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研究室
一、繼續宣傳、貫徹《地方志工作條例》。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在重視行政手段的作用,進一步加大爭取行政手段支持力度的同時,也要主動與當地法制部門溝通協調,積極開展執法探索,不斷推進地方志工作法制化進程。
二、繼續加強兩級志書編纂工作。2010年,各地、各部門要加快編纂進度。特別是修志工作進展較慢的單位和地方,要加強領導,落實機構,明確責任,研究和調整修志工作計劃,落實各項措施,迎頭趕上。市地志辦編審指導人員要加大工作指導和督促力度,確保按質如期完成第二輪修志任務。
三、完善地情服務體系建設。一是要構建地情服務組織系統,進一步廣泛利用各種社會力量,積極推動地方志與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機構等聯系合作,完成在落實想法前把籌劃變成實際操作的階段。二是要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重點是做好方志館、哈爾濱地情網等地情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要努力拓展地情服務載體創新,在繼續做好年鑒和地情叢書編纂、辦好哈爾濱地情網、《哈爾濱史志》、《哈爾濱市情活頁》的同時,努力開發有資政價值、有教化和宣傳功能的聲、光、影視產品,最大限度地發揮地方志的社會功能,不斷擴大地方志資源的輻射面和影響力。
四、加快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的建設。一是以推行地方志資料年度化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為切入點,盡快使資料年度化工作走上正軌,實現資料基礎工作常態化的突破。二是理順機構關系,實現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方面的突破。繼續爭取將區、縣(市)地方志工作機構列入區、縣(市)政府直屬職能機構,確保區、縣(市)地方志機構的規格和隸屬關系,滿足正常開展工作的需要。三是提高以專項目標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實現地方志工作以輪次考核轉變為以年度為考核單位的考核方式的突破。四是制定切實可行又高瞻遠矚的《十二五地方志發展規劃》。五是以建成后的方志館為基地,定期對全市修志隊伍進行業務培訓,重點在方志人才培養培訓、方志理論構建、推動方志工作等方面進行創新與資源整合,在地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
一、努力推進二輪修志。通過采取專家統稿,統一精品格式,就地連續指導,召開市志、年鑒座談會、交流經驗、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等形式,確保志書編纂質量。對于市本級二輪志書,要采取有效措施推進工作進度,力爭2010年督促協調所有參編單位全部完成承編資料任務,為總纂奠定基礎。
二、開展部門志編修。鑒于二輪修志市本級、縣(市)區即將結束,結合首輪修志出版部門志的做法,擬上報市政府批準后,開始啟動編修部門志。
三、做好《齊齊哈爾年鑒》(2010年)編輯出版工作。將已搜集的資料、圖片進行整理總纂,加快編纂進度,提高編纂質量,力爭2010年上半年完成出版。
四、編輯出版《齊齊哈爾歷史上的今天》。為了更系統、更全面地反映齊齊哈爾歷史,擬在現有資料的基礎上補充完善歷史資料,組織編輯出版《齊齊哈爾歷史上的今天》。
一、全面完成《牡丹江市志》(1986~2005)編纂任務,力爭在全省率先出版。
二、2010年10月份完成《牡丹江年鑒》2010年卷本出版,力爭在全省、全國年鑒評比中獲獎。
三、豐富《雪城腳步》內容,提高印刷質量,面向社會開展用志服務,努力實現用志范圍全程化、用志方式多樣化、用志措施實效化、用志效果最大化。
四、2010年開始,將各縣市區志鑒工作納入全市地方志工作目標,對基層志鑒工作進度和質量提出量化要求,對完成情況進行通報。
一、做好《佳木斯百年圖志》發行工作。五一節前,發行《圖志》的普本,在此基礎上,做好精本的出版發行工作,以作為饋贈之用。
二、做好《佳木斯市志》總纂工作。在二輪志書完成初稿的前提下,進入總纂階段。督促所屬各縣(市)區志稿質量進度協調發展,做好審驗志稿工作,重點對經委等后進單位進行督導,確保其保質保量地完成。
三、做好編輯出版年鑒工作。按照市志辦確定的收錄標準,編寫2009年年鑒和出版發行2008年年鑒。
四、做好《東北小延安》出版發行工作。按照市領導指示,將該書壓縮到70萬字。在五一節前,進行發行工作。
