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病把林濤害苦了。嚴重的哮喘迫使他多次住院,四年的求學時光,他有一半是在醫院度過的。由于缺課嚴重,他的成績也大幅度下降,這次是重讀四年級,由于擔心在原校受到別人的譏笑,他只好轉來離家較遠的我們這所學校。他媽媽還告訴我一個他至今還不知道的“秘密”:他爸爸已經離開了他們,遠走他鄉了。孩子不知道實情,一直以為爸爸是在外面工作。其實,他和媽媽相依為命,靠著媽媽微薄的薪水生活、治病,日子過得很艱難。
后來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注意著他。課間,他總是趴在桌上,冷落孤僻,意志消沉;課堂上,無論多么有趣的內容,也提不起他的興致,更不要說舉手發言了。作業時有拖欠,就算完成,也是字跡潦草,有明顯的應付現象。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思忖著:這是一個自卑的孩子,但情緒的兩極性很強。他們既容易為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而灰心喪氣、悲觀失望,但又會為點滴的成功和勝利而歡欣鼓舞、信心倍增。這樣一個孩子,我該怎么辦呢?
第一步,設法走進孩子的心靈。在一次單元測試后的一個傍晚,我來到了林濤的家,見到我,他很震驚,惶恐的眼神仿佛懷疑我是來“告狀”的,沮喪地對我說:“我媽媽上班了。”我環視四周,房子很小,家具很陳舊,但擺放得井井有條,冷清的燈光下,他一人在吃飯。原來,他經常是這樣自己照顧自己的。看到這里,我心里一陣疼痛:“多乖的孩子啊,他需要認可和幫助,而不是埋怨和責備。”我很欣賞地對他說:“濤濤呀,老師覺得你真能干,你看,家里收拾得這么整齊,吃飯穿衣都是自己自理,真了不起!”說話時,我一直看著他,眼里充滿鼓勵,還向他做了個了不起的手勢,他居然有點不好意思,開始請我坐,怯怯地問我來做什么。我拿出他的測試卷,里面有一大半是空白的,我說:“老師想來和你一起學習,好嗎?”他瞟了一眼試卷,立刻就深深地埋下了頭。我扶正他的頭,指著試卷叫他看,說:“你看,你這次考試挺不錯的,首先是寫字工整了很多,還有聽寫也做對了。如果你再動動腦筋,我相信你肯定可以把這些題也做出來。”他開始很懷疑,也很驚訝,但還是一道一道的思考著、書寫著,慢慢的,他竟基本能做出那些題了,我和他一樣開心地擊掌慶賀。接下來的日子,每當他媽媽上夜班,我都盡量抽空來到他家,和他一起收拾房間、做飯、做作業。有時侯,我也把他接到我的家,讓他和我孩子一起在小區公園玩耍,一起在家里看書,帶他和孩子到書店去買書。每逢下雨天,我都要去教室挨個檢查他們是否淋雨,用毛巾幫他們擦干水滴;由于林濤體質弱,我在學校里準備了幾套衣服,隨時給他替換、添衣,我還想方設法為他尋找治療哮喘病的秘方,介紹專家給他看病……漸漸地,林濤變得不那么怕人了,特別喜歡和我親近,每次課后都主動幫我拿東西回辦公室,我總是摸摸他的頭,夸他懂事。我發現他變得快樂多了,黃黃的小臉顯出了生氣。愛,使我走進了林濤的心靈。
第二步,發揮孩子的特長。林濤雖然自小體質虛弱,但卻很喜歡畫畫,他畫的簡筆畫逼真、有趣。每次出黑板報,我都讓林濤擔任“美編”,負責版頭和插圖。剛開始他擔心做不好,我給他鼓勵,還買了有關資料供他參考,他和同學們合作,黑板報還真辦得象模象樣,有兩次還拿了一等獎。他的付出也迎來了同學們對他的稱贊,他也從別人的眼睛里看到了羨慕,他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和他一樣原來無心學習的那幾個同學,也都有自己的特長,他們無一例外喜歡體育活動。于是我幫助他們成立了自己的籃球隊,經常性地和別的班級開展“友誼賽”。校運會上,就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刻,他們為班級贏得一枚枚獎牌,也迎來了一片贊揚聲,更重要的是,他們為自己贏得了尊嚴和信心。我發現,自從發揮了林濤和那幾個孩子的特長后,他們變得更守紀更快樂了。我趁熱打鐵,組織班級全體同學,根據各自特長成立興趣小組,互相取長補短,補習功課,組織活動。特別是林濤,愛勞動,又愛幫助別人,深受同學們歡迎,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心情變得愉快,就連哮喘都很少發作了。期中試,林濤語數英三科平均分達到了85分,我在班上大大表揚了他的進步,這無意給其他幾個學習落后的同學更大的信心:只要和林濤一樣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來。我又同時肯定了他們的進步,和他們一起體會成功的快樂。是呀,作為老師,還有什么比看到學生的進步更讓我們感到安慰和滿足的呢?
如今,每當我在校園里看到林濤和那幾個孩子活潑的身影,聽到他們快樂的笑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泛起笑容,那是只有真心付出過的老師才能體會到的滿足和快樂。真是:“春雨綿綿潤心田,一花引得萬花開”啊!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