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幽憤的現代回響——《記念劉和珍君》課堂實錄

2010-08-15 00:49:31執教文勇評點孫紹振
中學語文 2010年1期

執教:文勇 評點:孫紹振

時間:2009年10月

班級:華師大一附中高一(16)班

[孫紹振評點]

當前語文教學的潮流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教師的規定情景,進行對話。但是,文本并未得到深入的理解。王榮生先生指出熱衷于如何教,而不知教什么,就成了當前的最大問題。造成這種偏頗的原因是北歐教育思想的教條主義,以為只要把學生主體調動起來,就萬事大吉了。在這背后,有一個最大的誤解乃是教師水平是足夠的,問題只在方法觀念。近十年來暴露出來的問題提醒我們,只有知道教什么,才能確定如何教的途徑。老師對文本的深刻理解,是語文教改成敗的關鍵。而對文本的理解,每深入一步,就要求老師的學識增加一份。在這方面比較清醒,在文本的鉆研中提高學養,至今還不是多數。文勇的課堂教學之所以可愛、可喜、可貴,就在于不時有學養和才智的閃光。《記念劉和珍君》,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閱讀肯定是有難度的,多媒體的運用并不一定降低其難度。這里,迫切需要的是學問。沒有學問,濫用對話,只能在感知的平面上滑行!

文勇在課堂上,顯示了他的學養。首先,是還原歷史語境,把時代背景交代得很清楚,其次,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諸多感性材料:這里有陳西瀅的言論、趙元任的歌曲、還有魯迅差不多同時寫作的《無花的薔薇》等等。有了這些,就是不用太多對話,學生也不難感覺到當時的歷史文化語境。

如果僅滿足于這些學問,那還不能成其為優秀的語文教師。因為光有學問,也可能是僵死的知識,畢竟歷史太遙遠了。文勇的才智表現在把學問變成了現場的、感性的、帶著自己生命化的體驗的語言。把魯迅先生的文章核心指向歸結為“立人”,這就縮短了歷史的距離。他引用了錢理群的話:“魯迅先生畢生都在干一件事情——使中國人成為真正的人!”他說,請記下“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個“民魂”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這就抓住了本文的思想綱領。

但是思想綱領如果不落實在文本的解讀上,則仍然是空熱鬧。

文勇的學問,不但在于提供知識背景,更在于對文本進行了學術性的研究,提出了魯迅這篇雜文在抒情上的獨特之處,富于創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兩個觀點:第一,魯迅這篇文章,把“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交織在一起,這就獲得了一種高度。”還用歌德的話來解釋說:“感情愈和理性結合,就愈顯高貴。到了極境就出現了詩和哲學。”第二,反復訴說,“欲吐還吞,欲吞不得,吞而復吐”都是很有見地,對學生又是很有啟發的。

[課堂實錄]

師:上課!同學們好!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本冊教材中對大家來講最難的一課:《記念劉和珍君》。我為什么說這篇課文是本冊里面最難的呢?是因為魯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他所經歷的那些事情的確與我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不是有中學生說嘛: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笑)

師:大家讀了魯迅先生文章中那么經典的句子究竟有多少感覺?

生:有一些感覺,但不是很深入!

師:因此作為語文老師的任務就很艱巨嘛,要把大家引到魯迅先生的情感世界中去。

文老師給這篇課文定了一個新的題目叫做:歷史幽憤的現代回響——《記念劉和珍君》的再認識。

過去我講過很多遍《記念劉和珍君》,今天重新回顧、反思,覺得以前的理解很膚淺,沒有真正進入魯迅先生的心靈深處,更沒有進入歷史!這告訴我們讀書要有一個過程,今天我們來重新認識這篇課文,覺得它非常的偉大,非常的深沉。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有人曾用這樣一副對聯來概括他的歷史性貢獻,請大家把這副對聯記下來!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

“舊雨”是一個文言詞,就是老朋友的意思。這副對聯非常準確地概括了魯迅先生作為中國的文化領袖、中國人的精神領袖的歷史地位和作為文壇領軍人物的意義。還有人這樣贊美他: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塞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寂靜。

在他身后,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污、苦難、彷徨與覺醒……

他走了,留下了鋒芒畢露的匕首和投槍!

他走了,留下了鐵骨錚錚的思想和精神!”

我們來把這幾句詩一般的語句齊誦一遍,“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一起讀!

