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拼音文字,發音不準會導致英語拼寫錯誤百出,直接影響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語音知識是所有英語學習者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一、我校英語專業班現狀分析
1. 學力基礎較差。學力主要指必備的學習基礎知識和綜合學習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由于農村學校的師資和教學條件相對薄弱,一些學生在啟蒙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學習基礎不扎實。在語音方面具體表現為發音錯誤,帶有很重的地方音,而且很難糾正。
2. 學習習慣差。課堂教學是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然而,這些英語學困生,60%以上的只能集中約20分鐘的注意力,能整堂課自始自終集中注意力的寥寥無幾。調查中還發現,英語學習困難生中課后能夠認真復習的只有約20%,能夠預習的人數則更少。
3. 性格內向孤僻。一些在農村長大的學生,由于長期生活在較閉塞的環境中,與外界的接觸少,加上父母與他們缺少交流,形成了內向和孤僻的性格。他們不愿意開口,也不善于與人交往。這種自我封閉的性格對學習英語十分不利。開口少往往導致模仿能力差,不愿意參與各種英語操練,遇到問題也不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二、學生英語發音的三大誤區
1. 元音該大不大,該小不小,該長不長,該短不短。學生的口型的最大問題就是開口小的音嘴合不上,而開口大的音嘴又張不大。例如/i/音(hit, live, give),很多學生念成了“嘿”的音,這就說明嘴張得太大了。而/?覸/音(apple, hat, patch)中文里沒有,因此,一些學生就把它想當然地發成漢語中的“愛”音,說明嘴根本沒有張到所需要的程度。另外,受母語的影響,學生在發元音時,普遍存在著單元音不夠短,而雙元音又不夠長的問題。
2. 輔音混淆,爆破不清晰,詞尾的輔音后加音。廣東學生在說母語時輔音的發音就存在問題,比如將/h/發成/f/,把/n/發成/l/等。另一方面,漢語是一種單音節的文字,在發音中沒有以輔音結束一個音節的情況,許多學生在說英語時也習慣于在輔音結尾后加音,把tide /taid/念成/taidE/,把leg/leg/念成/legE/,導致整個英語語音框架的偏移。
3. 不知重音是何物。重音在英語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許多單詞意義的表達、與其它詞義的區分都依賴于重音,有時一個重音讀錯,不僅聽起來非常刺耳,還有可能導致歧義。比如contest這個單詞就有兩種讀音,一種是/′k?蘅ntest/,作名詞解,譯為“競爭、比賽”;另一種是/k?蘅n′test/,作動詞解,譯為“對…提出質疑”。
三、在語音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1. 在上第一節語音課時,教師就應該教授學生發音器官圖,并讓學生自我感覺自己的發音器官,同時還要熟悉發音器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教授學生什么是單元音、雙元音、清輔音、濁輔音,各自的發音器官有何不同。
2. 在教授單個音標時,教師一定要時刻反復強調音標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在教授一個音標時,教師自己首先要完全掌握發音規則,進一步掌握準確的發音部位,并熟悉發音器官。
3.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進行反復性的機械訓練。從單詞教起,教師要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單詞,讓學生反復練習。在掌握了單詞的基礎上再來進行短語的訓練。在進行短語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此過程中穿插連讀、重音等的訓練。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分析比較,制造視聽形象的優勢,這樣才能找出差別、鑒別正誤,要讓學生既聽見教師的發音,又看見教師的口形,同時配合講解發音要領,觀看發音部位圖表,通過多聽、多讀、多模仿,不斷糾音、正調,打好語音基礎。
4. 不僅應穿插連詞、爆破、停頓等知識的傳授,也應該專門提出來作為一個專題進行教授。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和概念,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5. 課后教師應布置適當的作業。不論學習哪種語言,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可以是讀單詞、讀短語、讀句子,也可以是讀一篇文章或一段話??傊?,要強調多讀、多練。在下一次上課時,教師一定要認真檢查作業,發現問題之后要馬上糾正,而且要做到耐心細致,反反復復,不厭其煩。
6. 教師在語音教學過程中,不應刻意強調教學計劃的實施,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計劃。有些教師為了能夠按時完成教學計劃,也不管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的語音知識,哪怕學生讀錯了,也拼命地趕課。學期結束時雖按時完成了教學計劃,但學生掌握的知識等于零,浪費了一個學期。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