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讀為寫服務,寫反過來又能提高讀的質量,讀寫結合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作用巨大。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怎樣在讀寫教學中體現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怎樣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讀寫結合起來,怎樣在讀寫教學中讓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得以實現,讓傳統的讀寫教學得以發展呢?“自主嘗試寫作——對比閱讀,合作探究寫作知識——再次自主嘗試寫作”就是一種較好的讀寫結合模式。讓學生自主嘗試寫作,自我發現問題,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自己主動吸取相關的寫作知識,再把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于再一次的實踐嘗試之中,這樣,學生就投入到不斷的嘗試寫作和合作探索學習的循環之中。其間融入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而教師是這一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在學生需要時,及時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自主嘗試寫作
“文為心聲”,每一個人都有許多的話想說出來,可是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寫出來,而有的學生寫不出?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善于把日常生活與寫作聯系起來。但即使解決了無話可說的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把內心想說的話,通過準確明白的語言表達出來。首先,教師通過一些情境把學生的表達與寫作的愿望激發起來。其次,讓學生自主地結成三五人一組的寫作小組。小組成員討論、商議給小組取名,寄寓一定的意義;小組內部要能互相幫助,互相協作,制訂寫作計劃、確立寫作目標。再次,圍繞小組制訂的寫作計劃實施寫作。寫作完成后,自己修改、小組內部互評、集體評議,總結各成員寫作中的問題與小組中共性的問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主持人、記錄員、聯絡員等各盡其職,特別強調記錄小組活動的過程與內容。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到各小組去討論與評議,包括小組的寫作計劃、寫作目標的制訂,小組內部對成員的作文進行評議等。
二、對比閱讀,合作探究寫作知識
小組的評議意見大體形成之后,求同存異,進入閱讀與探究階段。首先,制訂小組閱讀計劃,小組各成員分頭尋找與自己小組寫作內容相關相近的文學作品,拿到小組里來一起閱讀學習,比較文學作品與自己作文在結構、語言、內容、寫法上的差別。其次,小組總結學習的體驗,形成關于某一種、某一類作文的寫作要義。教師參與各小組的閱讀討論與作品推薦活動,及時提出有指導性的意見,在學生合作探究關于某種體裁作品知識的時候要作適當的點撥,并尊重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個性發現與個性化的感受。
三、再次自主嘗試寫作
通過第一次嘗試寫作及自改互改后,學生會發現寫作存在的問題,然后可指導學生與同題材的文學作品相比,強化學生對自己作文不足之處的認識,并將探索獲得的知識、經驗用于再次自主嘗試寫作。接著,制訂寫作計劃、寫作目標,結合現實給自己的啟示,再次確定主題,選擇材料,構思作文,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圍繞寫作計劃實施寫作。自評后,小組內部互評、集體評議。應該強調的是,評議時,應多肯定進步與優點。
通過一個由“自主嘗試寫作——對比閱讀,合作探究寫作知識——再次自主嘗試寫作”的小循環之后,學生讀寫都會有所進步。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寫出小結性文字,為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循環奠定基礎,從而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讀寫循環中不斷擴大知識面,不斷提高寫作能力,豐富寫作經驗,提升語文素養。
另外,每一次閱讀寫作的循環,學生都要提交一次小組活動報告。小組活動報告是小組活動內容的全程記錄。其內容包括:小組成員、組建目的、小組取名寓意;制訂寫作計劃、寫作目標;作文自評、互評記錄,評改活動中的感受;閱讀計劃、知識探究體驗、小組成員檔案等。由于各組要相互評比,自主組成的小組成員為了集體榮譽自然在報告的形式、內容上非常認真。這些報告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資料。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