生:“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

師:魯迅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國人的覺醒和進步,塑造新的國民精神,用北京大學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錢理群教授的話講:“魯迅先生畢生都在干一件事情——使中國人成為真正的人!”錢教授概括為“立人”。魯迅先生有這么一句名言,點明了他一生關注的核心問題,請記下:“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個“民魂”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

一個懦弱的民族是會挨打的,一個沒有骨氣的民族是猥瑣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就是魯迅。

師:發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是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段祺瑞執政府屠殺愛國請愿群眾的一部血的歷史,包括很多青年學生在內的兩百多名請愿群眾慘烈地倒在了血泊之中。路,還沒有開始便已經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便已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這位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和魯迅先生的其他一些學生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的槍彈之下!在慘案發生后的第六天,魯迅先生寫下了這悲憤沉痛的悼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來譴責邪惡的統治者,警醒國人。

今天我們穿越時空去緬懷那些烈士,領會文章的深意,重點放在體味作者的情感上面,這既是難點也是重點。

師:3月18日,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事件發生以后,著名作家劉半農和作曲家趙元任作了一首歌:

“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如亂麻!民賊大試毒辣手,半天黃塵翻血花!晚來城郭啼寒鴉,悲風帶雪吹!地流赤血成血洼!死者血中躺!傷者血中爬!

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如亂麻!養官本是為衛國!誰知化作豺與蛇!高標廉價賣中華!甘拜異種作爹媽!愿梟其首籍其家!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

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如亂麻!”

師:表達了國人的義憤,說我們的政府“甘拜異種作爹媽”,我們要“梟其首”,要革命。

師:使魯迅先生尤其氣憤的是,一些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像陳西瀅之流,居然說學生“受人利用”,“作了無謂的犧牲”,他們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殺人的罪責推到他們所說的“民眾領袖”身上,即劉和珍、楊德群等人,說“民眾領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當然不下于開槍殺人者”。對愛國青年作這樣的評價,使魯迅先生倍感沉痛、悲憤,也讓魯迅先生對社會的黑暗有了新的認識!

他懷著滿腔的悲憤,當天晚上就寫道:“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絕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繼《無花的薔薇之二》之后,魯迅相繼寫了《死地》和《可慘與可笑》,4月1日又寫了《記念劉和珍君》。

師:現在我來把課文范讀一下,有些字音要注意一下啊,字詞方面的知識我們在預習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

教師泛讀《記念劉和珍君》全文。

師:本文的題目叫《記念劉和珍君》,其實魯迅先生跟劉和珍君的關系并不是十分的緊密。回憶劉和珍其人,其實也不完全都是記敘,其中還摻雜著大量的抒情和議論。

我們先來看看一二兩節寫的什么呀?

生:反復地講,“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但又只能如此”,“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我早也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師:這講來講去,不是重復啰嗦嗎?為什么這樣講?這是在強調什么?

好,這位同學你來說一說吧。

生(陳明宇):我覺得他強調寫這個東西來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覺悟。

師:就是申訴自己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不是?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喚醒這些平庸的人!

對,非常準確!這位同學很有眼光啊,“我”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反復來申訴這個理由,表達作者優秀的學生被害后沉痛悲憤的心情。

好,請看最后兩個小節——六七兩節。大家看,六七兩節寫了什么?

學生:看書。

師:陳倩文,你起來回答一下。

生:第六小節寫了作者對劉和珍遇害的一些感悟,一些深思。

師:對,非常準確!好,坐下!回答這就夠了。對這個死難者死去的意義的思考以及對徒手的請愿這件事情的看法,也就是慘案的意義。好!我們來研究這里面的幾段話。

魯迅先生說:“我早已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一方面,作者強烈地感覺到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艱于呼吸視聽”,這個慘案已經把作者擊倒了,沒有辦法說。一個人到了最悲憤的時候他就是無話可說。比如死了親人,最悲的時候不是他哭的時候,而是眼淚都哭干的時候,是不是?但是,魯迅先生又轉過頭來,他又說:“我還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

師:文章在三個地方分別講了“我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大家能發現這三個地方特別有所指嗎?也就是說“我”寫東西還是要寫的,“我”為了什么要寫?能把這三個點分析一下嗎?

