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是未來的公民,要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的公民,從小應對其進行感恩教育,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但現在的孩子多數是小皇帝,因為倍受父母的呵護,師長的關懷,社會的愛護,他們缺乏對愛的感受與體會,只知索取,不知回報。如果不懂感恩,就不會有友愛。沒有友愛,何來和諧社會?因此,語文教學中,我注意充分挖掘教科書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讓感恩教育與語文教育相得益彰。
一、借助文本,培養感恩思想
語文課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感恩的價值觀。在語文課本中,感恩教育的內容很多。我們要憑借教材的優勢,進行感恩教育。如《秋天的懷念》一課,寫的是一位讓殘疾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親偉大無私的愛,以讓人體會到兒子深深的遺憾:“母親的深切關懷今生已無法報答”。我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角色:每年掃墓時,史鐵生會跟母親說什么?讓學生通過表達心聲,把情感升華到報恩和施恩的層面,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只有一個地球》告訴學生,生我養我的是地球母親,教學這類文章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從景物特點中感知大自然之恩;教學《飛奪瀘定橋》時引導學生體會祖國和社會給予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易的,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社會的情感。在語文課中,要引導學生感知各種各樣的恩情,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學生博大的胸懷。
二、通過朗讀,激發感恩情感
懷有感恩之情的文章通常都是情深意切,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呈現的情感世界,用深切的感情朗讀課文,用真切的感情品味其中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復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小音樂家揚科》可讓學生細細品讀文中出現的擬聲詞和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揚科的悲慘命運及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對比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產生感恩之心;朗讀《胖乎乎的小手》,不僅要有對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美好品德的贊美之情,而且要讀出濃濃的家庭溫馨,將所有的情感都體現“笑著”兩個字上;《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在讀中體會師生情,陶冶自己的感情,體會對老師的感恩之心。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對感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三、言傳身教,進行感恩教育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因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應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如有時候讓學生拿作業本回辦公室,對他真誠地說:“謝謝!”當父母冒雨送傘時,我引導學生對父母說聲“謝謝”。父母來校接送時,教育學生要對父母表示自己的心意:“爸媽你們辛苦了!”在父親節、母親節來臨之際,可要求學生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來表達自己的謝意。在不知不覺中,為人師者把人際交往的禮貌、感激化在點滴化在小事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教育學生。長此以往,感恩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四、利用故事,領悟感恩內容
在語文課中,我曾對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睂θ魏我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通過類似這樣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抱怨并不能改變什么,對于無法改變的事實最好能坦然對待,最重要的是,學會感恩,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做好目前應該做的事情。
五、課外延伸,付諸感恩行動
感恩教育不僅僅在課堂,語文教師還要善于收集報刊、網絡中有益的文本,讓學生進行補充閱讀,加強理解;挫折、坎坷,做錯事時被批評、懲罰,這些同樣是生活的“恩賜”,同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會感恩。感恩光靠嘴巴說還不夠,還應做適當地拓展,付諸行動。因此,在課后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恩別人。學完課文《秋天的懷念》后,我布置了“感恩父母,為父母做件事”的實踐作業。一時間,學生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回報父母,如燒飯、做菜、洗衣、捶背、擦汗等,使感恩之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