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音樂文學作品,流行歌曲歌詞既有“譜曲可唱”的音樂性,又有“離譜能賞”的文學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審美特征,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文學研究。其文學之美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美、意象美、音樂美、意境美、情趣美等幾個方面。中學語文課堂理應(yīng)歌聲、笑聲齊飛,其樂融融。從五個方面闡述了音樂在教學上的妙用:借音樂指導“美讀”,引導學生遵循文章的思路,帶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領(lǐng)略旋律之美,進行賞樂作文。實踐證明,這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能力。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意境;師生互動;寓教于樂;文學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262-02
引言
有人說:沒有笑聲的課不是成功的課。仔細玩味之后,覺得“歌聲”應(yīng)與“笑聲”相得益彰,激活氣氛,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因為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藝術(shù)。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節(jié)奏和旋律。和諧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是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的。如果讓學生欣賞音樂,甚至唱一會兒,學生的各種器官均處于興奮狀態(tài),就可以調(diào)節(jié)情緒,學習起來定是輕松愉快,可以擺脫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的狀況,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情緒高漲。所以講,一堂好的課堂,如何讓音樂給課堂插上翅膀,這無疑給我們探討素質(zhì)教育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一、以音樂為亮點,推動課堂“高潮”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歌詞作為一種音樂文學,同樣是以語言為物質(zhì)材料顯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但歌詞與一般的文學作品又有區(qū)別,有它自己的獨特性。由于它的受眾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眾,它就不能艱深晦澀,必須得明白易曉、通俗易懂。但歌詞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沒有余味與“回味再三”的韻致的話,便只能流行一時一地,而不能成為廣為傳唱的經(jīng)典。況且,大眾的審美需要是多樣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陽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視。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千人一面,學生不愿意學語文。于是,有人主張“每課一招”,每課有新的招數(shù)、套數(shù),并以此運用在平日的教學實踐上,果然大受學生歡迎。我想,這里面的道理也很淺顯,教學理念的改變是很重要的。我們認為音樂是個亮點,可以推動課堂“高潮”,領(lǐng)略旋律之美;同時,組織教學高潮是教師的藝術(shù)匠心之所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重點的落實,教學難點的突破,都有賴教學高潮。
學習《琵琶行》,教師把教學重點鎖定在第二段。因為這一段寫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用了很多比喻,寫樂曲的抑揚頓挫,出神入化,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音,音樂的描寫可謂絕唱。教師抓住這一“亮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1)分析琵琶女彈奏旋律的變化過程;(2)與《明湖居聽書》中關(guān)于音樂的描寫作一比較。
請看旋律變化的過程:
調(diào)弦校音,情隨聲出(序曲)。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總寫)。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第一樂段)。
幽咽凝絕,幽愁暗恨(第二樂段)。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第三樂段)。
曲終收拔,戛然而止(曲終)。
江心月白,余音無窮(魅力)。
由上可看出,教師把第二段分為序曲、總寫、三個樂段、曲終、魅力等五個板塊,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學生的情緒點燃起來了,熱情點燃起來了。音樂本來是抽象的,在這里已具體形象化了。
另外,《瑣憶》是以魯迅先生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全文的總綱,回憶往事,寫魯迅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特別是青年的愛,愛憎分明。學完此文后,教師要學生以“歌聲勾起的回憶”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并提出兩點要求:(1)以兩句歌詞為全文的總綱,由此展開回憶。(2)由歌聲之美,品味生活之美。學生情緒昂奮,從腦袋中搜索自己喜歡的歌。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是學生的首選。當然,民歌、革命歌曲也得到了學生的青睞。快速行文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一至二名到講臺上朗讀自己的文章,散文課變成了音樂欣賞會,教學出現(xiàn)了最佳境界,教師與學生收獲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指出:“節(jié)奏與樂調(diào)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適合,它就會用美來浸潤心靈,使之也就因而美化。”音樂進入課堂,不僅有搞活課堂氣氛的作用,而且也有“浸潤”、“美化”的作用,促進師生知識與情感方面的良性互動。實踐證明,這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能力。
