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就是構建一種開放、和諧、愉快的,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能調動學生整個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學習環境.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不斷地自我生成,不斷地自我建構.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逐漸得以張揚,學生的心靈才能慢慢得到充實.讓數學課堂教學成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發展的場所.那怎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課改的要求,讓數學課堂熠熠生輝呢?
一、提供感性素材,讓課堂教學趣味無窮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剌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想使課堂教學能吸引學生主動地探索,積極地嘗試,就應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笑聲中、在積極思考、討論中進行學習.如在教學“商不變規律”時,我在課的伊始,創設了一個簡短的故事:大頭兒子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大頭爸爸想讓他自己學會管理零用錢,就對他說:“我給你10元錢,吃5天早餐.”大頭兒子一聽,叫了起來:“10元,太少了!”大頭爸爸又說:“那給你20元,但要用10天.”大頭兒子說:“不夠!”最后大頭爸爸說:“那給你50元吧!不過要用25天.”大頭兒子高興地說:“行!”引出質疑:“大頭兒子得到50元后,是不是每天可多用點錢呢?”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目的有意注意.誘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急于探究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其次,為學生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教師應充分挖掘數學教材內容中“活”、“美”的因素,用情趣“包裝”知識.例如教學“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時,我借助錄像制作多媒體,設計了小明在游玩“無錫三國城”,驚喜地發現雄偉的建筑、標志的點綴、恰到好處的擺設都有一個特征:對稱.讓學生身臨其境,和小明一起邊游玩,邊欣賞,邊學習,從而達到其樂無窮的境界.
二、留足學習時空,讓課堂教學迸發智慧火花
課堂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學生生命的全部展開.學生不是課堂的旁觀者,而是課堂的參與者和構建者.正如布魯納所說的:“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思考的時間充分留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探究、交流,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去觀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讓課堂教學迸發智慧的火花.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我出示57+28這道題時,質疑:用口算方法怎樣?你有什么好方法?各同桌同學說一說.立刻,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交談、激烈的討論聲,不一會兒,許多學生紛紛舉起了手:
生1:老師.我是先算57加20等于77,再算77加8等于85.
生2:我是先算28加50等于78.再算78加7等于85的.
生3:我是先算20加50等于70,再算8加7等于15,最后算70加15等于85.
生4:老師,我和他們不一樣,你們看,57再加3就是60,所以我把28分成3和25,57加3等于60,60再加25等于85.
生5:老師,那我也可以想28加2等于30.所以我把57分成2和55,28加2等于30,30再加55等于85.
生6:我是把57當成60,60加28等于88,88再減多算的3等于85.
……
此教學環節一直延續了20分鐘左右的時間,然而學生們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討論時間和寬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就得到充分的解放;學生的各種感官就能全方位地參與進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得到充分的調動.因此,學生的知識由此而豐富,智慧會由此而閃光,課堂也會由此而精彩.
三、應用激勵手段,讓課堂教學充滿人文關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并激發和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尤其給那些有自卑感的后進生有表現的機會,給那些不善于質疑的學困生以主動嘗試質疑和感悟新知識的機會,即使他們提出的問題很簡單很幼稚,教師也要以滿腔熱情給予肯定和鼓勵.于是,當學生有所表現時,我就會對他說:“好極了!”“就這樣!”“我為你自豪!”“棒極了!”“真不可思議!”“真不錯!真有你的!”“精彩極了!”等;當學生獨立做對題目時,我就沖學生微笑著點點頭,或豎起大拇指,做一個OK的動作;或和學生擊掌慶賀;或給學生打一個高分;或鼓掌贊賞等.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下,喚起了自信之情,從而幫助學生達到“入其滋味,亦樂學也”的境地.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