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紅
1.在傳統采購成本管理模式下,采購成本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傳統采購成本管理模式下,沒有或者很少進行針對采購成本的信息統計和分析。采購成本的制定是基于庫存驅動,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補充庫存、保證供應。其制定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持,基于患者需求的特征不明顯,主觀因素占主導地位。
2.醫院管理者缺乏采購成本信息化控制的意識。由于醫院長期處于買賣市場的壟斷地位,管理者對采購成本進行信息化控制的意識不強,僅僅追求最大程度或最大比例的滿足臨床需求。
3.采購人員素質無法適應信息化控制策略要求。作為事業單位屬性的采購人員一般由藥學人員參加,其知識結構老化、年齡偏大。相對缺少電腦、物流管理技能、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等知識和技能,不能進行采購成本的有效控制。
4.對銷售數據缺乏分析,采購成本的升降憑主觀意識和經驗。由于藥劑科的供應屬性占主導地位,所以對銷售數據沒有專人進行查詢、統計和分析。采購成本的多與少,完全憑采購人員的經驗屬性。缺乏計算機人員、會計和藥學人員的相互配合,沒有針對重要中藥飲片建立數學銷量模型,不能進行科學的銷售預測。
中醫院局域網絡的中藥飲片采購存在的弊端有:信息獲取手段落后、數據處理方法原始,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更新不及時,數據流失出錯,采購透明度不高等。
1.中醫院管理者從戰略角度重視中藥飲片采購成本的有效控制。為了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沐浴在新醫改春風中的中藥飲片需求會日趨旺盛,中醫院管理者必須抓住此次契機,高度重視采購成本管理,建立領導重視、財務科、藥學部密切配合的采購組織機制和管理制度,要求藥學、財務和計算機人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緊密結合,有效降低采購成本。
2.提升中藥飲片采購成本的信息管理水平。目前醫院正經歷從藥品保障供應業務為主的粗放管理型,向科學管理和臨床藥學為核心的藥學知識服務型轉變。藥劑科信息化管理的重點是開展藥品的網絡化管理,這是現代化中醫院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撐。
3.嚴格控制采購價格。中醫院需要對中藥飲片市場進行調研,并實施招標采購,堅持同質優價、優質優價的采購原則。通過建立科學的采購流程和信息化再造,摒棄影響采購效率和效益的不利因素。實行報價披露順序原則,讓供應商檢測自己的報價順序,并據以調整報價。其目的是有效增加競爭的激烈程度和透明度,以便獲得最優惠的采購價格。
4.借助matlab軟件技術建立銷量模型。中藥飲片采購成本的管理,銷售信息的采集分析是關鍵??梢耘c相關高校配合,充分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方面的專家,幫助建立適合本醫院特色的中藥飲片銷售模型,進而預測準確的需求量,提高采購的針對性,大力降低采購成本。
我院從04年開始使用醫院his系統,海量的銷售信息為銷售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研究數據。建立銷售模型,可以對采購成本進行預算動態管理。其步驟如下:(1)根據重要性原則,篩選研究樣本。首先,根據重要性原則,選擇銷量前100名的中藥飲片。利用我院醫院his系統查詢中藥飲片銷售相關資料,篩選銷量前100名的中藥飲片,其比例為總銷量的60%~80%。(2)準備訓練樣本,利用matlab軟件對樣本進行訓練。通過vlookup函數查找樣本的銷量和金額,并利用matlab軟件設計訓練和仿真函數對樣本進行訓練,直至建立適合實際采購需要的銷量模型。(3)運用定量和定性原則,合理制定藥品采購計劃。采購人員依據銷售預測制定采購計劃,并堅持以下原則。定量原則:銷量模型作為銷售預測的主要工具,可相對避免人為和經驗采購的不利因素。定性原則:由于臨床用藥需求變化、市場供應情況等因素的交替影響,需要對采購計劃微調,并適時補充或篩減,以保證臨床需求。(4)采購成本管理必須體現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采購成本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科學籌劃和管理工程,更需要長期地堅持、反復地強化和持續深入地努力。事前控制指依據銷量預測制定采購成本預算;事中控制是依據庫存和銷量動態調整的過程,事后控制指在于檢測信息控制成本的最終效果。
控制中藥飲片采購成本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中醫院總成本的高低和整體經濟效益的高低。只有對采購成本進行信息控制策略,才能最終實現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才能以最少的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真正成為一所“優質、高效、低耗”的現代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