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遼寧省廣播電視大學 ( 沈陽 110034 )
在開放教育的教學中,授課對象基本上是已經參加工作的成年人,工作、家庭壓力較大,活動范圍也往往離校較遠,參加面授有一定困難,因而,在進行教學計劃制定時,面授學時安排較少。拿《網站開發技術》課程來說,它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班的專業必修課。該門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其內容涉及到 Dreamweaver,FrontPage,ASP等多種開發環境的使用,特別是后者,又涉及到HTML語言,常用腳本語言,數據庫應用等多方面的內容,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平時知識的積累、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都是種挑戰。然而,對于這樣一門課程統一面授時間只有10學時,在這樣短的學時內精講該課程的所有重點內容是難以實現的。
因而,在開放教育教學環境下中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教學時間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已成為開放教育教師思索的課題。本文基于“教學空間”理論,針對《網站開發技術》課程有限的面授時間進行了詳細的計劃與安排,初步實現了教學空間的拓展。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否實現教學空間的拓展,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呢?研究表明,在中學教育中,教學時間和教學結果呈現一種直接關系,學生的學習成就取決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時間和已有的學習準備活動。從表面上來看,用于教學的時間總量越多,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時間越多,學習的成就和教學效果越好。但是對于成年的授課對象,學習目的性強,具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主動參與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準備工作是可以自主控制的,統一面授教學時間與主動參與學習的時間不是簡單的正比關系,在“教”的統一面授時間有限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學空間的擴展,在學生“學”的時間上延伸,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開發教育中倡導提高學時自主學習的原因。
對于教學空間的概念,有人認為教學空間是建立在一定有形空間、虛擬空間和載體之上的,聯系特定教學過程的現實空間和思維空間的總
合;并且更以師生內心情感和思想所感知的“無形空間”為主。這種定義是具有開放性的廣義的教學空間,更符合高等教育尤其是開放式高等教育的特點。

表1 《網站開發技術》課程教學空間拓展
有形空間,主要指的是教與學所發生的場所,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物理環境。虛擬空間,主要包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安排等。思維空間,是指教與學對學生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影響。情感和思想空間,是在教學交流過程中師生內心情感和思想的升華。有形空間承載著虛擬空間,虛擬空間引導思維空間,思維空間影響情感和思想空間。在有形空間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利用有形空間,設計虛擬空間就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問題。
教師、學生本身、教學媒體和學習環境,對教學空間的拓展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要完成的更高水平的思考與指導,發掘學生的智力資源和自我意識,啟發其學習興趣、積極性,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與互助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的學習環境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構建更廣闊的教學空間。如表1所示,對《網站開發技術》課程教學空間進行了擴展,并在教學的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網絡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拓展教學空間提供了廣泛的高起點的平臺和載體。作為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有限的教學時間進行周密的設計,善于利用網絡和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學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結合,延伸思維空間,觸動情感和思想空間,《網站開發技術》課程的教學空間也將在教與學的實踐中不斷的拓展與延伸。
[1]王瑞英.在有限的時間內拓展無限的教學空間.山東教育,2008(26).
[2]謝勝利,王泱.淺談對教學空間的認識.中國電力教育,2006,(S2).
[3]黃家瑋,夏惠,黃丹.開放教育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空間設計.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