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教學策略?它是根據教材、教學環境和學生實際制定的教學方針,它包含了一定的教學思想成份,是教學思想的具體化,并且操作性較強。它可以指導教師在面對不同的教材、學生和教學環境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它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過程性,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不斷地實施、發展和完善。它還有一定的靈活性,不僅僅是教學活動前設計教學方法、步驟的依據,而且要隨著教學進程不斷地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調控。
這幾年來,我校都使用《新目標》教材,這套教材的單元主題突出,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目標明確,有利于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操作性強,教師只要稍動腦筋,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一些他們樂于參與的活動。但是,它的語法知識的呈現跳躍性大,既不系統,也不是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并且過早地出現了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每單元教材內容的容量較大,語言材料中的一些句子結構比較復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在我們這些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學校,學生嚴重缺乏外語學習的環境,不少學生覺得難以學好英語,相當部分的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思想情緒。
一、合理使用教材的策略
整合教材內容,強化教材的實用性。例如,對九年級Uin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可作這樣的整合:第一課時把Section A 1a―2c和Self check2整合在一起,使語法點和語言點融合在一起,學習和鞏固結合在一起,使教與學環環相扣;第二課時把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2a―2c整合在一起,談論旅游城市既是對上一課時的銜接,又為下一課時埋下伏筆;第三課時Section B 3a―4,通過前二個課時,學生已經知道如何描述一個地方,因此,這一課時的重點放在對學生進行把知識轉化為技能的訓練。
相關語法知識相對集中的原則。八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出現了Direct speech 和Indirect speech,它和Object Clause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但它們在教材中不是連續出現的。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學會這兩種相關的知識,我把Direct speech和Indirect speech安排在Object Clause的教學過程中同時進行。初中英語Object Clause的知識是最廣泛的,在教材中的呈現也是最分散、運用得最多的,為了使學生盡可能有效地、完整地學習、掌握和運用這一方面的知識,我花了較長的時間,系統而又完整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經過反復的訓練,直到大多數學生都熟練掌握以后才轉入下一個主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普遍反映學起來比較容易,而且學得比較完整,不容易忘記。
同類知識板塊化的原則。例如,我在教學Attributive Clause時,把Adverbial Clause和Object Clause的復習鞏固有機地穿插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當學生學會了Attributive Clause時,又有效地復習完了Attributive Clause和Object Clause,為中考總復習節省了時間,分散了難點,提高了效果。
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將全班學生按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盡量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了、個人才能達到目標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自主努力、互相合作,大家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與教師的指導策略有密切的關系。我認為必須做好三點:指導組內成員合理分工,促進組員互動學習的氣氛;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點,設計進行具體指導的方法和技巧,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小組合作學習結束時,應及時給予評價,評價時要做到“兩個結合、兩個側重”。
三、轉化后進生的策略
正確評價,激勵上進。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后進生的學習任務往往是最基礎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我對他們的學習指導也是最經常、最具體的。在評價時,對他們少責備,少挑剔、多表揚、多激勵。在課堂上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一旦他們取得進步,我就不失時機地予以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激勵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指導學法,促進轉化。對于后進生,不僅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要指導他們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如,指導他們通過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學習掌握單詞。指導他們熟記一些固定詞組,動詞與介詞或副詞的搭配等。指導他們掌握一些閱讀技巧和答題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通過這些指導和幫助,使他們逐漸形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促進了轉化。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