二、讓音樂意境融入到學生情趣之中
無論詩詞,都追求“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的音樂美。詩的“音樂性”是為了增強自身的可誦性,甚至也可以置之不理(如現(xiàn)代詩);而詞的“音樂性”,是為了適于入樂,便于傳唱。所以,詞作家金波在《詞刊》1990年第一期撰文強調(diào)要“唱著寫”:“歌詞作者要有獨特的寫作方式,這就是從創(chuàng)作一首歌詞開始,就習慣于在內(nèi)心深處默默地歌唱著去構(gòu)思、去提煉,以至字斟句酌地去推敲語言。”
歌詞的音樂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鮮明的節(jié)奏
節(jié)奏是音樂中交替出現(xiàn)的有規(guī)律的強弱、長短現(xiàn)象。歌詞的節(jié)奏是通過歌詞語言的句式結(jié)構(gòu)來呈現(xiàn)的,這種節(jié)奏的句式結(jié)構(gòu)往往是兩句一組,回旋反復,形成歌詞的音樂性。
如《月朦朧,鳥朦朧》(瓊瑤詞):“月朦朧/鳥朦朧/螢火照夜空/山朦朧/鳥朦朧/秋蟲在呢噥//花朦朧/夜朦朧/晚風叩簾攏/燈朦朧/人朦朧/但愿同入夢。”這首歌詞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節(jié)奏十分鮮明。第一句以× ××形式的節(jié)拍反復兩次,第二句以 ×××××形式的五字句的節(jié)拍,與第一句共同組成統(tǒng)一的句式結(jié)構(gòu)。這個句式結(jié)構(gòu),又在第二、三、四句結(jié)構(gòu)中循環(huán)出現(xiàn),使歌詞的音樂性非常強烈。這種音樂性給人的感覺是平和的、柔美的,恰當?shù)乇磉_了思念、祝愿的主題。
(二)和諧的韻律
魯迅先生說:“新詩先要有節(jié)調(diào),押大致相近的韻,給大家容易記,又順口,唱得出來。”這里所說的“押大致相近的韻”是指同一個韻腳雜歌詞中有規(guī)律的反復出現(xiàn)。這樣做,可以使歌詞更加和諧,更加流暢,從而增添歌詞的音樂性。
如《命運不是轆轤》(張藜詞):“白涯涯的黃沙崗/挺起棵鉆天楊/隔著籬笆有一座海青房/沒有的總想有/得到的還盼望/盼來盼去誰愿盼個透心涼/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運不是那轆轤/把那井繩纏在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鐵脊梁/汗珠子滾太陽/風吹籬笆雨洗窗/淚花泡月亮/人心可難測量/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婦誰愿挑著黃水湯/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運不是那轆轤/要掙斷那井繩/牛鈴搖春光。”這首歌詞中的“崗”、“楊”、“房”、“望”、“涼”、“缸”、“上”和“梁”、“陽”、“亮”、“量”、“上”、“湯”、“筐”、“光”,都是同一個“江陽韻”,所以讀起來和聽起來都很和諧好聽,音樂性特強,這也是押韻在歌詞中的重要作用。
(三)美奐意境
對一首歌詞來說作者營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鮮獨特,也決定了一首歌詞的成敗。可以這樣說有獨特完美審美意境的歌詞,一定是一首好詞。
如李海鷹創(chuàng)作的《彎彎的月亮》“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展現(xiàn)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幅南國水鄉(xiāng)風情畫,對那一種有距離的愛情的重溫和懷想,言詞簡潔、真摯,沒有審美高深詞匯卻讓人感到一種人性的溫馨。
感人至深,甚至讓人流淚的佳作《一個真實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敘述了一個慘烈的人與生命的故事。“(旁白)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yǎng)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yè)以后,她仍回到她養(yǎng)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劃進了沼澤地里,就再也沒有上來。(歌詞)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jīng)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嗚嗚嗚嗚嗚/喔噢噢噢噢/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首歌詞立意深刻,催人淚下之余讓人警醒,讓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輝與亮麗。
同樣感人至深的凄美之作《丁香花》“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就這樣匆匆你走/,留給我一生牽掛。”第一段的立意,寫花也是在寫人,借花懷人,寫出丁香花一樣的姑娘憂郁,凄美而短暫的一生。第二段卻是感人肺腑的傾訴“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院子里栽滿丁香花/開滿紫色美麗的鮮花/我在這里陪著她/一生一世保護她。”人已去,情未了,此情此景初聽便給人以淡淡的哀愁,令人響起那美麗、善良,熱愛生活的女孩在離開人世是多么的不舍,而她的不幸又勾起了多少多情之人的感傷?
歌聲與笑聲齊飛,師生互動樂融融。讓歌聲插上翅膀吧,讓我們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精品”。
結(jié)語
當然,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學之美不只以上三個方面,另外,還有結(jié)構(gòu)美、情志美、意蘊美、風格美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闡述。而對于所談的三個方面,它們并非互不相干的孤島,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對流行歌曲歌詞的研究,還有大片的空白等待我們?nèi)ヌ钛a、去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