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黨的十七大對發展教育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也是大嶺鎮目前創建教育強鎮工作的關鍵環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整合優化農村教育資源,直接關系到大嶺鎮教育優質、高效、公平、均衡、科學、和諧發展的目標,關系到大嶺鎮創建教育強鎮的成敗,抓好這項工作對科學調整學校布局,集中力量辦學,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升農村基礎教育質量和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抓好整合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工作,領導重視和部門支持是基礎,社會和老百姓認可是關鍵。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狠抓落實。鎮政府應當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層層建立工作機制,認真制定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的規劃和目標,做到統籌協調、科學規劃,規范管理、運作有序,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其次,要認真研究出臺大嶺鎮整合優化農村教育資源的有關政策,積極探討解決鎮教育管理體制、整合優化農村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和問題,為整合優化農村教育資源,促進全鎮教育均衡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再次,要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學校布局調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優越性,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為落實整合我鎮教育資源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科學規劃,分步實施
按照“合理整合、相對集中、分步實施、均衡發展”的原則,將農村學校布點過多、班額過小、辦學條件較差、教學質量低、辦學效益低的學校,列入整合范圍。一是以人為本,科學制定整合規劃。原則上對人口規模、幅員面積較小的村小要并入大村完小或城鎮學校。自然村校要并入中心片校,一個行政村最多只能保留一所完小;二是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采取諸如集中辦學、分片辦學、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和其他靈活的方式進行撤并整合,避免出現一刀切或統一的模式;三是從實際出發,穩步推進。根據各村的地理環境、人口狀況、分布及增長情況、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趨勢、群眾承受能力,分步實施,穩步推進。
三、強化保障,加快推進
做好整合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工作,必須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為實施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創造必要的條件,創造有利環境,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要加強城鎮學校和中心片校建設,打好教育資源整合的基礎。在學校建設上應與全鎮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相結合,與校舍維修改造工程等項目建設相結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要堅持建設標準,加大財政投入,集中財力建好城鎮學校和中心片校,擴大學校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集中財力、物力把面上學校建設成為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校園,每所學校都要配備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和微機室等,添置完善文、體、電教器材,使學校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教學環境更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農村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要堅持多渠道爭取資金,為集中整合教育資源提供物質保證。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解決資金問題是關鍵。要積極爭取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充分利用國家和上級政府教育建設項目資金,投入到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的有關項目建設上。要注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要適應信息現代化的要求,實施遠程教育工程,投資興建光盤播放點、衛星收視點,計算機教室等,使學校向普及計算機、語音和多媒體教學方向發展,實現寬帶互聯網連接,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的一樣,通過現代化信息手段獵取新知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和載體。
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資源整合提供優質師資和服務保障。中心學校要認真抓好全鎮各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繼續抓好校長隊伍建設,讓每一位校長都能成為學校的靈魂。大力開展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教師培養成為一專多能、不斷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新型教師。建立教師交流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通過競聘上崗等手段,保證合理的教師專業結構。建立教師支教制度,鼓勵城鎮教師到農村小學支教,確保農村小學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建立健全教師評價與激勵機制,合理設置教師崗位,按照“實效優先”“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鼓勵和支持教師立足本職工作多做貢獻。加大力度獎勵做出貢獻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教師人員編制要根據實際需求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城鄉教育在質的方面均衡發展,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妥善解決好教師的待遇問題,通過實施教師安居工程,切實改善生活條件,激發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