這個是真正的閱讀和理解啊,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鄭一鳴,好,你說

生:我覺得第一個他說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紀念劉和珍君的事跡;第二個是表明他寫這篇文章是為了驚醒世人;第三個是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寫點東西希望人們銘記住這件事情所帶來的一種教訓。

師:好,基本準確。除了第二個有一點問題,第一個、第三個說得非常好!你看看,作者寫這句話的旁邊分別有不同的句子,“這雖然與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這表明作者要寫一點東西,是要對死者表示悲哀和尊敬,是要悼念死難的烈士,“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這個“這樣的世界”魯迅先生在另外的地方是怎么表述的呢?“我只覺得我所住的并非人間”,要把“并非人間”這樣一個環境,這樣一個舊中國改造成一個新的環境,人文環境都非常好的真正的人間。因此,“我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那么第二個“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什么意思呢?

是要揭露兇殘者的嘴臉!讓人們看到,我們改造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的文化,鏟除邪惡的重要性,控訴段政府的暴行,抨擊文人的陰險論調,揭露兇殘者。

“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魯迅先生常常批評中國人善于忘記歷史的教訓,稱之為“特別健忘”。他寫的《阿Q正傳》里面有一個細節,阿Q去調戲吳媽,挨了一頓打,沒過多長時間他又回來,吳媽還在趙老爺家里鬧,哭哭啼啼的,好多人在勸她,看熱鬧,他突然忘記了自己對吳媽干了什么事,還說:“好看,他們(指吳媽、趙老爺等人)在干什么?”看見趙太爺掄著杠子要打他,他才發現,原來這件事情與“我”有關,逃跑了。特別地健忘!他干的壞事立馬就忘記了,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必然要重復苦難,一個特別健忘的民族尤其容易重蹈覆轍,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民族必然寡廉鮮恥!你們想想看,魯迅先生是不是站在一個民族文化的高度說的話?“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因此,“我”要寫一點東西了。

師:事實上,“三·一八”慘案因為魯迅先生寫的這一篇文章,而被歷史深深的記住了。中國該發生了多少殺人的事件,多少慘案?沒有幾個我們今天還記在心靈當中的,或者被后人記住的。我們給很多學生講歷史上一些殺人的故事,大家都聞所未聞,張獻忠殺人如麻,是不是?他的部隊,沒有糧食,給戰士分的什么東西你們知道嗎?人腿子!再給每位士兵發鹽,就是腌肉的鹽,每個士兵身上背著人腿子,想想看,多殘酷!這樣的歷史都被我們忘記了,很多人都忘記,所以這里有寫點東西的必要,是干什么啊?實在是有喚醒麻木的國民的必要,要人們來牢記這樣的慘案,要喚醒庸人,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性的紀念文章,它的偉大意義在于三個打通和連接,我后面要專門講這個問題,一般性的紀念文章達不到這個高度。

師:下面,我們再看一二兩節,“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魯迅先生為什么強調這個日子?“中華民國十五年”,為什么要強調這個中華民國呢?現在的問題是,民國的政府會這樣槍殺學生嗎?學生到政府門口請愿被活活的打死了,這難道是民國政府應該干的事情嗎?所以魯迅先生特別點這個日子,這個“中華民國”,它的深意呀,大家要理解。

看下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我獨在禮堂外徘徊”,有學者認為,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為什么呢?大家都在那里開追悼會,魯迅先生按道理是應該去的,或者說最應該去的,但是魯迅先生為什么“獨自在禮堂外徘徊”呀?他說,我不敢進去,我也沒有進去,我在感情上實在是受不了。大家有沒有參加過喪葬之禮,有時候家里最親的人死了,最慘的場面是親人在感情上受不了,別人就只有把他扶走了,特別是去世的人要去火化的時候,是不是?

魯迅先生說:“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這句話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單獨的徘徊,說明魯迅先生處在什么樣的狀態里面?

生:悲哀!

師:悲哀!痛苦!處在非常痛苦的狀態,這篇文章不是以敘事為主,而是以抒情為主,抒情是這篇文章的核心,敘事只是輔助,那么抒發了什么情呢?悲憤之情,還有“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在,卻只能如此而已。”這里一連用了兩個“只能如此而已”,這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

有一種感情叫悲憤,有一種感情叫沉痛,有一種心情叫無奈,“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無話可說”,這是悲憤,“獨在禮堂外徘徊”是沉痛,“只能如此”是無奈!

