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 欣
對標管理是尋找和學習最佳管理案例和運行方式的一種方法,在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實踐證明對標管理的實施將會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完善內控體系,對于加強財務基礎管理,降本增效、降低風險、改善資金狀況有重要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標管理與業績評價結合將確保實現財務預算目標,從而確保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美國生產力與質量中心給對標管理的定義為:不斷尋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實踐,并以此為基準與本企業進行比較、分析、判斷,從而使自己企業得到不斷改進,進入或趕超一流公司,創造優秀業績的良性循環過程。其核心是向業內或業外的最優秀的企業學習。
對標管理通常分為4種:第一種,內部對標。很多大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有相似的功能,通過比較這些部門,有助于找出內部業務的運行標準,這是最簡單的對標管理。其優點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內部知識能立即運用,但同時易造成封閉、忽視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第二種,競爭性對標。對企業來說,最明顯的對標對象是直接的競爭對手,因為兩者有著相似的產品和市場。與競爭對手對標能夠看到對標的結果,但不足是競爭對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第三種,行業或功能對標。就是公司與處于同一行業但不在一個市場的公司對標。這種對標的好處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對標對象,因為彼此不是直接競爭對手。第四種,與不相關的公司就某個工作程序對標,即類屬或程序對標。相比而言,這種方法需要更強的消化過程,實施最困難。
對標管理是一種管理方法,是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的一種模式,它的終極目標是提升業績,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將對標管理與業績評估有機結合。
首先,找準差距精心選“標”是前提。一方面,比對本企業離行業先進和行業平均水平在哪些指標上有差距,差距有多大,或者本企業內部部門之間某些指標差距有多大。另一方面,要針對有差距的指標,深入查找分析原因,選擇適合的標桿,即近期努力的方向。其次,持續改進奮力達“標”是關鍵。在找準差距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將措施分解到部門、崗位、員工及各個工作流程,將措施和目標分解落實,并通過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對改進落實的情況進行檢查,未能達到目標的,要繼續改進,直至落實到位。持續改進實質上是一種不斷自我完善的漸進式改變過程。再次,提升效益是根本目標。對標管理的結果最終要落實在經濟效益上,因此要對階段目標的實現進行評價。對標評價既要看自身的環比改善,又要與標桿企業對比看差距是否縮小或超越。同時,對標是全員全方位參與,所以既要對主要負責人的考評也要對全員的業績評價。
對標管理是一個管理過程,業績和效益才是管理結果。因此,必須將對標管理與業績評估有機結合。公司內部對標,可以在生產線、車間之間,可以在區域營銷中心之間進行。通過相互比較,可以找出內部業務的運行標準,也可以幫助進行資源配置,評價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業績。
“驅動因素法”。任何一個指標通過分析都能找出影響它變化的主要因素,依照指標的影響要素層層分解,最終將一個抽象的指標數據,演化成為一條條可以被操作被執行的具體的工作措施和工作任務。這樣,才可能抓住指標背后的各種流程和環節,加以“對標”。
公司總體效益指標主要有:收入增長率、利潤、經營現金流等,為綜合結果型指標,都可進一步分解:
收入=市場產品占有量(銷量)*單位產品收入(價格)
利潤=收入-變動成本費用-固定成本費用(折舊攤銷)
折舊攤銷=資產原值/折舊年限
經營現金流=利潤+折舊攤銷+非現金成本項目-營運資金(簡化方式)
通過以上驅動因素分解可知:(1)市場產品占有量(銷量)和單位產品收入(價格)是收入的驅動因素。(2)收入和成本費用是利潤的驅動因素。(3)利潤和折舊一定的情況下,營運資金管理是影響經營現金流的主要因素。(4)增加銷量和提高資產運行效率是一致的。
一般而言,企業層面的一級標桿值由上級部門下達,或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參照行業標桿確定。作為分解后的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的標桿值顯然不能再沿用一級指標標桿值,只能是按照該級指標的適用對象、范圍和特點等選取原則來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標桿值。
下表是二級單位標桿確定參考依據:
將表中確定的指標形成二級單位年度預算目標,具有剛性,定期考評。二級單位可以再向下級班組分解,形成三級指標。
?
借助于“驅動因素法”能夠把各級指標分解出來,同時各級指標責任主體就可以確定:公司——部門(車間)——班組。在部門、班組內部,按照業務流程,從重點工作入手,全面細致地梳理工作流程,抽絲剝繭地把工作中復雜的內在聯系一一揭示出來,優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從而明確各個環節的功能和各崗位、人員承擔的責任。“本級負責人——流程——崗位——人”的對標責任體系就建立起來,最終形成“人人有責”的全員對標局面。
實施業績考核,公司應建立業績考核體系,一方面是對責任主體負責人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對崗位和個人的考核。
1.有利于我們開拓視野,打破封閉守舊傳統習慣,加快財務管理體制改革進程,努力走在行業前列。
2.有利于優化業務流程,細化財務基礎工作,加強內部控制,降低財務風險。
3.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機會利潤的減少,利潤大小與企業管理程度的聯系更加密切,通過對標一方面把資金投向效益高的用戶區域,另一方面能夠更有效地挖掘內部潛力,堵塞跑冒滴漏,節約能源、資源,提高管理效益。
4.實施對標管理與業績考評結合,有利于企業財務預算目標的實現。將財務預算管理、資金籌集運用以及各項年度預算、各項指標的完成等各個方面,與同行業先進單位進行對比分析,特別是系統性地與先進企業進行動態地比較,并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整合系統的優化,確保預算中相關財務指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