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廣州亞運會的舉辦,中國體育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上:實現從競技體育到全民體育的徹底轉變。
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三季度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的恩格爾系數在40%左右(之前基本維持在37%左右)。研究表明,恩格爾系數40%是國民體育需求的分水嶺,低于40%國民體育需求將日益增強,高于40%國民體育需求將日益減弱。由于物價上漲,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上漲,恩格爾系數再度反彈。但從長遠看,恩格爾系數的下降是個必然趨勢。
其實,廣播體操“重現江湖”之后,當人們回憶起過往,重新審視廣播體操從簡到繁,從繁到簡,從強制性到自由選擇的過程,就可以體味到: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出成績的戰略和促健康的戰略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那么容易厘清。
但當對于一項大型體育賽事,人們追問的不再僅僅是拿了多少獎牌,也不再僅僅是能夠拉動多少經濟增長,而是民生優化了多少的時候,一股轉變性力量就出現了。“一切體育是為了大眾”,曾經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的美好愿望。突破重重的官辦或者商業力量的迷霧之后,最開始的那些純真的想法才是最美好的。
在體育領域,萌發過令人激動的志愿精神。如今,諸多競技體育領域的丑聞卻在惡化著人們對于規則的信心。實現從競技體育到全民體育的徹底轉變,就是要尋找體育事業的真正源頭,充分挖掘和體驗那些對于現代社會至關重要的價值觀念。
如此,發展全民體育才將不會流于另一種政績工程和示范類工程,而是普通民眾改善生活質量和社會環境的一次契機。
策劃:本刊編輯部統籌: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