“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注意了,魯迅先生這里用了一個特別的詞“濃黑”來修飾“悲涼”,“濃黑”是看得見的,“悲涼”是看不見的,這個地方是不是用錯了?實際上,魯迅先生要用“濃黑”這個形容詞來讓人感覺到悲涼的廣大無邊,就像濃黑的夜一樣。

“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與我的苦痛,”這里用了一個特別的詞——它們,這個“它們”一般是用來形容修飾什么的啊?非人的,誰在我的痛苦面前感到快樂了呢?學者、文人、有陰險論調的人,還有什么人呢?那些喪失人性的反動政客,段祺瑞之流以及他們的幫兇走狗——無恥的文人。

“我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我”實在是無奈呀,痛苦呀,沒有辦法呀,只好寫這么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悲哀呀。

下面,“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末的悲哀。”魯迅先生的雜文你們讀多了就會發現,他經常把人進行歸類,有這種人那種人,后面還有“茍活”的人,這里出了一個“庸人”,文章第1、2節中,提到了哪幾種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分別是什么樣的?首先提到的劉和珍君是什么人啊?

生:烈士。

師:烈士,革命者,愛國青年。使作者尤其感到悲哀的、痛苦的是什么人呀?是“所謂的”,“所謂”表否定,一般在名詞前面加所謂,在情感色彩上是否定的意思。“所謂的學者和文人陰險的論調”是對學者文人的否定。“但是”,魯迅先生這里說了,“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這個世界上,“庸人”是絕大部分,勇敢的革命者卻是少數。這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這個老天爺啊,它常常是替庸人在著想,時間一長,這個血色就會變淡,人們的心情也就會慢慢地平淡下來。原先那么激動,那么悲憤,慢慢地就把這件事情給忘了,這幾個烈士,這些學生的鮮血就會被人們漸漸的淡忘。所以魯迅先生用“庸人”這個詞,在這里也表達了一種情感,是什么樣的情感呢?

生:悼念!

師:悼念,懷念,悲痛!對陰險的學者文人是什么態度啊?“尤使我感到悲哀”,憤怒和譴責。對“庸人”呢?“庸人”善于健忘,沒過幾天他們就把這件事情忘了,大部分民眾也不會像魯迅先生一樣感受那么深切,所以對他們的感情,作者是批判。

魯迅先生在《無花的薔薇》里就這樣寫過:

“假如這樣的青年一殺就完,要知道屠殺者也決不是勝利者。

中國要和愛國者的滅亡一同滅亡。屠殺者雖然因為積有資金,可以比較長久的養育子孫,然而必至的結果是一定要到的。

如果中國還不至于滅亡,則已往的史實示教過我們,將來的事便要大出屠殺者的意料之外——

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

墨寫的謊說,絕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的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這表明了魯迅先生對社會進步,民眾覺醒,社會變革,還是有信心的。

師:看下面的話,這是很難理解的幾段話,“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個“直面”啊,就是直接面對,“真的猛士”是指有勇氣的真正的革命者,“慘淡的人生”是指在反動統治者旗下的黑暗現實。“正視”就是正眼看,勇敢面對,不漠視,看了只當沒看見叫“漠視”,“淋漓鮮血”表明在革命過程中付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字指代的是誰啊?猛士!猛士“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是什么意思呢?“哀痛者和幸福者”是什么意思啊?

師:他們為什么而哀痛呢?說他們是哀痛者,又說他們是幸福者,他們為什么而哀痛啊?像劉和珍這樣的學生,她為了什么而哀痛呀?

生:邪惡的舊社會。

師:為邪惡的舊社會而哀痛,這個回答不夠準確,請坐!這位同學再說說,他們為什么是哀痛者呢?

生:他們哀痛是由于國家十分混亂黑暗,反動政府統治下的這個社會像是沒有出路一般,但是人們還沒有覺醒,還很麻木。

師:他們為黑暗的社會而哀痛,是不是啊?憂國憂民而哀痛,是不是?非常準確。為什么又說他們是幸福者呢?說他們是幸福者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學說一說?好,你說!

生:是因為他們看到那些反動統治的黑暗啊,不像那些庸人一樣。

師:哦,他們擁有一雙犀利的眼睛,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因此他們是幸福者,是不是?

生:是。

師:你有沒有感覺到這些革命者,這些勇士,這些真的猛士,他們有一種為社會去付出、去犧牲而感到自豪的心理,有沒有?

