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對小學英語教學目的進行了認真分析,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討論在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應怎樣提高我校學生的整體英語素質。結論是,我們必須探索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學方法,并提出了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方法研究課題。
二、理論依據
近年來興起的TPR(全身動作教學法)對我國兒童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符合“樂學”原則。游戲教學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游戲具有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理論假設
游戲教學方法就是盡可能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是可以廣泛應用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
四、實驗基本過程
我們選了四(1)班作為實驗點,培訓了實驗教師,在教學中,我們特別強調游戲教學方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學。
唱歌熱身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主要是在上課前唱一兩首英語歌曲,唱歌時還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通過歌聲營造英語學習的氣氛,并通過唱歌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游戲引入是教學的第二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例如,一位教師是這樣引入新課的: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Now, please guess, what’s in my hand?
S1: Is it an apple?
T: No, it isn’t.
S2: Is this a ball?
T: No, it isn’t.
S3: Is this a toy car?
T: No, guess again.
S4: I think it’s an eraser.
T: Now, let’s have a look. Oh, it's an eraser. You are very clever.
S4: Thank you very much.
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不但復習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而且學生急于想知道教師手里的東西究竟是什么,促使了其動腦、動口。
新知學習是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我們要求教師在這個環節中盡可能采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和手勢等直觀教學手段及電教等媒體,使語言教學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有趣。
邊玩邊練是教學的第四個環節,此時是開展游戲活動的好時機。經過新知學習,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須通過練習來消化。該階段可以開展許多生動活潑的游戲,如猜謎、開火車、打電話、找朋友、擊鼓傳花等。注意盡量安排集體游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和體現協作精神的游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角色表演是教學的第五個環節,也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環節,是學生最興奮的時刻,也是訓練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學生此時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和頭飾,讓表演更加有趣。如第2冊第33課,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學生戴上孫悟空的頭飾和同學對話。
S1: Hello,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
S2: This is Xiao Min.
S3: Hello, Monkey King. How are you?
S1: I’m fine, thank you. How old are you?
S3: I’m ten.
S4: Hello, Monkey King. My name is Li Yan. I’m eleven.
S1: Glad to meet you.
S5: Hello, Monkey King. How old are you?
S1: Ha, ha! I’m very very old.
S2: Welcome to our class.
S1: Thank you.
競賽鞏固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一節課的小結。競賽是學習、練習的一種好形式。小學生好勝心強,利用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操練和鞏固所學知識。競賽一般可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也可在課結束前進行決賽,分出勝負。
為了探索構建游戲教學方法模式,一年來我們進行了教學研討課10多節,教學觀摩課12節、優秀課5節,并在全校各年級段適時推廣和介紹游戲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游戲教學的基本原則
1. 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如在復習音標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兩個學生戴上輔音音標頭飾,用手搭起一座“倫敦橋”,讓一組戴著元音音標頭飾的學生通過,全班學生一起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唱到某句時,音樂一停,橋垮了,誰卡在橋里,誰就要把兩個輔音和自己的元音拼讀出來,或者讓全班學生一起拼讀。這種游戲參與的人多,可以很好地復習音標。同時,優美的音樂使身心愉悅,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得以激發,這比那種單純拼讀的效果好得多。
2. 游戲應有一定的啟發性。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游戲。如在幻燈機上顯示幾個抽象的圖形讓學生猜:“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有的把圓形猜成一個球、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座鐘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書、一張照片、一幅地圖、一扇窗子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所學的詞語來表達。這樣的游戲學生最喜歡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游戲的啟發性還體現在教師對游戲難度的把握上,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適當給他們以提示,啟發并鼓勵他們在游戲中獲勝,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則要讓游戲有一定的難度。
3. 游戲的形式應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能不斷設計新游戲,不斷翻新游戲的做法。我們把游戲的設計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設計了30多種課堂教學游戲,許多游戲構思新穎。
4. 游戲的開展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靈活性就是指在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度開展游戲活動,要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奏的調整和把握,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游戲之間的關系,要靈活處理和適當調整教學模式中的六個環節。
六、實驗效果
1. 實驗班的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很快,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他們反映英語不再是難學的學科,已成為我校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之一。
2. 實驗班學生英語成績高于對照班,分數的極差和標準差都小于對照班。
3. 實驗班學生的口語能力、交際能力明顯高于其他班的學生,在小學生英語朗讀比賽中,實驗班的學生占絕對優勢。
4. 我們還編寫出一套《游戲法優秀教案集》和《課堂游戲集》,作為我校的英語教學資源,更有利于指導、完善今后的英語教學教育工作。
七、體會與反思
1. 提高教師素質是搞好課題實驗的關鍵。我們在課題研究中首先抓緊對實驗教師的培訓,認真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理論、英語專業學習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有了一支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實驗才有保證。
2. 小學英語教學應把培養興趣放在首位。
3. 如何處理游戲教學與“雙基”教學的矛盾?由于我們的實驗較多地強調發興趣,強調在教學中盡量多地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一些教師的課堂非常活躍但基礎教學不夠扎實。如何正確處理游戲教學與打好基礎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 如何解決小學與中學的教學銜接?小學采取游戲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躍。中學的教學方法則較為傳統,較多地強調知識學習,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因此,中小學教師應多交流,取長補短,解決最佳銜接點和教學方法問題。
5. 如何解決課時不足的矛盾?由于課時少,英語學習和練習的時間都較少,加上缺乏語言環境,小學英語教學效益很難發揮出來。這個問題是制約小學英語教學發展的重要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