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涵蓋了選題、文獻檢索、文獻整理、研究方法、寫作規范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標題的寫作是選題和論文內容好壞的一個間接縮影。本科學生在擬制標題時往往存在標題過大、標題過淺、標題過虛、標題過長等實際問題,如何規范本科畢業論文的標題,是本科教學里不容忽略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畢業論文;標題規范;新聞學
高校《畢業論文寫作指導》課程涵蓋了選題、文獻檢索、文獻整理、研究方法、寫作規范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選題是論文寫作環節中最關鍵的一環,所謂“題好文一半。”標題猶如一扇窗戶,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具體內容。筆者擬結合自己擔任《新聞傳播研究與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實踐經歷,對本科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標題擬制時常出現的誤區進行分析,期望可以為本科畢業生更好地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本科生在擬制畢業論文標題時往往容易陷入以下誤區。
一、題目過大
題目過大是本科學生在論文寫作中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很多學生誤把選題的價值大小和題目的大小掛鉤,認為題目越大選題的意義就更深遠。因此初擬的題目往往難度過大,題目和個人能力以及現有的研究條件形成強烈反差,導致文章最后難逃膚淺、空泛的命運。
本科生畢業論文通常在六千到八千字左右,集中完成論文的時間充其量也不過數月。論文內容和時間的要求都決定了本科畢業論文標題要善于小題大做,切入點一定要小,做到“擇其一點,不及其余。”原理如同攝影,當你選擇的角度越大時,照片中的人和景的細微處就越模糊;當你選擇的角度越小時,人和景物的特征就越清晰和細膩。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學生論文標題過大的問題,比如:《談談中國數字付費電視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關于中國古代文明傳播的思考》、《文化全球化對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及傳播啟示》、《淺議我國國家形象的對外宣傳》等等。
衡量一個題目是不是過大,我們一般可以用圈定關鍵詞的方法來判斷。以《文化全球化對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及傳播啟示》一題為例,我們取標題中最主要的關鍵詞“文化”為例。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曾這樣給文化定義:“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則、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的復雜整體。而這個定義如果要拓展開的話還可以具體化成更多的元素,比如歷史、遺傳特征、地理位置、語言、宗教、種族、音樂、農業、藝術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的概念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要想在一篇不足萬字的論文中把它論述清楚是根本無法做到的。清人魏禧說過: “善作文者,能于將作時刪意,未作時刪題,便省卻許多筆墨——能刪題乃真簡矣。”在論文寫作中,我們要善于“刪題”,既把題目濃縮,使論證和研究更加集中,通過局限其范圍,限縮其容量,設計出適當的論文題目。比如剛剛提到的題目,我們就要果斷地縮小其研究范圍。比如把“文化全球化”縮減為“電視市場全球化”,把“中國文化傳播”縮小到對“中國消費文化”的研究,標題則相應調整為《電視市場全球化對中國消費文化的影響》。只有這樣,操作性才能進一步增加,從而起到較好的研究效果。
二、題目過淺
和題目太大相對,本科學生往往也容易犯題目太淺的毛病。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既要符合自身的實際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即學術性。1911年,梁啟超先生在《學與術》中講到:“學也者,觀察事物而以發明其真理也;術也者,取所發明之真理而致諸用者也。”學術論文是對事物進行抽象地概括或論證,要求在內容上有專業性和系統性的表達。因此專業畢業論文的標題設計不同于科普讀物的標題,既要做到簡潔明晰但又不能太過于“通俗易懂”。
