地調研,分析該市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資金用途、資金績效、資金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可行的資金創新工具。最后貫穿全過程的資金運作分析,結合金融危機這一大的宏觀背景,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資金運作;農村信用社;金融啄序;金融逆向脫媒;湖南省岳陽市
中圖分類號:F830.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063-04
一、引言
近年來,國家加大農村改革的力度,在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撤出農村金融市場,非正規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參差不齊的局面下,作為農村金融最重要的提供者,農村信用社能否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顯得更加重要。
岳陽地區共有9個縣級信用聯社,132個農村信用社,282個網點,正式員工2 480人,加上臨時工,總共約4 400名員工。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07年,存款余額約70億元,貸款余額55億元,農業貸款約43億元,占貸款總額的65%,其中有農戶貸款22億元,小額信用貸款8.3億元,全市112萬農戶中,有72萬戶通過不同的形式受貸。
本文實地調研研究范圍鎖定在湖南省岳陽市,從農村信用社和農戶的角度共同分析岳陽市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來源、用途、績效、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大力發展的新的資金工具和資金運作體制,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資金運作分析
(一)資金來源
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來源絕大部分是儲蓄存款,包括農民和企業存款;除此以外,還包括中央銀行的資金支持,如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對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中央銀行專項票據,其主要用于置換農村信用社歷年虧損掛賬和置換不良貸款;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如針對地方特殊行業而為支農信貸投放的資金等。從調查的湖南岳陽市農村信用社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各類存款數額達到農村信用社主要資金來源的83.47%。
針對近年來資金來源趨勢分析,可以通過統計數字明顯的發現,隨著支農、惠農、扶農政策的增加和實施,越來越多的支農資金被撥放到各農村信用社,這類資金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以調研區域中的岳陽縣農村信用社聯社 ① 為例,2006年得到支農資金120萬,2007年得到支農資金360萬,比上年增長200%,2008年得到支農資金800萬,比上年增長122%。
(二)資金用途
農村信用社資金主要應用于農村信貸業務。
傳統信貸業務主要有:針對農戶的農村小額信用貸款、農村聯保貸款、擔保貸款;針對個體工商戶的授信貸款、擔保貸款;針對行政企事業單位及公務員的消費貸款、擔保貸款;針對企事業法人及其他經濟組織的擔保貸款。農村信用社資金營運的新的增長點主要有: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支持、農村城鎮化和城市化基礎建設的信貸支持、社區居民小額消費信貸支持、農村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等。
傳統三農對資金的需求日趨減弱,信用社資金運用困難。同時,新的信貸需求市場雖然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信用社在拓展和培育新的信貸市場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富余資金出路有限,導致資金運用效率低下。通過對2000年以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來源與去向分析可以發現:存款增勢迅猛,貸款增速趨緩,富余資金明顯增加。如何通過貸款工具的創新增加業務量和盈利能力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三)資金績效評價
1.農民調研
在調查活動中,總共向農民發放了547份調查問卷,回收523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489份。通過對這489份調查問卷的分析與統計,發現以下一些現象。
農民的教育程度主要為高中或初中水平,其中高中教育水平的農民有257人,占52.56%,初中教育水平的農民有160人,占32.72%,其他教育水平共有72人,占14.73%。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在經濟水平一般的村莊,許多青壯年紛紛離鄉,外出打工,村子里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孩童和婦女。越是這樣的村莊,農民與農村信用社之間發生越少的經濟行為。
