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體驗教學法”,即根據學生的認識過程、認知特點,在學習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后延續階段和評價分析階段突出體驗的手段,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操作、自主活動為特征,以培養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質為目標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
一、富含創意的課堂活動
角色扮演發現法。例如在講授“做好就業準備”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二十年后的同學聚會”的角色扮演游戲。由5名學生參與,其中1名扮演老板,1名扮演設計師,其余的扮演沒有具體職業的人。通過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從“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發現了“學校人”與“職業人”的不同之處,領會到面對角色轉變該怎樣做,如何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準備。
案例討論評論法。可借鑒電視節目《焦點訪談》的創意,以一定事例或場景(如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新聞話題、重大事件或同學表演的一個小品)為話題,實話實說引起討論,最終達成共識,得出正確結論。
圖畫展示法。如在講授“拒絕不良誘惑”的教學中,用圖片展示吸煙吸毒的后果,使學生從內心感悟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在講授“做情緒的主人”教學中,運用漫畫展示情緒的種類和不同情緒的結果,使學生真切懂得在生活中學會調控好自己的情緒、盡量減少不良情緒的積極意義。
音樂感染法。如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一課中我采用了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在“直面困難與挫折”一課中采用了歌曲《愛拼才會贏》《陽光總在風雨后》等,很好地幫助學生融入情感體驗,從而達成情感教育的目的。
調查分析法。在講授“花季莫種相思樹”這一課時,我進行了一次題為“中職生戀愛的利與弊”的調查。通過調查,引導學生學會區分愛情和友情,樹立健康的異性交往觀念,理智調控與異性同學交往中的情感問題,正確地進行異性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生活實踐體驗法。在進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可能根本沒有見過勞動合同,若只按教材講解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我找到一份教師與學校簽訂的勞動合同范本,讓學生同桌之間訂立一份勞動合同。課后我把合同收上來一看,學生都做得非常好,表現了很強的創造力。
多媒體演示法。如在“給真我一面旗幟”的教學中,我引用了視頻資料《成龍的成長故事》,讓學生了解成龍一路摸爬滾打,用汗水和傷疤書寫的人生傳奇和頑強拼搏的自強者風采。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強是一種努力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的道德品質,即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自尊自信,勇于開拓,積極進取,執著追求,是我們健康成長、成就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從而激勵學生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為一個自信、自立、自尊、自強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開放自主的課后延續
中職的德育課應立足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其心理素質,因此需要提供學生展示和檢驗所學知識的心理體驗機會。體驗教學法要求開放自主的課后延續,其目的在于通過提供重復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繼續參與學習活動,加深體驗認識,從而內化為思維上的融合,并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課后延續有相對固定的形式,例如:在一個單元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心得體會交流等活動,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同時,滿足學生作為發現者、探索者被人尊重的需求。實踐證明,課后撰寫心得體會或小論文的形式是成功有效的。當然,課后延續須尊重學生自主權和延續的經常性,堅持體驗的連貫性。
三、以生為本的評價體系
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驗教學法要求“因材施評”,而且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其中可以針對學生在人際關系、耐挫能力、參與熱情、表達能力、榮辱觀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學生的組織能力、特長、閃光點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評定是最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同樣要寫出意見評語,同時反饋給學生,使之能客觀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及需努力發展的方向。
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考試分為兩個部分:(1)知識的測驗占卷面成績的60%,題型立足于貼近學生生活,審題具有一定難度,但答題內容降低難度,強調所考知識對學生生活具有指導作用又能提高學生能力;(2)小論文的寫作,占40%,將日常小論文或心得體會的寫作作為能力的體現參與總評。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