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場所。因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課堂氣氛的美化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和諧的課堂氣氛,對于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對于學生知識的接受、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形成,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語文課堂中美育理念的教學,既能夠使學生發展審美意識,也有助于其審美感、審美趣味、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形成。
一、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充滿美學思想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師首先要學習美育理論,用美學知識豐富自己,自覺地運用美育的規律指導教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只有從這個原則出發才能使學生覺察到自己勞動的成果,才能使學生感到腦力勞動的意義和美,因此,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的智力活動,是使教學具有完美意義的首要的和必要的條件。只有注意啟發思維活動,教學過程才能引起興趣,產生明顯的審美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逐步轉變觀念,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新的教學觀,最為主要的是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為了配合教學的美育內容,就要采取相應的協調統一的教學方法。即情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感情朗讀、課堂解說語、體態語、音樂、圖畫等視聽材料進行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以它自身的直觀性、形象性而具有了最佳的視聽效果,這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美麗畫面,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形象,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鐘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傳遞,加大美的信息容量,創造一個嶄新的審美時空。
比如教授《雨霖鈴》時,悲涼的音樂響起,多媒體課件展現如下一幅畫面:落日余暉下,寂寞渡頭邊,傷心別離人,寒蟬凄切聲,多么凄美哀婉的場景啊!在此背景下,朗誦全詞,讓學生感受到詞的悲涼美,理解詞人當時的心境,對把握主旨大有裨益。教師有感情朗讀,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再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感受和欣賞文章的意境美,激發學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讓學生與作者、與作品產生共鳴,使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華,從中受到教育感染。教師通過借助朗讀產生的情感因素,刺激感官,創造一種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從而奠定或渲染出課文教學的情感氛圍。
二、轉變教育方式,提高語文教師的美學修養
教育者應該首先受教育,教師要完成審美教育的任務,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審美修養。以“身教”為本,用美的儀表、教態、語言以及責任心,讓整個教學過程洋溢美的內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達成美育的目標。
美學修養,是一個人在對美的感知、鑒賞、表達和創造思維等方面表現出的水平,體現在一個人身上就是能自覺運用美學基本原理指導自己的審美實踐,它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為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必備。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更為密切,這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關注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廣泛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及報刊雜志,等等,在閱讀中感受、理解、汲取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不斷豐富、凈化、深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專業素養。語文教師能否發掘并利用這些資源來對教學進行審美化設計,達到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欲的目的,與其有無美學修養或有多少美學修養關系非常密切,并成為影響其教學工作成敗得失的重要因素。
三、轉變教育手段,拓展審美空間
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以它自身的直觀性、形象性而具有了最佳的視聽效果,這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美麗畫面,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形象,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鐘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傳遞,加大美的信息容量,創造一個嶄新的審美時空。運用配樂朗讀、投影片、及多媒體提供的相關背景資料、影片、錄象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與教材相關的情境,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則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啟動思維空間,開創想象之門,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美的存在。比如教授朱自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首先以西子湖畔“曲院風荷”之畫面,配上舒緩柔美的江南名曲,整個畫面優美靚麗,配樂亦讓學生如癡如醉,讓他們初步領略到朱自清散文中的美學意境,那么在接下來欣賞3-5段的荷塘景色時,學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朱自清筆下月下荷塘的那種朦朧淡雅的美,這完全歸于多媒體所營造的審美氛圍。教授《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用幾幅動畫來表現文中的各個場景,在畫面穿插中引入問題,學生通過畫面,可以展開豐富的審美想像,回答問題也就能異彩紛呈,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文言文的學習走出了艱深古奧。
在用多媒體上課時,要不斷地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不僅讓課堂教學較之以往更具變化,更具豐富性,同時,多媒體所帶來的精美畫面、優美旋律、動態架構,總能吸引并刺激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讓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日益加強。當然,在多媒體課件中,我們要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提供的信息,喚起他們記憶中的有關表象,然后進行歸納、組合,把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講出來,補充完整。另外,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雖然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多媒體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我們不能讓多媒體充斥整個課堂,必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想像空間。現在的問題是,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用得過多,用得太濫,從而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發展。
語文課堂美育,就是要通過知識的學習,通過教師課堂結構的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達到心靈美與行為美相統一的境界。教育者應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挖掘美、展現美。或深情導入、或著意點撥、或啟發誘導,在各個環節,都讓學生領略到美、享受到美,使整個課堂結構都蘊涵著美,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美,受到美的陶冶,從而去創造美。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