從農戶的資金需求看,主要表現為生活性金融需求和生產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金融需求主要有教育、醫療、住房、婚喪等;而生產性金融需求主要表現為非傳統型農業生產金融需求,它可分為經濟作物種植金融需求和工商性金融需求。
通過其他調研資料查詢,發現湖南省實際的貸款情況如下(共128個樣本):
農戶存儲需求的特點是:最有錢的富農會優先考慮將錢借貸給他人,中農則愿意將錢儲蓄在正規金融機構,貧農則大部分將錢存放家中,以滿足自己較高的流動性需要。
2.信用社調查
為了較好地確定岳陽市整體的經濟情況,將它與整個湖南省相比,可以發現岳陽整體經濟水平良好,人均收入高于整體平均水平,第一產業比重和整體水平大體一致。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指標紛紛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盈利狀況更是一團糟。
岳陽市農村信用社之所以出現大額虧損,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1)不生息資產占比過高,平均每年達23. 35%。不生息資產大部分是信貸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不生息資產占比的高低,從一個側面上反映了信用社經營能力的大小,也考察了管理人員管理水平的優劣。(2)不良貸款率過高,而低質量的信貸資產質量必然會產生較低的經營效益。貸款利潤率呈“n”型走勢,隨著資產總額的增加,貸款利潤率卻逐年減少。(3)成本率呈“u”型走勢,有上升的趨勢。為降低營業和經營成本,已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縮減網點數量的行動,但成本依然保持在高于100的水平上,可見縮減網點并沒有為促進盈利做出明顯貢獻。
(四)資金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1.金融啄序
金融啄序是指金融服務供給者首先向其認為的風險最小或等同風險下可得利潤最高的客戶提供信貸或其他金融服務,顯然金融啄序是金融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體現,也是金融企業對客戶進行挑選的結果。這種金融啄序不僅僅在農戶間存在,更廣泛的存在于企業間。通過了解得知,許多農村信用社首先將貸款下發給本地的優質企業,其次是中小企業,高收入個體工商戶和富農,其他主體如低收入農戶最后才予以考慮。除此以外,在這種貸款順序中,農業銀行作為農村信用社的有力競爭對手,會強力挖掘優質企業作為自己的客戶,這種競爭行為使得農村信用社往往是在農業銀行挑選完客戶以后,才輪到自己再次進行金融啄序。
就資金需求者來說,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各個借款者不能以公平競爭的方式得到資金,資金實力雄厚、業務擴展快、規模大的優質企業以及富農更容易獲得資金,通過調查還發現這些更容易獲得貸款的優質企業中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國獨資企業較多。而本土的中小企業由于其資金規模小,信用評級低,且土地和房地產的所有權屬于國家,企業僅享有使用權,不能作為有效的抵押擔保財產,難以獲得貸款,低收入的農戶作為農村信用社最后考慮的對象更是難以獲得貸款,這種金融啄序現象的存在拉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使貧窮者更貧窮,富裕者更富有,而且還阻礙了新興企業的發展,限制了許多本土中小型企業的擴張。
2.金融逆向脫媒
所謂逆向脫媒是指金融活動脫離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在相對狹小的范圍內如親友范圍內進行。這種逆向脫媒是金融體系發展不完善的明顯體現,不利于正規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資金運作效率的提高,減少貨幣乘數效應,導致農戶的資金可得性受到質疑。
通過調查發現,這種逆向脫媒的現象普遍存在。并且在中低收入的農戶中尤為嚴重。這表明正規的金融機構不能滿足農戶的需要,進一步也證明了金融啄序的存在,同時還表明中低收入人群的偏好,即利用親友關系滿足臨時資金需求。這種行為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臨時性支出的原因,如修蓋住房,婚喜喪葬,導致的問題是這種資金融通方式適用范圍受限,若有好的生產機會的農戶如果沒有富裕親友則無法進行融資活動。
就供給方面而言,金融逆向脫媒是特定經濟背景下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金融啄序是金融機構競爭的理性產物,這兩者在不同程度上說明現有金融體系的效率性與公平性的問題。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應該可以緩解金融脫媒的程度,將資金更多地納入儲蓄等正規金融體系;而面對中低收入農民,應有一些金融機構為這類特定對象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為了解決這兩個互相關聯的問題,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該努力協作,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增強良性競爭,改進服務技術,提供特定幫助。
三、有效的創新方式
通過對有關理論的研究和實地與工作、管理人員進行交流,發現以下兩個方法如果良好的運作,可以幫助農村信用社進行資金運作,解決現存的一些問題,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1.保險問題
