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
《金融市場學》是研究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規律的科學。作為面向21世紀金融學專業主干課程,全面、系統地介紹有關金融市場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全面掌握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運行的原理和規律,適應教育部“寬口徑、厚基礎”的改革要求具有重要意義,并且,隨著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金融市場的地位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金融市場學》是研究金融市場運行機制以及金融資產定價問題的一門學科,內容深、涉及面廣,且與實際經濟生活聯系緊密,案例教學具有生動、形象、具體、實效性強的潛在優勢。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使枯燥的理論講授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抽象的金融市場學原理,同時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也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論認識。
1.案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金融市場發展瞬息萬變,為了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在傳統教學方法中主要注重于傳授理論知識,強調理論的系統性,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種呆板的、單純講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金融市場學》通過案例教學,對金融市場熱點問題的專題討論、典型案例分析、政策實踐分析等等,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討論分析,引導學生大膽去思考,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進行討論和爭辯,學生在學習中有了成就感。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主動權,有較多的自學和研究的余地,這樣,既解決了教材難以完全反映各種實際情況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解釋金融活動的能力。
2.案例教學能夠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金融市場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金融市場學》課程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使理論的講授變得生動活潑,富于啟發性,而且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抽象的金融市場學原理,同時對我國的金融市場具體情況也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論認識。傳統的聽課、復習、考試等教學環節,對學生掌握金融市場理論知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平鋪直敘地講解,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案例討論,學生可以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使學生真正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加強了對金融市場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
3.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案例教學法學生是主體,是主要的參與者。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課前的閱讀準備,還是課堂上的你爭我辯,無不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辛勤勞動。課前必須仔細閱讀案例,查閱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對相應的思考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寫出發言提綱,這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案例教學的重點在于討論和互相交流,學生就其觀點暢所欲言、抒己見、交流辯論,達到取長補短和不斷進步的目的,這一過程不但促使學生間加強溝通、相互尊重,同時也增強他們說服別人以及聆聽他人意見的能力;案例教學通過給學生大量的資料和信息,讓學生對此做出判斷和分析,進而從案例中獲得某種感悟和深層次的思考,這時,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所得到的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教條知識,而是活生生的知識,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4.案例教學能促使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案例教學中,教師從“主角”變成“配角”,成為設計、組織和評論者。角色的多變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要具有善于創造良好的自由討論氣氛和環境的引導、主持、控制等綜合能力。首先,教師必須為案例教學課程實施做好充分準備,積極關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發展動態,將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從而使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不斷地提高。其次,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而且每位學生都會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因此,答案可能都不統一,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臨場應變能力,迫使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最后,為掌握第一手資料,教師要深入到實踐中,到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超市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以充實、提高自己。
與傳統課堂講授式教學相比,案例教學將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改變為教師與學生的多向互動,教師在案例準備階段、案例討論階段、案例總結階段,教師的角色定位由單一的授課人變成了多重身份的人。
1.在案例準備階段——設計師;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本條件。教師必須承擔搜集、選擇、整理案例的責任,并使之適應于教學環節和教學目的。首先,教師需要在課程開課之前制定一個詳細、周密的案例教學總計劃,包括包括案例類型、案例來源、案例的教學時間、案例討論的具體組織步驟、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案例討論地點等。其次,精選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案例。金融市場學與現實經濟生活聯系密切,近幾十年來的金融市場動蕩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案例,如巴林銀行的倒閉、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327”國債風波等。但沿用過去的案例來講述當今金融市場的變遷有時是不合時宜了。要使案例教學跟上時代的要求,能夠反映當前金融市場的變化實際,案例資料應及時更新。精選出那些與時俱進、真實可靠、學生感興趣、社會普通關注的典型案例,向學生介紹金融理論的熱點和前沿問題。
2.案例討論階段——組織者;分析、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要組織好課堂討論,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討論中,教師應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教師則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引導討論、思考、爭辯,帶領學生共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種種問題和可以采取的解決辦法。一般的案例討論不一定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最主要是同學們能夠提出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啟發學生建立一套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其次,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當擇機“發言”。在整個案例討論過程中,雖然教師不再是主角,但為使討論順利進行,教師應該用智慧的語言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要能熟練地運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如點評學生們的發言,或糾正錯誤觀點,或提出反問,教師的話不在多,而在于精、適當、適時、到位。教師作為組織者,在討論中要因勢利導,讓每一個學員的才智得到充分發揮,獲得最大收益。在積極引導學員發言或者討論的同時,要有效地把握課堂討論氣氛,防止討論氣氛過于激烈或者冷漠。
3.案例總結階段——總發言人;案例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必須用簡短的時間進行總結。簡短的總結不是簡單做結論,而只就整個討論情況做出評價,一是對學生討論表現的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學生討論中的科學分析和獨到見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二是對案例本身的總結,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論問題及討論的優點和不足,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其深入思考。一個案例可以允許存在多種正確的解決辦法,答案并非唯一,也不一定有最優答案。老師可發表自己的看法,自己觀點有可能會與某些同學一致,也有可能都不同,但教師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時,只是客觀地來表述,最好不要用絕對性肯定的語言來強化自己的正確,而把講評重點放在學生討論的質量上、思路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教師來說,他們在《金融市場學》案例教學中面臨的角色定位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要想發揮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組織、引導、協調等作用,實現案例教學對金融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教師在案例教學中面臨新的要求。
1.引用案例教學要有針對性;《金融市場學》全面反映當今世界較成熟、較前沿的各種理論,其內容性質決定它必須要把該講的基本理論、概念、過程和方法說清楚。因此,引用案例不能過度過量,也不能什么案例都講。案例的選材要針對教學目標的需要,不必每章每節都用。
2.處理好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關系;案例教學法是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分析、處理問題的實踐中,通過案例教學,學生直接接觸到金融市場發生的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優勢是明顯的,但不是萬能的,有許多基礎理論、基礎知識難以通過案例進行系統傳授。傳統教學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的連貫性強,系統性全面,尤其是對一些金融市場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講解中,傳統教學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學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才能采用案例教學。所以,要處理好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既不能一味的為講理論而講理論,也不能片面的為了講案例而講案例,而是選擇一些典型的案例將兩者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博采眾長,互為補充、兼收并蓄。
3.以積極的心態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至關重要的。但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同學的積極主動性較差,如有些同學由于性格比較內向,不愛發言,即使是在前期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也不愿意加入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還有一些同學怕回答錯誤而有緊張感。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采取一些技巧,營造輕松的課堂討論氣氛,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在討論中勇于闡述自己的觀念。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觀點,不管是正確的、片面的、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觀點,教師應多鼓勵、少批評,要學會賞識學生,努力發現表揚他們思維中的閃光點和創新處。或者采取分解任務的辦法,要求每位同學回答不同的問題,爭取全體學生都是參與者。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的自主參與,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以及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