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為思想政治課洞開了一片美麗的天地。教師的教學理念變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獨特感受得到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形成。
一、教學形式“意”“形”兼備
出于新課程教學的需要,許多政治課教師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情境設置、視頻音頻剪接、小品表演、多媒體動畫引入、分組討論、發言……應有盡有,整個課堂聲色并茂,熱鬧非凡。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從而獲取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更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實際教學效果和主觀期望并不一致,學生得到的可能多為一時的快樂體驗。課堂活動的泛濫,給學生的信息就是,上政治課就是搞活動、玩小品,至于有沒有掌握知識和能力,則在其次。這會導致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對社會生活現象思考不夠,而小組討論大多也只是形式,很難形成共識,沒有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造成理論與實際脫節,從而失去了思想政治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的功能,忽視了思想政治課育人的功能。
其實,問題不在于課堂形式是“豐富多彩”還是“呆板單一”,而在于課堂教學所采用的形式真正給學生帶來了什么。為此,筆者認為課堂形式在于“意”又不忘“形”。課堂教學中的“形”可理解為教師組織、利用教學資源所采用的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講授教學、多媒體演示展示、模擬教學等。比如在講授矛盾分析法時,就應該向學生講清矛盾的概念、表現,普遍性、特殊性,主、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及相應的方法論意義?!耙狻奔磳W生以課堂教學形式為平臺,學生得到對自己的發展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技能。比如了解了價值判斷標準,可以讓學生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時有一個正確的評判準則。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政治教師要對新舊課程標準進行比較,以明確新課程教學需要繼承哪些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創新哪些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呈現方式,避免陷入只注重好看、熱鬧、多樣而不講實效的誤區。
二、教學氛圍既“實”且“活”
課堂氛圍不同于教學形式的營造,主要涉及的是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掌控師生之間的關系。但是,由于有些教師在理解上產生了偏差,把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定為教學實踐中所應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于是常??吹降氖窃谡n堂教學中,教師寬容有余而控制不足導致課堂氣氛過分活躍,比如,在探討現實文化是生活中的“喜”與“憂”,學生容易偏離教學要求,偏離主題方向而無法達到教學預期目標,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獲得對自身成長有益的感悟并不多。甚至有些教師認為,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自主了,教師就可以退避三舍了。課堂上教師只是做出一種民主的姿態,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時聽到的是“討論討論”“不要拘謹”“要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意見”這一類鼓勵性的話語。如此一來,氣氛是活了,卻難得聽到教師分析與講解的聲音。
真正體現教育教學真諦的課堂教學氣氛不在于表面形式的“活”還是“死”,而在于到底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什么有益的東西,是“實”還是“虛”。無論是“活”還是“死”的形式,如果不能使學生自身個性得到發展,無法從自身以外的資源中獲得有益于自身成長的因素,都是虛的。而學生若能夠借助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既使個體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又能從外部資源中找到有益自己發展的因素為自己所用,那就是實。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并不否定教師講授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對于脫離學生生活經驗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或者收集資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在啟發學生思考的同時,還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教學時要做到避虛就實,必須既在寬容中加以引導,又在控制中引入鼓勵,實現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這不僅沒有弱化教師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讓自主與引導齊飛,學生和教師共舞,才會演繹出自主學習的精彩課堂。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