生:有。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講過的秋瑾也是,死的時候31歲,她從日本留學回來,計劃與徐錫麟一起發動起義,結果被叛徒告密了,被抓的時候,她說:“革命的同志你們先走。”什么叫幸福者啊?這就是幸福者,他們為社會的進步,民眾的利益去犧牲而感到驕傲和幸福!

這些愛國志士,看到社會的黑暗,憂國憂民而哀痛,以為人民謀幸福犧牲自我而感到幸福。魯迅先生是歌頌他們的,“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是真的猛士,他們是偉大的。劉和珍這樣的人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啊,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里面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也就是說時間一長,猛士的鮮血就會被占國民中大多數的“庸人”忘卻了。“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人們好死不如賴活著,活得沒有骨氣,沒有尊嚴就叫“茍活”!“維持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師:大家有沒有聽出魯迅先生的話里面有一種對文化改造的聲音了?他覺得這樣的世界,無法活下去了。一個真的猛士精神得不到張揚的世界,人活著只能茍且偷生。“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因此,“我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寫東西干什么?來喚醒麻木、愚昧的國民,來拯救在文化上人們普遍愚昧不覺醒的世界!

好,看第三節。“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請注意,魯迅先生在這里用了兩個定語,“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說明劉和珍這些意氣昂揚的中國青年才是真正代表中國的人,而魯迅先生在這個地方特別的說了 “她不是 ‘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他非常勇于解剖和批評自己,他說自己是什么?

生:茍活。

師:什么是“茍活”呀?茍且偷生。“茍”就是隨便、隨意的意思。逆來順受,不敢反抗,就叫“茍活”。現在有很多人也是茍活,對不正當、邪惡的東西不敢提出批評,對愚昧無知的行為不敢表示自己的意見,這都叫“茍活”。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魯迅先生心目中的劉和珍君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夠跟這個廣有羽翼的校長楊蔭榆來做對,她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是有一些桀驁鋒利的,但是真正見到劉和珍以后,我發現怎么樣?劉和珍給“我”的印象,作者用了什么詞來形容?

生:溫和的。

師: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等到這幾個學生被開除了,我再給她們賃屋授課的時候,又發現她怎么了?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等到“教職工陸續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這里所提及的劉和珍實際上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印象,這個學生跟魯迅交往不多,沒有很多具體的接觸,但對她的印象卻很深刻,這個學生是怎樣的呢?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為什么要反復強調她微笑著,態度很溫和呢?魯迅先生心目中的這個“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的學生應該不是段祺瑞政府說的“暴徒”吧?!

有一些屠殺是必須冠以一些名號的,否則怎么能殺死那么多呢?

大家知道,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了近六百萬猶太人,希特勒于1935年9月通過了一個所謂的“紐倫堡法案”之后,猶太民族從此因血統不正被隔離開來。在納粹黨的統治下,猶太民族到底遭受怎樣的迫害與屈辱大家知道嗎?通過法律的形式,在全德國宣傳猶太人是他們的敵人,是劣等民族,應該干掉。所以我們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有個軍官早晨起來漱口之前,他拿著槍對操場里面的猶太人,打死幾個再去漱口,他把殺人當作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沒有任何的羞愧感和負罪感,為什么?他們把這種暴行冠于一個特殊的名號(即法律形式予以保護其暴行的合理性),對不對呀?我們馬上要講《奧斯威辛沒有新聞》這篇經典的新聞。這個文章,大家先去查一下關于奧斯威辛的資料。

就是這么一個善良的、優秀的學生,居然被反動政府槍殺了。還冠以“暴徒”、“土匪”這樣的名號。這樣的政府是什么樣的政府?魯迅先生這樣寫的深意何在?在一個邪惡的社會里面,善良被摧殘,無辜的人被殺害,進步的人被殺害,這正是魯迅先生揭示的社會黑暗的實質!

