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已與(3)班的小朋友們一起走過了他們初中的三分之一的時光,仍然清晰地記得接新生那天的忐忑,記得軍訓時對著這群穿上迷彩服后一模一樣的五十個孩子花了兩天總是記不全名字時的緊張,記得面對孩子想家時眼淚的無措……短短的一年啊,我從彷徨到幸福,從摸著石頭過河的緊張到無法形容的快樂,因為我有一群懂事而積極向上的學生。
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通過感悟與摸索,我發現如果善于把握和利用學生每一個時段的心理特征及學習規律,因勢利導,可以為班級創造一個平穩、安全、寬松、愉快的氛圍,更能使學生輕松上陣,在班中找到適合自己個性及現狀的發展方向與空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不打折扣地做好開學的每一件事
開始,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把握這一培養學生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時機,就掌握了主動權。
樹形象。來到一個新環境,每個人心底都會有一種或深或淺的愿望——在彼此陌生的環境里改變自己的愿望——優秀者變得更優秀,落后者則希望重塑新形象。老師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以示尊重與禮遇,一如他們是最優秀的學生,激發他們對生活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給予孩子充分空間,促使孩子互相尊重,利于孩子在集體中的發展。
培養競爭意識。學生在入學之前都會對激烈的競爭環境有所了解并心存擔憂,老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對其進行適當強化,使其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3)班的學生至今記得軍訓靜坐時聽到訓練場上此起彼伏的吶喊聲腳步聲,記得訓練場上及場外無數隱秘對手前進的腳步聲,這樣的經歷會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投入競爭當中并強烈求勝。
細化生活與學習步驟。教育學有這樣的觀點:堅持二十五天可以培養一個好習慣。嚴格細致的培才紀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生活習慣。校服穿著、校卡佩戴位置、頭發長度、做操站姿等等,要求學生每天穿著整齊,言行舉止得體。開學是形成學生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段。所以,開學的第一個月,班主任必須時刻面對瑣碎小事,不厭其煩地幫助學生翻衣領扣扣子。一個月后學生習慣基本形成。
學習習慣的強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每天寫自習課計劃,如自己應該做什么,完成哪些作業練習,等等。當然,嚴格要求應在人性化的指導下進行,否則將會演變成對學生能動性的扼殺。班主任應給予孩子們細致的、可操作性強的生活指導與關懷。
重視宿舍問題。宿舍是學生休息生活的重要場所。整齊與溫馨會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同時,宿舍也是家長了解班級、形成班級印象的一面重要鏡子,不容忽視。老師應對學生的宿舍布置與整理作細致到位的指導和嚴格要求,耐心指出不足。學會用孩子的角度看事物,以便進行有效指導。
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適合他們的發展指導
初一第一學期的中段考是一個轉折點。中段考后,學生們正式融入了培才學校的中學生活。學生的個性開始顯露,成績高低自然地劃分出層次;他們開始主動地參與校園各項活動;他們的生活內容細化后變得更豐富更復雜,班中的環境也發生新變化,一些難以把握的因素也在增多。所以中段考后的工作重點應調整為觀察學生變化、了解學生心理,準確把握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引人注目的“尖子生”。他們有能力接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因此,一方面應創造機會,鼓勵自我增值,為他們搭建自我發展的平臺,開拓視野,樹立遠大目標。另一方面,樹立尖子生的模范作用,鼓勵他們參與班級管理。信任和支持會讓他們更自信更有上進心;相反,如果他們感到關注不足,則可能變得沮喪,甚至一蹶不振。此外,培才學校的競爭環境可以有效抵制驕傲心理的出現,只要給予足夠的鍛煉機會,擁有良好學習能力的尖子們能在危機感中變得更成熟沉穩,從而成為班主任的好幫手。
