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學校負責班級全面工作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班級中成員的多樣性、復雜性,導致了班級管理工作的艱巨性與復雜性。作為班級的直接組織者與領導者——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又起了主導作用。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與主動性,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都足以成為學生效法的榜樣,成為學生實踐各種教育要求的表率。無論是教書還是育人,班主任都應告訴學生怎樣做人,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
一、班主任品行示范,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曾說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身都具有教育因素,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仿效性。教師良好言行舉止行為的表現、示范作用,對學生的言行舉止又有很強的說服力。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他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影響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烙印,有些甚至可以影響其一生。班主任的這些表率作用為學生提供了思想言行、規范要求的物化模式。因此,作為班級管理中學生的首席教師——班主任,就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楷模:做人的楷模、生活的楷模等。要讓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上嚴格要求自己,那么,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上也應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模范作用。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學生戴校卡,不留長發,穿著得體、大方;上課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助人為樂等等。這些行為規范雖然都是對學生而言的,但如果班主任在整個班級管理工作中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并做好,給學生一個示范作用,那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會更佳。可讓全體學生在內心中感到:老師都能堅持把這些細小的日常行為規范嚴格做到、做好,作為學生為什么不能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去做到并做好呢?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反思過程。在對一些后進生的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自己則給其樹立了一個榜樣,有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們會更加容易接受教育,逐步轉化。
二、班主任積極主動,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任何工作都應采取主動方式。平時多主動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只有解決好了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學生才會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積極主動性,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如周記、悄悄話、班主任信箱等向學生了解各種情況,解決學生思想疑難、顧慮。
學生通過周記、悄悄話、班主任信箱等向老師反映問題是中學生解決自己心理顧慮,緩解心理矛盾的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也是班主任了解學生,與學生交心的一條好渠道,更是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的一條捷徑。學生可以把自己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的一些顧慮或是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通過周記、悄悄話、班主任信箱等向老師訴說,把班主任當成是最信得過的人,把自己的一些個人隱私或一些心里話同班主任傾訴。或是想獲得老師的理解與支持,或是請求老師幫助。在這一個環節上,有一點是特別需要班主任注意的,就是要做好學生的個人隱私與心里話的保密工作,不要讓學生感到連班主任也信不過而不敢向你訴說,要讓學生覺得班主任可靠、可信。
在向學生了解各種情況時,比如說周記形式,則要求學生必須實話實說,可以反映班上的各種好的與不良的現象,自己存在的各種思想顧慮,或生活、學習困難等等。同時也可主張學生以周記形式向班主任獻計,提出如何搞好班集體活動、如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活躍和豐富同學們的課內外生活,拓寬同學們的視野等等建議。對學生上交的每篇周記,班主任都應認真閱讀,并做好記錄。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可采取面對面交談與書面形式交談兩種方式。而對于大多數學生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則利用每周的班會課集體加以引導、解決。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則單獨找來談話,多給予關心、鼓勵及引導,同時安排班上思想好、學習好的同學對其進行跟蹤輔導,這樣做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2. 平時細心觀察,多留意學生的反常舉動,尋找學生出現反常舉動的原因。
當學生遇到較大的心理障礙或受到某些社會、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一般都會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如上課不專心聽講,無精打采,甚至出現整天沉默不語、亂發脾氣或不與老師合作等癥狀。此時,班主任就應意識到學生此時可能存在問題了,要及時尋找治病藥方。
3. 在班級工作管理中,主動促使全體同學都參與班級管理,激發群體的自律精神和責任心。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有不少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這些學生只能做到及時完成老師安排的工作,他們習慣做“算盤珠子”,老師撥一撥才動一動,還不能(或者說沒有意識到)為搞好班級管理出謀劃策。這樣的學生缺乏一定的主體參與意識和愿望,讓他們參與班級管理是難以發揮作用的。因此,班主任就應該主動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從“扶著學生走”到“半放手”到“完全脫手”,使學生逐步意識到:班級的事就是我的事。
要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責任心,班主任應該努力使每個學生在班級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擔負一項具體工作。讓全體同學都參與班級管理,親身嘗試體驗一下做班干部的酸甜苦辣,從而加強學生的自律性和責任心,并利用班會課,談班干部工作職責中的光榮感與重要性。
在班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又可對學生實行以德育操行分的加分扣分辦法進行管理,嘗試開展“班干輪流制”。即每天安排兩至三名學生擔任當日班干,負責班上的一切班內務;每周由一個總負責人總結好當周的情況向班主任匯報,特別是對當日班干的值日表現情況進行登記。每周,對工作認真負責、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操行分加分的獎勵;對表現不夠的同學提出希望,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而對有不良行為或違紀行為的同學嚴格教育,并給以操行分扣分的處罰。然后,每月進行一次全面小結,與班上全體學生一起總結做班干部的心得、體會,向全體學生提出新的奮斗目標。
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參與班級管理,可從中形成一種自主管理氛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都在班集體建設中得到培養,并在班級管理中提高學生的自我素質。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示范性與工作的主動性,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