最重要的一段:“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要理解這段話,是比較困難的。下面我們來具體研究一下,這里面有一個程度上的遞進。注意,看紅色的字(以上兩句話顯示在幻燈片上,其中“已”和“尤”兩字加粗加紅)。

這里“已”和“尤”用的特別好,魯迅先生特別善于用虛詞,文言文功底好的人虛詞用的特別好。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慘象加流言,已經使我艱于呼吸視聽,我簡直就沒有辦法了,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憤怒,悲憤啊!這個“衰亡民族”是魯迅先生的憤極之詞,不能認為魯迅先生認為中國就絕對沒有希望了啊,老師有時候批評學生說,“你這個不爭氣的!”有時候甚至帶點罵,罵的那種口吻來說這種話,但老師并不是要表達對學生的絕望,而是對他的一種期望,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憂憤,是不是?這就是典型的情感性的語言。所以,“衰亡民族”指的是誰呢?指的就是中國。像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默無聲息的原因在哪里?像這樣殘殺學生的事情發生了,都沒有人出來主持正義,“我”(指魯迅先生)簡直受不了了。這絕對是非人的世界。

“默無聲息的緣由”,這個“默無聲息的緣由”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大家注意,在一個專制統治非常嚴酷的社會,用魯迅先生的一個比喻來講,叫“密封的比罐頭還嚴”,不準老百姓講話,所以老百姓害怕。你們看汪曾祺先生寫的《胡同文化》里面講,北京的老百姓對于鬧學潮的學生游行是很漠然的,還起了個專業的名字——“過學生”。什么叫“過學生”呢?搞兩天就過去了,看他們去游行游吧,明天后天就走了,很麻木!魯迅先生痛恨的就是這種麻木,而統治階級、專制統治者他們的手段卻往往是非常奏效的。這是什么手段呢?屠刀加鉗口術,不準講話,不準發表正義的聲音,說了,就殺掉!那你們想想,在魯迅先生那個政治封鎖的時代,還能發表這樣的文章,還創辦私人報紙雜志呢!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啊!新文化運動時期有很大一部分愛國文化人都辦起報紙雜志,后面我們要講到的梁啟超,他也是這方面最優秀的代表人物,進步人士受他的影響非常大!

這就是“默無聲息”,把這個民族整得“默無聲息”,敢怒不敢言。我剛剛要同學們自學了《召公諫厲王弭謗》,周厲王,用的是什么方法?周厲王用的就是鉗口術,老百姓只敢“道路以目”,結果最后他也“三年流于彘”。所以魯迅先生是反對沉默的,最后兩句,既是一種感嘆也是一種呼喚,更是一種警告!沉默,怎么能像這樣沉默下去呢?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沉默到極點會怎樣?爆發!所以這是警告與呼喚!表達了魯迅先生渴望這個民族應該有一點英勇精神,有一點血性,起來戰斗。這樣的政府我們還能忍受得了嗎?一些人在街上無緣無故殺人,連十幾歲的學生都被殺掉了。所以,《莊子》里面有句經典的話,“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偷了衣鉤子的人,把他砍掉,把國家都偷了的人反而成了王,反動統治者就是最大的強盜。譚嗣同在《仁學》里講:“中國兩千年來之政,秦政,大盜也!”

魯迅先生曾經在《革命時代的文學》這篇文章里面這樣寫道:“有些民族因為叫苦無用,連苦也不叫了,他們便成為沉默的民族,漸漸更加衰退下來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為叫苦無用,它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變為怒吼。”把這段文字記下來,特別經典!

這里魯迅先生是主張沉默還是主張怒吼?

生:怒吼!!

師:顯然是主張喚醒民眾,使他們覺悟起來,由哀音變為怒吼的。

師:好,下面我們來總結這篇文章在抒情方面的重要特點。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抒情。魯迅先生在這里抒情的方式是非常具有獨特性的,這是一般人所看不見的。所以今天我要重點講的就是這篇文章在抒情方面的特點。

師:首先,請大家看這段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有沒有把自己擺在老師的位置上?

生:沒有。

他勇于解剖自己,對于逝者表示出極大的尊重。對于紀念,他沒有浮泛更沒有旁觀,而是用他的心和情、悲憤和摯愛去深味慘案前前后后的更多、更深廣的內容。他的思想和情感滲入其中,他把他所能感受到的行諸筆墨,讓人看到真正思想者的心靈的苦痛與掙扎的具體情狀。