不受重視的“弱勢群體”。①沉默寡言派。這類學生不喜交往,敏感易受傷,在班中較為“隱形”,容易被忽略。可安排較有耐心的同學主動與其接近,班主任過多的保護會讓他們更加自閉。其實偶爾的小玩笑、適當的小批評會讓其受到關注卻又不會產生反感。他們內心理解并會接受改變。教師應該肯定沉默安靜在學習研究上的優勢。如小霞同學的個案,就是由于通過因勢利導,從而成績明顯進步,尤其數學的表現更令人贊嘆。②非粵語派。這類說普通話或雷州話的學生,在以粵方言為主的湛江市區學生中容易感到孤獨,如小磊同學來自外省,他說:“我很孤獨,因為我沒有朋友,他們都說白話,我沒法與他們交談。”雷州學生小捷和阿飛則結成小團體,“一致對外”,用雷州方言辱罵其他同學。這種現象會與某些孩子無法融入本地的學生交往有關。此外,班主任平時多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也會產生“孩子們平時都講普通話”的錯覺,容易忽視這類孩子。這些孤獨而情感抑郁的學生容易成為班里的搗蛋者。因此,老師要理解他們的辛酸,鼓勵他們學習粵方言,互相交流,同時在班里倡導普通話,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他們才會變得健康快樂。
性格怪異的“活躍分子”。這類學生思維靈活但學習基礎較差,與人交流時會有一系列肢體動作。準確指出并強制改變會取得顯著的效果。某同學易激動,通過與其談話時強制立正并制止插嘴的方式,引導該生學會尊重他人。
“表里不一”。這類學生表面活潑,其實心里有嚴重的自卑情結。我們班小君同學在課堂上調皮搗蛋,卻在周記中流露出對學習的擔憂與苦惱。這種學生有較強的上進心,應在學法上給予指導,通過督促與鼓勵,引導其進入正常軌道。
其實人無完人,學生的個性各有特點并會有其優勢。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生活方式,將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學生能夠在自己面前展現真性情,而作為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心態和不良行為,不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嗎?再說,如果學生一直對老師言聽計從、毫無個性,那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引用(3)班鐘翠瑩同學的一句很特別的話:“沒有缺點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這句看似古怪的話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思考。
把握嚴謹細致與輕松愉快之間的平衡點
青春期的孩子是好奇而樂于嘗試的,我們應該尊重這年輕的美好特點,要懂得拿捏嚴格與放松之間的平衡點,鼓勵和幫助孩子們創造更絢麗多姿的青春記憶,利用適當的課外活動排遣他們生活與學習的壓力和煩惱,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班級曾出現令人擔憂的集體疲憊狀態,孩子們做什么事情都顯得力不從心,沉默而茫然。最終,我在期末班主任評估會議上找到了答案——(3)班的課外活動參加率幾乎為零,除有一人參加美術興趣小組外,其余的學校活動如書法繪畫比賽、中國地圖拼圖比賽、乒乓球比賽等活動(3)班均無一人參加。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再加上學校嚴格的紀律要求,年幼好動的初一孩子怎可能不疲憊?學校領導多次在會議上建議班主任在班上多開展活動以調節學生心理,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通過題為《讓中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的家長會,我與家長進行溝通,鼓勵孩子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與參與班級事務,讓學習生活變得更快樂輕松,學生們迅速調整了學習狀態。
家長會非常成功,家長積極配合,孩子開始關注學校的課余活動并參與其中。目前為止,(3)班有12名鼓號手,8名學校集體舞隊隊員,2名升旗手和1名校籃球隊隊員,并有8位同學在紅五月活動中獲獎。圖書館的借書記錄上顯示學生的閱讀量增加,學校廣播室的投稿量亦相當可觀。班干部們獲得更多的展示才能的機會,班會課成了孩子們談身邊事述身邊情的小舞臺,如高寬、陳穎東同學的《地震常識知多少》,陸茜同學的《中段考風云榜》,還有鐘翠瑩、范芷維同學的《告別兒童節》。這些班會課散發著孩子們特有的真誠和智慧,讓人感動欣慰。
在校外活動方面,肖穎同學的一篇童話周記獲得“中國少年作家杯”全國作文賽一等獎,獲得了到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領獎和現場觀看奧運比賽的機會。
課外活動帶給學生放松與快樂,孩子變得更敏捷、快樂和健康,能更好的直面學習生活。他們快樂的享受,并在豐富的活動中收獲交流的樂趣、感受人與人的異同,同時受到啟發。
班級文化的建設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細心,耐心,勇于嘗試,善于學習,是一位優秀班主任的座右銘。肩負著孩子們的美麗年華,所以現任重大;陪伴孩子走過重重阻礙,所以道路遙遠。我們應該在工作中勤觀察勤思考勤嘗試,建設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班級管理模式,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