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視聽作品在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影作為一個文化載體,是最形象的文學作品,也是在細節上最真實的、最口語化的文學作品,它以聲音與圖像構成了一個完整而生動的信息源。而原版電影作為一種有效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方式,因其觀賞性及語言原汁原味的特點更是吸引了無數英語愛好者,并隨著英語e學習時代的到來,走進了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
那么,如何運用原版電影展開英語教學呢?
一、凸顯文化,感知并培養跨文化意識
當今素質教育的主流是要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具體而言,即是加強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作為教授者來說,在輸入語言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語言文化的輸入,只有當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跨文化意識,他們的交際能力才可能真正有效地提高。
優秀的影片是英美國家、民族特定時代文化的集中、形象的反映,展示了英語國家的社會、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電影教學可以通過呈現其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從視覺、聽覺上感知并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最終達到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緊扣教材,滲透文化信息
現行英語教材,無論是對話、文章還是練習,都非常注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習俗的滲透。特別是在閱讀文章中,英語背景文化知識是深深蘊涵其中的,如 Body Language, American English, Australia, New Zealand, A Freedom Fighter 等等。在理解相關的句、詞和主旨時,如果沒有背景文化知識的鋪墊,學生的理解難度會加大,甚至會出現誤解、曲解等情況。
如在教授語言點“go to the church”和 “go to church”時,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關于“church”的西方宗教文化。在西方國家,人民的宗教觀念根深蒂固,取名字都要賦予宗教意義——比如:John(約翰),宗教含義是上帝是仁慈的;Elizabeth(伊麗莎白),宗教含義是奉獻上帝的祭品;Peter(彼得),宗教含義是耶酥十二門徒之一。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西方人每個周日都去教堂?因為教堂在他們生活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
三、善用影片,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模式
英語原版電影所呈現的情景真實生動,語言豐富地道,形式活潑多樣,所提供的英語國家的社會、風土人情等社會語境,可創設出真實的語言交際模式。
影片可以依據教學目的、教學活動的不同,運用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即以教學任務為基礎,或激發學習興趣,或延續學習熱情,或加深理解,或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或拓展學習,促進學習過程的習得。
如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可播放一些電影片段,通過聲、形、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學習Unit 3 Under the sea和補充閱讀材料A new Dimension of life時,可以通過觀看影片《動物世界》,向學生們展現海洋世界里各種各樣的色彩斑斕的動植物及其生活習性。當學生興趣盎然之際,進行單詞教學,學生不但積極性很高,而且單詞記憶效果也明顯提高。
四、靈活運用,組織任務性活動
在運用原版電影進行教學時,剪輯電影片段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不好好引導,可能會讓學生在觀看時,漫無目的,針對性不強,這樣對于此后問題的解決幫助不大。因此,安排在影片片段前后的學習活動,既幫助學生理解原片,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觀看原版電影時,教師可以根據任務型教學法,組織一些相宜活動,如以片段為單位,進行專題活動,有目的地解決電影中出現的語言信息。
為保證這些語言信息有效的輸入與輸出,筆者建議此類任務型活動安排在看電影片段之前或之后。活動可由學生個體、小組或集體的形式完成。每完成一次活動,影片的信息就能完成一次輸入與輸出的任務。當然,在利用原版電影進行課堂教學時,有以下幾方面是需要特別注意的:1. 選擇合適的電影。影片中語言的難度不宜過大,情節不宜太復雜。2. 在放映影片之前,給學生提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片中的典型人物交際情景與交際語言,關注他們如何運用語言體現他們的個性特征。3. 結合每一片段之后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 “深入” 影片,理解信息,提高他們的欣賞力。此時教師要參與其中,及時處理學生的疑點和難點,促進各活動的完成。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