一、深入貫徹《地方志工作條例》,進一步完善地方志工作的領導和機制。一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加強對地方志工作的領導。把地方志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議事日程,進一步落實“一納入、五到位”。二要根據《地方志工作條例》建立地方志工作長效機制。履行好組織、指導、督促、檢查地方志工作的政府行政職能。擬定地方志工作規劃和地情書編纂方案并組織實施;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獻資料,開發利用好地方志資源;推動地方志理論研究,促進地方志事業可持續發展。
二、以提高志稿質量為核心,認真完成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將在2010年末完成《大慶市志(1986~2005年)》和9部縣區志書的續修和出版任務。2010年,所有工作將加快進行,確保市及尚未進行終審的縣(區)志稿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評審,2010年10月前全部出版發行。并按照《關于黑龍江省第二輪縣(市)、區志書備案的通知》要求,做好備案工作。
三、堅持年鑒編寫,加強地情資料出版。繼續堅持每年都編纂并及時出版《大慶年鑒》。2010年2月初,召開《大慶年鑒》(2010卷)編輯會議,將編輯任務分解并落實到個人,5月底前完成資料收集任務,6~7月進行稿件修改編輯,8月底前完成初稿編輯工作,9月完成三校工作并送交出版社,同時開始彩頁征集工作,11月底前交付印刷,年底出版發行。除繼續編輯出版《大慶年鑒》外,還將對已出版的《大慶簡史》進行修訂,吸納新的編研成果,增補1993至2009年的內容,實現史志編纂工作同步開展。有條件的縣區、部門和單位,還要準備編寫(或續修)本縣區綜合性年鑒、簡史、鄉鎮志、村志、部門(專業)志及其他地情類資料書。
四、加強用志服務,大力開發好方志資源。首先,要加大對地方志事業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普及地方志知識,引導社會公眾和有關部門逐步了解方志、使用方志。其次,要有針對性地開發方志資源,抓住經濟發展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導思考的難點,深入挖掘館藏信息,編寫參考資料,發揮參謀功能,以有為求有位。第三,要貼近時代,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創新形式,提高效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動畫影視、電子讀物等生動活潑的現代形式轉化方志工作成果,把高深、龐雜的方志信息資源開發成買得起、看得進、記得住的資訊產品,多出一些讓人愛不釋手的小工具書,多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鄉情地情書。市和部分縣區的年鑒信息量都很大,社會各界也很愛讀,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加強軟硬件投入,完善地情信息網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收集、整理、加工、儲存地方志資料,建立網上方志館,并全部接入政府信息網,向公眾開放。
一、堅持一年一鑒,繼續抓好2010版年鑒出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搞好資料的征集、編纂、出版、印刷工作。
二、抓好第二部志書稿件的組稿工作,爭取有一個大的突破,各縣區的進度也將有一個新的變化。
三、抓好《市情研究參考文摘》的編輯工作。繼續抓好市情網站建設,及時了解和掌握市情信息網中有關內容的變化,適時更新。繼續抓好方志館建設,發揮方志館的服務功能。
四、抓好《中國林業產業與林產品年鑒》的信息上報的組織協調工作。
一、實施精品工程,全面完成續志編修任務。1.高質量編修市本級志書。按照精品佳志原則標準,進一步提高市本級志書《綏化市志》編纂質量,確保精品佳志,完成出版印刷工作。2.高質量編修縣(市)區志書。堅持質量標準,嚴把總纂定稿關、初審終審關、印刷出版關,使新續修的志書體現縣(市)區特色和時代特點,成為精品佳志。全面完成編纂任務。3.加快推進鄉鎮志編纂。嚴格把關,認真指導鄉鎮志編修,確保續志工作任務全面完成。4.切實推進部門志、專業志編纂。加強指導,擴大部門志、專業志編纂面,做到應修盡修,豐富地方志文化資源。