第一,表現了一個真實感人的自我形象。作者控訴兇殘,紀念死者,并不停留在就事論事上面,而是把這種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交織在一起,這就獲得了一種高度。哲學家認為這樣就獲得了無限的詩性。什么叫“無限的詩性”呢?我們用歌德的話來解釋一下,他說:“感情愈和理性結合,就愈顯高貴。到了極境就出現了詩和哲學。”這篇文章使我們感覺到魯迅先生不是在純粹地發泄自己的感情,而是將這種感情和深廣的理性思考結合在一起。因此,獲得了高貴的品格,叫做“無限的詩性”。一個潑婦也會釋放感情,她在街上罵街,把地上踹個坑,這也叫抒發感情,但是它不叫詩,為什么?它缺乏一個致命的東西——同理性結合。什么叫理性啊?就是對這個事情的原因、性質、特點、遠景、價值的判斷,這樣的思考,就叫理性。

這就使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行文上有了一個突出的特點:一個真正思想者真誠地袒露他的思想。他講了很多話,其實,都是重復的。但是,我們讀的時候并不覺得是在重復,是不是?而是覺得他是在真實地袒露自己的內心。魯迅先生小說《祝福》里面的祥林嫂,她的兒子阿毛被狼叼走了,她最后變得有些瘋了,反復地向人講:“我真傻,真的,我真傻,真的。”一個被生活整得死去活來的人反復重復著一句話,但是我們不嘲笑她,覺得她怎么樣啊?她是在抒情。對不對?魯迅研究專家王獻永在《魯迅雜文藝術論》中這樣說:“他直抒胸臆,將自己的滿腔悲痛和義憤用烈火般的巖石噴射出來,形成詩意洶涌的感情波濤,并結情為理,化為深刻的哲理韻味和汪洋恣肆的風格,他指著反動派的鼻子怒斥:‘中外的殺人者居然昂起頭來,不知個個臉上有血污……’”這是本文抒情上的一個最大特點。

師:我們發現這篇文章行文上有一個重大的特點,是什么?

生:反復訴說!

師:聰明!!有學者概括為“欲吐還吞,欲吞不得,吞而復吐”,我覺得很深刻!你看,“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還有什么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先生反復地講,“我要寫點東西”,“我有話要說”“但是沒有話說,無話可說”“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這是個什么邏輯?是不是覺得有點像瘋子一樣?為什么魯迅在這個地方會表現出這樣一個特點呢?下面,我們把視角延伸到魯迅先生那個時期正在研究的魏晉文人身上。魯迅既發現了魏晉時代環境與文人的內在覺醒之間的深刻矛盾,同時也發現了歷史的幽憤在今天仍然在延續!所以魯迅先生在情感與氣質上都與魏晉文人有幾分相似!

魯迅先生在同年的四月二十六號在廈門大學作了一個著名的演講,講的就是《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以及酒之關系》。這是非常著名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魏晉時代非常值得研究,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來研究一下魏晉時代的文人以及他們內心的痛苦。

有沒有同學知道“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最優秀的詩人是誰啊?

生:阮籍!

師:優秀,知道阮籍!現在我們就來透徹地了解阮籍其人,并讀他的一首詩。史書上說:“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這個“故”是變故。大家知道,三國以來一直戰亂不堪,董卓之亂、司馬氏纂位之亂,天下名士少有全者,那些讀書人,真正有名氣的讀書人沒有哪一個能夠活到自然天年,基本上都是被砍掉的。中國這個環境,尤其在動亂的時代是相當糟糕的。莊子就講,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最大的幸運是什么?四個字——“免于刑焉”。(此四字板書在黑板上)不要被別人砍了!大家知道莊子生活的那個國家,宋康王非常殘暴無道,而且統治了52年。52年對莊子來講是整個人生啊,莊子82歲時,宋康王才死掉,82歲以后還能干什么?魏晉時代的文人所處的這個時代也就是這么兇險!

而阮籍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可惜呀!不能與時代合拍,為什么?他內心覺得自我的尊嚴最重要,人的自由最重要,他平生最反對的就是違心的去巴結逢迎別人。他非常率直、率真,所以他不能參與世事,于是他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用喝酒來麻醉自己,“酣飲為常”。這是《晉書·阮籍傳》記載的:“文帝為武帝求婚于籍”,阮籍雖在政治上與司馬氏政見不同,但他處世十分謹慎。當司馬昭為司馬炎向阮籍提親求婚時,阮籍當然不能同意這樣的親事,但直言拒絕又容易招來禍害。于是,阮籍便大醉六十天,使司馬昭一直沒有開口的機會,終于作罷。上門來提親的人連跟他講話的機會都沒有,“不得言而止”。

