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發改委課題組
浙江人口、產業等向特定空間進一步集聚,是特定階段的一種客觀趨勢,也是土地稀缺條件下的必然選擇,更是經濟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世界城市化的演進規律顯示: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呈現出倒U型關系,即只有超過一個臨界值后,人口密度的提高才開始對生產率產生負面作用。由圖1可知,浙江尚處于倒U型的左邊,正處于經濟空間集聚發展階段。
產業集聚不僅僅是同類企業在一定區域內的集聚,更重要的是體現為企業相互間的一種共成長性。浙江經濟已邁入人均GDP6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人口、要素、產業等向特定空間的進一步集聚,是特定階段經濟發展的一種客觀趨勢,也是土地資源稀缺條件下的必然選擇,更是經濟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推進經濟空間集聚發展,要在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框架下,按照全省城鎮體系規劃的布局,分類引導要素在不同城鎮體系間流動,重點引導人口向中心城市和中心鎮集聚,同時引導各種要素向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功能區集聚,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今后一個時期,浙江推進經濟空間集聚發展,要堅持集聚、集約、創新的原則,構建規劃引導、市場驅動、政策保障的協同機制,通過人口、土地、創新要素的集中,企業、產業空間的集聚,以及區域、城市、城鄉空間的集散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促共進,實現全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空間布局是直接涉及城鎮、產業、人口和要素資源配置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引導經濟空間集聚的關鍵所在。重點推進兩個方面聚合:一是結合省域城鎮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戰略實施,實現對內聚合;二是結合產業國際化和外向化趨勢,跳出浙江來構建浙江空間發展布局結構,促進對外聚合。
一是對內聚合。結合區域一體化、設施網絡化,以及經濟社會轉型中產業集聚、要素集聚和空間集聚“三集聚”要求,在規劃和形成主體功能區的基礎上,形成“三帶、四類、五區”。
——“三帶”,即環杭州灣、溫臺沿海、金衢麗沿高速公路三大產業帶。其中,環杭州灣、溫臺沿海產業帶是推進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主戰場;金衢麗產業帶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后發地區,是浙江重要經濟增長潛力所在。環杭州灣產業帶應以都市經濟圈為主平臺,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臨港工業;溫臺沿海應以中心城市、重點開發區、重點港口為依托,著力提升塊狀產業集群,發展現代服務業,適度發展臨港工業;金衢麗產業帶應以重點中心城市、重點經濟開發區、重點中心鎮為主平臺,依托高速公路沿海交通樞紐布局,著力提升塊狀經濟產業集群,發展新興產業。
——“四類”,即城市群(或都市經濟圈)經濟、強縣經濟、海洋經濟、山區生態經濟。城市群(或都市圈)經濟是區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主要體現,也是區域資源要素集聚集約發展的重大平臺,更是國家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對浙江省來講,重點是打造杭州、寧波、溫州三大都市經濟圈和浙中城市群“四核”。強縣經濟是浙江經濟社會活力所在,是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支點。海洋經濟是浙江經濟轉型發展的潛力所在和空間所在,重點是實施好東海開發戰略,推進海洋開發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在環杭州灣、溫臺沿海重點港口、重點產業區發展一批臨港產業。山區生態經濟是統籌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發揮浙江山區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

——“五區”,即中心城市新區、重點經濟開發區、特殊功能監管區(如沿海保稅港區、空港綜合保稅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要生態功能區。這是優化浙江省城鎮、產業和資源要素布局的主要平臺,也是國家和省產業政策實施重點所在。要在環杭州灣、溫臺沿海、金衢麗地區謀劃建設一批新的開發開放平臺,在杭、甬、溫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建設一批城市新區。要推動這些區域集約發展、創新發展和率先發展。
二是對外聚合。重點是結合國家區域開發戰略實施,構建“北融長三角經濟區、南聯海峽西岸經濟區、西帶閩浙贛皖四省九方經濟區”為緊密層,參與國家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為輻射圈,實施“走出去”重點區域為影響區的開放開發布局體系。對外聚合的廣度決定著浙江空間資源配置的深度,事關浙江經濟轉型發展外部支撐能力建設的成敗。
實現途徑既要在微觀上解決現狀中妨礙經濟空間集聚的現實問題,又必須在宏觀上實現浙江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要求
重點要從三個方面入手,既在微觀上解決現狀中妨礙經濟空間集聚的現實問題,又必須在宏觀上實現浙江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要求。
一是產業集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布局集聚,引導產業向環杭州灣、溫臺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集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行業集聚,引導地理相鄰的同類產業,通過地區聯合、產業整合,促進產業鏈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延伸,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多功能聚合的產業生態網絡;企業集聚,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基礎、專業化分工為紐帶的企業組織結構,建立既競爭又合作的新型企業關系。
二是空間集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區域集散,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把國家級優化開發區域和省級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區域作為今后全省城市化建設的主戰場,引導開發區內的城鎮,向組團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城市集散,以培育戰略發展區域為重點,將杭寧溫三大都市經濟圈與浙中城市群作為帶動全省率先發展、轉型發展的重要地區;城鄉集散,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及功能定位,選擇城市功能區、綜合性中小城市、特色中心鎮等不同發展模式,形成以眾多小城鎮為節點的網絡狀城鎮發展格局。
三是要素集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人口集中,引導城鄉人口流向,按照全省城鎮體系規劃的布局,分類推進人口在不同等級城鎮體系間流動,重點推進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鎮、中心村集聚;土地集中,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和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由短期、零碎的無序流轉,變為期限長、大規模的有序流轉,加快土地向高效率、高收益的大戶集中;創新要素集中,吸引人才、技術、資金向城市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