二、抓好年鑒編輯工作,為地方志工作儲備資料。1.創新地方綜合年鑒編輯工作。抓好縣(市)區年鑒編寫,發揮好地方綜合年鑒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好地推動年鑒工作。2.創新部門行業專業年鑒編輯工作。全面宣傳,廣泛動員各部門、各單位、各行業編輯本部門本行業年鑒,為存史、資政、教化服務提供文化資源。
三、全面做好地方史編纂工作,進一步豐富史志鑒文化資源。1.切實做好市本級簡史編纂工作。按照地方特色、時代特點、史學特征原則要求,編纂好市本級《綏化簡史》。2.切實做好縣(市)區簡史編纂工作。把握規律,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編纂出符合歷史、符合客觀、符合特色的縣(市)區簡史。
四、深度開發利用方志資源,不斷提升地方志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廣泛開展為經濟發展、全局工作、領導決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五服務。努力形成用志服務的長效機制。創新用志工作機制,使地方志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與三個文明、地方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與構建和諧社會緊密結合,靠用志提升地方志的位置,靠有為樹立地方志部門的形象。
一、繼續深入學習《地方志工作條例》,將在2010年4月組成由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參加的視察組,對全市進行《條例》貫徹落實大檢查。對貫徹落實到位的縣(市)區、單位或部門以市政府名義進行全市通報表揚。1.在市區主要街道舉辦《地方志工作條例》宣傳月活動;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條例》;對中省市直部門進行《條例》貫徹大檢查,推進《條例》的貫徹落實。2.深入縣(市)區檢查各縣(市)區政府對《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進一步推動黑河市地方志工作。
二、繼續推進全市續志工作。1.力爭上半年完成《黑河市志》(第一卷)總纂、送審、修改工作,8月交付印刷。2.指導縣(市)區級的續志編纂,力爭2010年全部完成志稿送審工作。9月召開全市第四次地方志工作會議暨《黑河市志》發行會。
三、全面開展年鑒編寫工作。繼續編寫《黑河年鑒》(2010)版。全面開展縣(市)區年鑒編寫工作。
四、編輯出版《黑河歷史編年》。編輯整理出版《黑河舊志集》。
一、深入貫徹落實《地方志工作條例》,堅持依法治志。把貫徹落實《條例》作為工作目標,并結合本地實際,對縣、區及區域內所屬單位貫徹《條例》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逐步提高全市地方志工作人員依法治志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全市地方志工作法制化進程。
二、加大第二輪修志工作力度,提高存史、資政、育人水平。完成《鶴崗市志》(1986~2005)編輯工作,積極籌備送審。
三、加大年鑒編纂和管理工作力度,積極組織人員編纂出版《鶴崗年鑒》(2009~2010)。
四、加大讀志用志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用志范圍,拓寬用志領域,不斷擴大鶴崗市方志資源的社會服務面。切實搞好方志資源為經濟發展、為中心工作、為領導決策、為社會群眾四個服務。
一、繼續編好地情書。2010年市志辦要繼續編輯《雙鴨山市志》(1986~2005年)、《雙鴨山年鑒》及有關雙鴨山市的市情資料,努力豐富和創新地方志的內容和形式。
二、深入貫徹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根據《條例》要求組織、指導、管理好全市地方志工作。
三、進一步督促縣區第二輪修志的組織、指導工作,做好縣區志的修審,爭取2010年完成二至三部縣志(1986~2005)的印刷、出版工作。繼續做好地方志產業化的探索工作。
一、完成《七臺河年鑒》(2008~2009)的出版發行工作;完成《七臺河年鑒》(2010)的征集、編纂和出版發行工作。
二、根據省地方志辦公室的要求,在堅持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抓好《七臺河市志》的修改,組織好志書評議會和送市領導初審、送省終審等項工作。
