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速度耐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潛能
訓練速度耐力通常采用超主項距離的反復跑,短于主項距離的反復跑和變速跑,學生運動員宜多采用短距離的反復跑為主,少跑超主項的長距離的反復跑,在很大程度上,要針對學生運動員的特點,以求取得實際長遠的意義。
訓練要求:根據學生的訓練水平不同來安排運動強度,達到訓練的目的。
1. 從學生掌握短跑技術作為切入點,有計劃地安排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增強體質,逐步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2. 講清短跑訓練的目的意義,培養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3. 鞏固跑的技術,養成放松跑的習慣,身心協調一致。
4. 合理恢復。采取衛生保健措施,促進新陳代謝同化作用的優勢,較快清除肌內乳酸,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訓練造成缺氧的應變能力。
在這方面的教學中,還可安排一些發展速度、力量、彈跳力、靈敏性等素質的游戲性練習。如障礙跑、跨欄跑、追捕、接力、單足或雙足跳等。每次練習的時間不拖得太長,當學生適應了此時期的誘導性教學訓練后,在以后的教學中適應穿插一些強度較大的項目。
二、訓練位移速度,激發學生的情感潛能
位移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人體位移的距離。在周期性運動中指人體通過一定距離所用時間的多少。位移速度的訓練是發展和提高加速能力和絕對速度能力的訓練,是短跑的專項速度訓練。發展跑速的基本方法有:蹲踞式起跑、加速跑、追逐跑、車輪跑、高抬腿跑、行進間跑、不同段落的大強度跑、反復跑、接力跑、助力跑、加阻力跑、速度性游戲和跑的專門練習等。
要求學生經常鍛煉,或根據不同的運動目的,實施一定周期的鍛煉計劃。動作頻率的訓練方法與動作速度的練習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以重復性練習為主,如短跑項目經常通過快速高抬腿、快速跑擺臂等方法來發展頻率。還可以采用聲響、燈光信號等外界刺激,在這些刺激下進行加快動作頻率的練習,激發學生激發興趣、合作的情感潛能。
三、訓練爆發力,激活學生的情感潛能
爆發力是速度和力量的乘積,是快速大強度工作的能力。由于爆發力不僅可以克服阻力,還可以使物體產生位移速度。因此在大多數動力性運動中,爆發力比絕對力量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訓練爆發力的方法如下。
1. 反應速度訓練法
⑴完整性練習;
⑵分解性練習;
⑶變換性練習。
2. 跳躍訓練法
⑴原地跳躍:如雙腳直腿縱跳、收腹跳、分腿跳、半蹲跳、深蹲跳。要求起跳有力而連貫,必須用最大力量完成;
⑵短距離跳躍:如單腳或雙腳起跳的立定跳遠、立定三級、五級、十級跳遠。立定10—20級蛙跳,4—6步助跑三級跳,臺階跳躍、30—60米單腳跳、60米計時跳。要求起跳時動作快速而連貫,必須用最大力量完成;
⑶長距離跳躍:如單腳跳80-100米、跨步跳100-150米、1次單腳跳接1次跨步跳100-200米。要求動作幅度大而連貫,用80—90%的力量完成。
3. 等速訓練法
等速運動時,肌纖維長度可縮短或拉長,引起明顯的關節活動,是一種動力性收縮,類似于等張收縮。
四、技術規范化,開發學生的情感潛能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短跑技術和訓練逐步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化分析、電子計算機模擬等手段進行研究,使人們對短跑技術的認識不斷提高,而且各種學科知識如運動生化、運動解剖、運動生物力學、系統工程等學科的知識相互交叉,豐富了人們對短距這一項目的認識,使短跑教學訓練手段也隨之不斷豐富、完善和創新。因此,現代短跑技術更重視技術的規范化,作為短跑的專門性技術動作練習,就要有促進此種技術的形成或發展的作用。
狠抓跑的基本功練習。好的技術,不僅是在形態上,更重要是在力學結構上較合理。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同感覺,改正一個錯誤動作要比學一個新的動作難得多。因此在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重視抓好基本功——跑的專項技術練習,經常采用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和以上專項技術的綜合練習,在練習中從嚴要求反復進行。
小步跑練習。小步跑練習主要是強調膝關節相對放松情況下的伸膝扒地技術。伸膝扒地的發力點應在髖關節上,而不是膝關節上,也就是說扒地的用力意識集中指向于髖關節。
強化短跑單步技術。縮短支撐時間,縮短騰空時間。即支撐時間越短作用力越大。增大身體重心騰起的初速度和減少身體重心的騰起角是提高短跑速度技術中的關鍵。
加速跑的持續時間和距離。教師充分利用多樣性訓練進行技術規范化,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觀察訓練,從而使他們對短跑動作要領準確掌握,在運動中自如駕馭教材,游刃與運動之中。給學生創造愉悅、興奮的心理環境,有助于學生大腦皮層中優勢興奮中心的形成,促使建立暫時神經聯系,并使舊神經系統重新激活,從而激活學生的情感潛能。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