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王居河
華東交通大學 王志斌
體育旅游的影響力及發展前景的研究
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王居河
華東交通大學 王志斌
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最具活力與潛力的行業,旅游業被看作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龍頭,而體育旅游則被認為是大眾消費的新熱點,它的興起與發展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增長。本文分析了我國體育旅游對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影響以及發展前景。
體育旅游 體育旅游市場 國民經濟 生態旅游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幅員遼闊,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為發展體育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如東北的冰雪森林,沿海的沙灘碧海,內陸的江河、湖泊和水庫,西部的沙漠與古絲綢之路都為體育旅游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場所。體育項目與旅游自然資源的結合,給一些地方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像我國的特色體育旅游項目中的登山探險游。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僅西藏就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登山團隊372個,共計6049人,獲得創匯6237多萬元,上繳利稅257萬元人民幣的可觀收益??墒?,由于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在某些方面制約著體育旅游的發展,我國的旅游資源雖然較豐富,但與旅游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產品缺乏自己的特色,而且現代旅游市場所需的休閑旅游、專項旅游等特色產品和新型產品,卻又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體育旅游都是一個尚待開發的行業。
(1)增加外匯收入,平衡國際收支
擴大國家的外匯收入無非兩條途徑,一條是通過外貿途徑賺取;另一條是通過非貿易途徑,而旅游業的收入外匯則為非貿易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2000年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根據國際奧委會2000年9月出版的《奧林匹克雜志》提供的材料,悉尼奧運組委會的收入當時已突破了17.56億美元,這一數字比澳大利亞政府預計收入多出了80%。在組委會的收入中,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企業贊助;二是電視轉播權出售帶來的收入;三是門票收入;四是各類紀念品的銷售收入。此外,悉尼奧運會除吸引萬余名運動員和官員以及12000多名媒體記者外,還吸引了一大批海外游客。在舉辦奧運會的16天里,到達悉尼的國內外游客人數達到了100多萬,給悉尼帶來了旅游的黃金季節。有資料顯示,從1997年算起的4年里,舉辦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帶來的旅游總收入就多達42.7億美元。
(2)擴大就業機會
就業問題是國家政治和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不僅關系到每個勞動者的生存與發展,而且涉及到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一個國家安排就業能力的大小是其政局穩定、社會經濟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體育旅游的發展能有效促進與之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體育運動器材、體育服裝、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郵電、金融。體育旅游屬于綜合性的服務行業,以提高勞務服務商品為主。它可以創造大量的勞動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史密斯的系統模型理論:旅游業增加3美元收入就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大力開發民族體育旅游業對于安置勞動力、穩定社會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現代體育旅游的發展依賴于社會文化的支持,文化生活是旅游活動的重要內容,人們對不同文化具有追新獵奇的心理,有著了解不同文化的動機,他們在體驗異國的生活習俗,學習異國的文化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質,豐富了本民族的文化內容。體育旅游活動的發展,使廣大群眾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了保護歷史文物的自覺性,也使政府有關部門采取保護、開發、利用一體化的科學措施。無論是文物古跡還是民間藝術,都得到有關組織的綜合評價論證,對它們的文化價值給予更充分的肯定,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維護、修復文化遺址,資助傳統體育團體恢復活力,使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生存和發展,將民族文化的保護納入城鄉總體建設的規劃之中,意味著社會文化資源的保護得到戰略性的重視。
發展體育旅游,必須有較高的環境質量,良好的環境是體育旅游發展的基礎?,F代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感到身心疲憊,人們渴望改變環境,而體育旅游正是調節生活的良方。保證人體健康是體育旅游對環境質量的最基本的要求,旅游接待點的環境質量應明顯高于一般生活與生產的環境質量。環境保護已在各方面得到重視,自然環境、歷史建筑和古跡遺址的維護、恢復和修整已使旅游業收到了相應的經濟效益。
針對我國體育旅游的結構、功能、特點,對體育旅游進行可行性評價,并進行綜合規劃。依據體育旅游的社會、人文、生態效益做出綜合決策,對體育旅游的功能區域進行有序規劃,合理開發體育旅游項目,遵循旅游發展規律,防止對生態破壞或無效益的體育旅游盲目開發,做到社會效益、人文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全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體育旅游業的前景喜人。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入了大眾旅游的時代。隨著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旅游者不再熱衷于單純的吃喝玩樂和游山玩水,而在心理上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這就需要以新的活動內容來加以充實。挑戰自我、超越極限、追求快感、獲得享受的旅游經歷會被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所重視,體育旅游定會受到人們的青瞇,因而體育旅游業大有發展潛力。
體育產業化從探索到現在已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顯示出其經濟方面的優勢,并在引導社會消費、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方面顯露出巨大的潛力。作為一個新的經濟消費熱點和投資熱點,各類體育消費正在逐步膨脹,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體育產業可以帶動許多關聯產業,促進整個產業結構的發展。在英國經濟結構的42個部門中,體育產業的關聯強度居第八位。而且,與體育產業有聯系的行業還很多,正是這種較強的關聯性使體育產業能夠疊加到其他產業中去,創造1+1>2的效應,也正是這種較強的關聯性使得體育產業具有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潛質,這是一項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重要特征之一。體育產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項非常有前途、充滿潛力和機遇的產業,決定了它是國民經濟的增長點和必然性。因此,發展體育產業必須把體育產業納入到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的格局中去。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體育旅游項目和種類也逐漸繁盛。在體育旅游方面,除登山、滑雪、海濱旅游等傳統項目,如漂流、攀崖、滑草、溫泉浴以及駕車旅游等也在開辟之中。部分地區已把發展體育旅游作為當地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或重點,如安徽和浙江等旅游管理部門把體育旅游定為當地旅游開發的重點,甘肅舉辦絲綢之路汽車拉力賽來刺激,無錫市在太湖旅游風景區建山地自行車來增加新旅游項目并形成特色,以確保旅游業的持續發展。資源特色是體育旅游的基礎,我們只要有效的綜合利用我國的資源優勢,將民族色彩富娛樂、健身、休閑于競技中,體育旅游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專項旅游產品,在社會生活中迅速興起,為保證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應樹立長期性、慎重性、可持續性的原則。注意對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在制定體育旅游發展遠景規劃時,必須考慮生態環境承受力,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道德規范,使自然資源得到保護,最終做到體育旅游的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1] 柳伯力.體育旅游導論[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 國家旅游局.1995年中國國內旅游抽樣調查報告[N].中國旅游報,1997-04-29.
[3] 楊桂華主編.旅游資源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4] 張廣瑞等主編.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5] 羅明義.現代旅游經濟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F590
A
1005-5800(2010)11(c)-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