三、抓好史、志指導工作。加強《勃利黨史》二卷本指導工作,加強對區(縣)地方志工作的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區、縣組織史和志書的編寫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地方志資料服務地方中心工作。大力倡導讀志資政,幫助各級領導干部科學決策;借助地方志豐富的地情信息,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做好“黑龍江在線修志系統”的信息接收、傳遞工作。
五、加強機關建設。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領導班子,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注重提高隊伍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素質,培養業務骨干,多出研究成果。加強作風建設。完善各項制度,為促進黨史、地方志事業科學發展,為實現“358”規劃提供保障。
一、按照“良志”“、佳志”原則,加快《大興安嶺地區志》總纂進度,把握《大興安嶺地區志》的評議、送審、出版三大環節,力爭2010年年內出版。
二、繼續做好《大興安嶺年鑒》編纂工作。主要以強化責編管理、落實編寫規范、縮短編纂時間為突破點,全面提高文字表述質量、提升彩版內容質量,更好地體現圖文并茂的原則要求。
三、加快全區第二輪志書編寫進度,加強督促指導,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原則。提供優質服務,擴大評議范圍,提高終審質量,打造精品志書。跟蹤問效,爭取50%縣區局志2010年內實現送審出版。
四、完成《黑龍江省林業志》、《黑龍江年鑒》、《中國林業年鑒》大興安嶺地區負責承擔的編寫任務。
一、全力以赴做好第二輪修志工作。雞西市的第二輪修志工作已到了即將出書的關鍵時刻。2009年底將完成《雞西市志》(1986~2005)稿的第二遍修改,2010年6月全書將完成定稿,并報送省志辦初審,根據省志辦的初審意見進行修改,使之達到出版水平后,再報省終審。同時還要召開全市編篆委員會,審查書稿,如果達到出版要求,年底將付梓印刷。另外還要加大對9個縣(市)區修志的指導力度,完成恒山區、滴道區、城子河區志稿的終審,使之達到出書要求,并出版發行。完成虎林市、雞東縣、麻山區、梨樹區志稿的二審和密山市志稿的初審。力爭年內出版4~5部志書,其余的將在2011年全部出版。
二、編輯和出版發行《雞西年鑒》(2008)(2009)。在編輯年鑒的工作中,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年度特色、時代特色,縮短編纂周期,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編輯出版進度。為了提高有關人員的撰稿水平和質量,舉辦一期年鑒撰稿人培訓班,請專家和年鑒責任主編講解年鑒編輯的有關知識和要求,交流經驗,使年鑒更及時、更有效地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服務。同時在省里的優秀年鑒評比中爭取獲獎。
三、加強史志鑒資源開發和信息化建設。地方史、地方志、年鑒是豐富的文化資源。要廣泛開展讀志用志活動,通過多種媒體,擴大對市情、區情的宣傳,與檔案局一起舉辦“輝煌的歷史、難忘的記憶”大型展覽,并把展覽變成常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地方志的資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提高地方志工作和志書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在開發資源的同時,還要做好資料征集工作,除年鑒資料征集外,還要征集政治、經濟、社會、風土民俗、五行八業民生等各個方面的有價值的資料,建立地情庫和地情咨詢服務機構。同時不斷豐富方志館的館藏數量和種類。在信息化建設中,做到各種稿件實現網上傳送,志稿、年鑒稿網上修改,年鑒出版后要有電子版,建立雞西市志博客網頁和電子郵箱,使地方志工作實現數字化管理。
四、抓好制度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在現有的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地方志領導機制,使兩級修志工作做到領導到位、機構到位、人員到位、條件到位、經費到位。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主編責任制、編輯崗位責任制、資料征集工作制度、收發稿登記制度、打字工作制度、志稿修改流程、修志工作通報制度、督查指導工作制度、目標考核制度、校對工作制度等。通過制度的約束,使地方志工作統一工作性質,理順工作職能,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