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務(項目)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構建所進行的課程內容的調整與優化即“內容重置”,既是突破傳統的按照學科內在聯系建立課程體系的觀念的具體要求和關鍵環節,也是實現把技術性知識和工作過程知識引入而創立以工作任務(項目)為核心統攝理論知識傳授與實操技能訓練的課程體系的前提條件和基本途徑。課程“內容重置”不是簡單地、機械地對課程內容結構進行分解與組合,其過程和結果應該具有三個特性:其一是定向性,即課程內容的取舍直接服務于職業崗位要求,直接指向為職業崗位需求服務的目標,前行課程服務于后續課程,知識傳授服務于能力培養,技能訓練服務于就業需要。其二是綜合性,即課程“內容重置”既要考慮課程(教材)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也要考慮具體崗位工作流程的順序和不同職業能力的指向;既要考慮與課程(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堂常規教學的要求,也要考慮師資水平、實訓方式等教學策略實施的支持條件,更要體現出“后續內容”對“前行內容”、“技能訓練”對“基礎知識”、“現場操作”對“課堂講授”的應用。其三是兼容性,即課程內容的調整與優化要兼顧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實訓的“做”、評價的“考”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系而使相互依存的教學環節達到有機結合,同時課程“內容重置”應立足特定崗位(職業)的特點和學生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職業教育發展初期,課程體系的建立參照普通高等教育以“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 “專業課”為劃分的“三段式”課程模式,強調在學科體系的基礎上展開課程設置,目前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還沿襲著普通高等教育的“三段式”課程模式的特征。以中職學校開辦的《會展專業》為例,盡管它是近年來適應我國會展業快速發展新設立的(或從《市場營銷》專業細分出來的)專業,但在課程設置方面還是沿用“三段式”課程模式,由“基礎課”(《語文》《數學》《德育》《體育》等)、“專業基礎課”(《會展法規》《會展經濟學》《會展英語》《公關禮儀》《廣告學》《商務文秘實務》等)和 “專業課”(《會展業概論》《市場營銷學》《會展營銷管理》《展位設計與管理》 《會展營銷策劃》等)構成課程模式 (如圖1所示),教學活動依次進行。顯然,“三段式”課程模式按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心理特性,由淺人深、由易到難進行課程結構組合,它忽視了職業教育針對崗位(職業)活動過程特點進行課程結構組合的客觀要求,必然導致教學過程中“學”與“用”的脫節。
依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基于任務(項目)導向的新型課程體系構建的目標取向,只有打破按學科體系構建的課程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務為基礎并據此選擇相關知識體系模塊、以項目教學為實施手段的統攝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才能使“教”“學”互動,“學”“做”相通,從而達到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
以任務為導向的新型課程模式的構建,其前提是對本專業所涉及的工作崗位所必需的核心能力進行解析,在此基礎上按照每一項工作職責要求以任務為核心確定出若干教學項目,圍繞每個教學項目所需的知識組織課程(教材)內容。根據上述原則,《會展專業》按照“任務選擇”→“項目分析”→“職責劃分”→“課程選擇”→“內容整合”的順序構建的新型課程結構模式如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