湖南是氣象災害發生最頻繁的省份之一,氣象災害的頻繁發生使得農作物常被大面積破壞,農村信用社的農業貸款面臨著很大的風險,這也是信用社存貸剪刀差過大的原因之一,由于農業貸款風險大,為了有效地控制風險,農村信用社在進行農業貸款時就會謹慎處理,從而導致了低貸款額。加強農業保險,農民償還貸款就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樣能夠大大地降低信用社的放貸風險,農民對資金的需求能從信用社通過貸款獲得,信用社過度的存款也能通過發放貸款的方式有效地釋放到農村市場上,實現雙贏的局面。然而現實情況是農業生產每年造成的損失是嚴重的,農業保險卻嚴重滯后,因此,提高對加強農業保險重要性的認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更加合理的農業保險體系等加強農業保險的措施的實施,對于有效降低農村信用社存貸剪刀差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2.激勵問題
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條規定就是申貸分離,這樣做是為了嚴明職責執行力,形成長效的監督機制。而在的調查中發現,這條最基本的經營原則許多信用社都達不到。沒有科學嚴格的貸款審批制度,農村信用社的信貸員,其本身的貸款風險評估能力有限,加上信貸員與監管當局的信息不對稱,許多農村信用社出現了扭曲的獎懲機制,即無論該筆呆壞賬是否因信貸員的操作造成,都要由信貸員來負責,從而使信貸員的道德風險加大,缺少激勵因素,十分容易出現尋租和信貸質量不高的情況。所以,認為農村信用社現在急需建立規范可行的信貸審批制度,嚴明崗位職責,通過激勵相容的辦法,降低經營風險與道德風險。
四、政策建議
從農村信用社這一行業主體的角度來看,結合在實際調查中的感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完善農戶評級授信制度
在調查中發現,即使是岳陽市內,各農村信用社評級授信標準也有很大出入,標準參差不一,且有些缺乏合理性。如: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操作中各個因素的比例權重不同,綜合評分又是對這幾項的一個總體概括。但申請貸款者前幾項得分較低時,綜合評分也低,這種差的情況變得更差。而一個申請貸款者前幾項得分較高時,綜合評分也高,這種好的情況變得更好。效果被加重了。
2.推廣小額信貸
從國際上小額信貸的經驗可以發現,小額信貸的邊際效用十分明顯。但湖南省岳陽市的情況是小額信貸數量有限,普通農民信用評級較低,無法獲得貸款,這和小額信貸的初衷違背。所以認為農村信用社應該加強宣傳、推廣活動。和當地政府合作,通過村委會,鎮政府定期在農村進行宣傳活動,公布最新農村金融政策,鼓勵助農項目進行生產,使農民也能實實在在享受貸款的實惠。
3.加強特色農業貸款的強度
在引導農村企業走向市場時,很好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利用地理優勢,進行特色農業,樹立地區品牌?,F在政策扶持的一個重點也是樹立當地品牌。農村信用社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幫助這些前景企業創造寬松的融資環境和發展條件,既開拓了貸款途徑,同時也為日后的資金往來打下良好基礎。如湖南岳陽比較有名的產業有香辣魚加工業、炎陵旅游業、茶葉加工業等等,還有些企業尚未出現知名品牌,如果有資金支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Anne Marie Goetz. Who takes the credit? Gender,Power, and Control over loan usein rural credit programs in Bangladesh.
WORLD DEVELOPMENT,1998.
[2]Christian Ahlin,Neville Jiang.Can micro-credit bring development?.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
[3]Dhaka.Intagrating preven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with micro-credit programme:experience of BRAC,Bangladesh,2002.
[4]劉玲玲,楊思群,等.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6—2007.
[5]李喬潭.“透視”央行票據兌付工作看農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隱憂[J].廣西金融研究,2008,(3).
[6]尹青青.農村信用社尋租行為分析[J].金融管理,2007,(9).
[7]張龍安,張航.農村信用社改革績效調查與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8,(8).
[8]中國農村信用社風險形成機制研究課題組.中國農村信用社風險形成機制研究[J].合作金融, 2006,(4).
[9]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課題組.積極穩妥地推進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利率市場化改革[J].金融視野,2008,(9).
[10]人民銀行懷化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存款大幅增加,貸款急劇減少,農村信用社資金出路何在[J].金融經濟,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