例如:《論央視八套播放韓劇過多的問題》、《談談名人出書熱》、《誰來給博客把關?》……這些標題既沒有涉及到研究方法也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研究成果。因為缺乏一些專業和系統性的表達,人們在閱讀這些標題時很難和學術論文聯系在一起,而往往把它們等同于普通的議論文體。
因此,作為一篇相對規范的學術論文,在標題的擬制上措詞必須嚴謹、科學,如果能用專業術語概括出文章內容,就不要使用其它的詞匯。
三、題目過虛
題目是文章的標簽,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論文的靈魂和核心,也是編制索引,查閱文獻的重要線索。題目是標示全文內容的重要窗口,標題必須具體明確以方便讀者閱讀和檢索。如果標題擬的恰切,專指性強,那么對文獻的查準、查全率就高。筆者在教學中也經常遇到一些學生在標題的處理上過于模糊、虛化的情況,諸如《從過去到未來》、《行業壁壘中尋找發展縫隙》、《立足當地文化 發揮文化優勢》《聚焦本土 關注民生》等標題都存在不明確和具體的問題。
以《從過去到未來》一文為例:該論文其核心內容是對都市報加強時政新聞、新聞評論版塊,試圖往“主流化”發展的趨向研究。但如果只看標題的話,我想恐怕沒有人能夠對其研究的內容有直觀的了解。試想當讀者在檢索關于都市報主流化趨向的相關論文的時候,這篇論文被檢索到的幾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除此之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往往習慣用擬制新聞標題的規律來處理論文的標題,把一些詼諧、輕松、有趣的語言用在標題當中,希望能起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而這些或文學或抒情或幽默的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畢業論文標題的準確性和直達性。比如:《拇指廣告為何日暖中涼》、《從傳播學的角度看〈無極〉碰饅頭》、《影視廣告也需要\"情分\"》這些標題,雖然讓題目顯得生動活潑,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對論文內容的直接解讀。
因此,一個好的題目要盡可能滿足以下幾個要求:一是能準確地表達論文核心論點或中心內容;二是能恰如其分地指明研究方法和手段;三是容易判明論文內容從屬的學科領域和方向。
四、題目過長
學術論文的題目必須簡潔,高度概括文章的內容,切忌文字繁多,冗長。一般一個題目的字數不宜超過20個。一個過于冗長的題目反映作者對文章的內容缺乏概括,不能提綱挈領,這自然會給讀者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因此,論文題目應該簡短,有概括性。
導致標題過長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概括能力匱乏。標題要在盡可能精練的前提下傳達信息。比如《政府在城市大型活動中的有效媒體公關——以瑞典哥德堡號訪穗期間廣州政府的媒體公關為例》一題。這個標題顯然存在概括能力較弱的問題,關鍵詞“媒體公關”、“政府”等在主副標題里重復使用,既造成了讀者閱讀上的理解障礙,也影響了論文觀點的精準表達。其二,研究內容繁雜。以《淺析美國影視跨文化傳播的成功之道及對中國“文化赤字”的啟示》一題為例,從標題我們就可以看出該論文研究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跨文化傳播的成功經驗,另一個是對中國“文化赤字”的啟示。對于一篇區區六千字的本科畢業論文來說,本身篇幅有限,還要同時研究兩個方面的內容,最后很可能是竹筐挑水——兩頭空。
解決標題過長可以嘗試從以下途徑著手:首先,梳理清楚邏輯關系。梳理清楚標題的邏輯關系,去繁就簡,用最簡潔的語言傳遞最完整的信息。比如《政府在城市大型活動中的有效媒體公關——以瑞典“哥德堡”號訪穗期間廣州政府的媒體公關為例》一題,主標題既然已經把研究內容闡述清楚,我們之需要在副標題里強調一下研究對象或案例即可。在把重復的信息刪掉之后,我們可以把這個標題改為《政府在城市大型活動中的有效媒體公關——以瑞典“哥德堡”號訪穗為例》,讓主副標題各司其責。其次,果斷刪減研究內容。比如剛才提到的《淺析美國影視跨文化傳播的成功之道及對中國“文化赤字”的啟示》一題。為了避免雙管齊下,可以果斷的取其中之一作為研究的方向。標題改為《淺析美國影視跨文化傳播的成功之道》或者是《美國影視跨文化傳播對中國“文化赤字”的啟示》,既減了標題的字數又縮小了研究范圍,從而使論文的闡述更加深入。再次,巧用主副標題結構。以《淺談〈財富〉操作模式及其對國內新興財經媒體的啟示》一題為例,作者堅持要談兩方面的內容,在文字表述上無形中就加長了題目的長度 。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這時就可以采用主副標題的形式。例如上題,我們可以改為:《淺談財富操作模式——兼論其對國內新興財經媒體的啟示》,既精簡了標題,又明確了主體和次主體論述部分,顯得輕重有別、主次分明。
參考文獻:
[1]吳秀明,李友良,張曉燕編著:《文科類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王嘉陵編著:《畢業論文寫作與答辯》,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