但阮籍內心的痛苦卻是無法排遣的,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有一句名言:豈效窮途之哭!這個典故就來自于這里。他無法排遣心中的苦悶,有時候率意獨駕,一個人駕著一輛馬車,不由徑路,不知道往哪里走,也不管往哪里走,拼命地跑,跑到車跡所窮的位置,在那里大哭一場然后回家,這就叫“窮途而返”。表達他內心痛苦到極致,但是又沒有辦法表達的情狀。下面我們來讀一下阮籍的這首《詠懷詩》,阮籍給后人留下了87首詩,其中有82首是寫自己痛苦無奈的心態的。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字面意思不難理解,我們把它齊讀一遍。“夜中不能寐”,一起讀!

師:一個人不能擺出一副與內心兩樣的價值去偽裝自己,去教訓別人,應當喜怒哀樂,盡其所欲。如果是這樣一個文人,夾在政治漩渦當中,既想保全自己的個性,不想違背自己的良心,又不愿被人殺害,這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阮籍有時候說自己“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就是他們當時的心態。他常常是“夜闌酒醒,難去憂畏,逶迤伴食,內慚神明。耿介與求生矛盾,曠達與良知互爭,悲涼郁結,莫可告喻。對天咄咄,發為詩文”這就是他痛苦的深沉狀態。

而魯迅先生呢?他是對魏晉文人人格覺醒的最早發覺者之一。因此,魯迅先生和他們的氣質有幾分相似。魯迅先生另外一篇文章《為了忘卻的紀念》,寫5個青年革命作家被國民黨秘密槍斃于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魯迅先生在那篇文章里面也舉了魏晉名士向秀的例子,年輕的時候讀了向秀的《思舊賦》,不知道他為什么剛剛開頭便又剎了尾,魯迅先生說,我現在終于明白了,魏晉的文人是不敢講,是不能講啊。這種苦悶尤使有魯迅先生這樣的體驗的人所深味呀!所以我們發現魯迅先生的這種憂憤的情感和歷史上是有某種內在聯系的。

師:第三,這篇文章在抒情上的可貴,就在于把現實的悲劇與民族的命運連在一起,把勇士的犧牲與國民的覺醒連在一起,把眼前的哀悼與嚴肅的思考連在一起!三個連在一起,是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很偉大的地方。這也是文老師最近才總結出來的。

為什么偉大呢?我們看了很多回憶紀念文章,都是從“我”和“他”兩個私人的角度來寫的。如“我”紀念“我”死去的爺爺,“我”爺爺多么關心我,可是沒有上升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文化進步的高度,所以說這“三個連接”很了不起,這就是魯迅文章的高度。魯迅的視野和眼光遠遠不局限于一個局部,一個個體,而著眼于整個中華民族,他將考慮的問題上升到中華民族的高度,因此他在用詞上面就特別強調了“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而是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離騷》之所以偉大而成為文學的經典,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于表現了屈原天上人間,上下求索,思之所至,悲戚啼苦,時斷時續;天上地下,曠怨求索,一唱三嘆。

文老師寫了一首詩來試圖表述獨特的“魯迅式的哀痛”:

淋漓鮮血眼前過,

呼吸艱難可奈何。

枯蕉無淚殘荷哀,

秋墳夜雨鬼唱歌。

這里的“鬼”是指冤死鬼,是怨鬼,有怨氣的鬼。這是魯迅先生獨特的哀痛,是“三個連接”的哀痛,不是一般的哀痛。最后,文老師還寫了一幅對聯來概括魯迅先生寫作本文的意義,請記下來:

熱血為證 勵奮勇激庸常望我同胞開慧眼

長歌當哭 訴卑劣斥兇殘砥吾家邦進文明

我替魯迅先生總結了這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我的同胞們啦,快快醒來吧!我的家邦,吾國吾家兮,進入文明社會吧,不要再這么野蠻了。”

師:齊讀一遍!

師:下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成人91在线|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a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四虎亚洲精品|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亚洲香蕉| 色亚洲成人|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导航| 成人午夜久久|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91视频观看| 日本影院一区|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视频| 免费高清a毛片| 国产不卡网| 欧美午夜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 97se亚洲综合|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香蕉色综合|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aⅴ免费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色综合综合网|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精品3p视频|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91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在线91|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久草性视频|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青青操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狠狠干|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AV熟女乱| 无码免费试看| 日韩欧美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