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陳濺星
贛南醫學院 溫金英
本次調查采取實地發放與隨機發放的形式,在廣州市3所高校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32份,其中有效問卷118份,有效回收率為89.39%。以下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共調查132人,在有效的118份問卷中,有44人有網上購物經驗,達37.29%,74人沒有網上購物經驗,占62.71%。
針對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們從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以及網上購物者對網上購物的看法和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
在我們的問卷中有一人填寫了其他項,其答案是商品好、價格便宜,可以歸結為節約費用,依次有過半的同學認為網上購物具有節約時間、節約費用的優點,其次是商品原因,尋找稀有商品的同學占27.72%,同時出于好奇和操作方便也是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
經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調查者中,大部分(61.36%)同學對網上購物流程不是很了解,非常了解的占29.55%,如果能提高非常了解的百分比,那么他們對網上購物流程的看法預計也將改變,因為有72.73%的同學認為網上購物有點繁瑣,同時也有網上購物流程的確很繁瑣的可能,如果網站制作者能夠改善此情況,對網上購物者進行網上購物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那么進行網上購物的人將會更多。
為了熟悉網上購物同學網上購物的基本情況,我們從他們經常購買的產品種類、平均每次購物金額以及購物頻率進行統計和了解。
(1)根據我們對網上購物的了解,選擇了一些較可能選擇的產品讓被調查者進行選擇,如書籍、電子產品等進行統計。
(2)根據產品可能類別,我們設想了平均每次購物金額,將平均每次購物金額分為五個層次進行調查顯示,有52.27%的同學每次購物金額在100元以下,往上遞減,4000元以上者為0,當然不包括有些沒有被調查到的同學存在平均每次購物金額在4000元以上的情況,但總體而言,相對很少。由此可以看出,選擇網上購物同學每次購物金額都不夠高,他們所選擇的產品一般都為較低價產品,這是因為大學生收入能力有限,因此消費水平也有限。
(3)對在校大學生網購頻率進行統計與分析。顯示約1/2的同學的購物頻率為平均每季一次,27.28%的同學為平均每年一次,只有約1/5的同學為每月一次或更少。一般情況,大學生網上購物選擇的產品一般為較廉價產品,原因是跟網絡安全具有很大的關系。
此部分我們從網絡安全和網購遇到的困難進行統計和分析。從同學們選擇網上購物的支付方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選擇網上購物支付方式的時候,被調查者大多選擇相對安全的方式;同時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網上購物的可信度是60%~80%,對網上購物信心不足;而在被調查進行過網上購物的44人中,有3人有受騙經歷,可見,網上購物可信度相對較低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忽視傳統購物中存在的類似的安全問題,網上購物還是比較安全的。
針對無網上購物經驗者,我們對被調查者對網上購物熟悉程度、不選擇網上購物的因素、被調查者網上購物觀念、被調查者對網上購物的態度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能據此對他們在這四個方面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
我們從訪問購物網站、開通網上銀行、網上購物流程了解程度對此進行了統計與分析。調查發現,未網上購物者對網上購物的熟悉程度僅限于瀏覽網頁,開通網上銀行等,對網上購物流程非常了解的只占4.06%,因此,提高他們對網上購物的認識,將大大提高網上購物普及率。不過現實依舊存在著對網上購物流程非常了解,但卻未在網上購物者,那么影響他們的因素是什么呢,因此對這些可能的因素進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假設了眾多可能的因素,比如受周圍環境影響、擔心網上購物存在一些問題、網絡安全、自身觀念的影響。
(1)受周圍環境影響分析。人是受大眾影響的具有自由意識的生物,大多數人都具有從眾心理,因此我們調查的變量是被調查者周邊選擇網上購物人數的多少,由此來確定周圍環境對網上購物的影響。經統計調查表顯示,未網上購物者周邊進行網上購物人數多少呈拋物線形式先增后減,其中有95.94%周邊人數都不多,但少部分人占63.51%。可見,周邊網上購物人員的多少對網上購物具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絕對化的。
(2)其他未進行網上購物因素分析。我們列舉了商品問題、賣家誠信、貨款的支付問題、商品的傳送問題、售后服務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環境不允許(如有些大一新生對網絡接觸較少)、信息匱乏,無法獲得網上購物相關信息等客觀因素對主體主觀的影響,同時還有觀念難以轉變的主觀因素的影響。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為網上購物學生對各種可以主觀判斷的客觀因素表現出或多或少的擔心,其中最為突出的兩項是賣家誠信和網絡安全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存在于大學生中,也是網上購物者普遍擔心的問題。
對于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們的目標就在于讓他們放心、安心、愉快地選擇網上購物,因此對同學們對網上購物的預期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表明,對網上購物,大部分同學都持積極態度,也不排除一些消極成分。我們只有克服這些消極成分,才能提高大學生網上消費水平,主要是大學生對待網上購物的態度,其次也要提高網上購物自身的安全度,可信任度。
通過對已進行網上購物同學以及未網上購物同學的分析,可得結論如下:
(1)進行網上購物的同學占全體學生的37.29%,而且有擴大趨勢。該比例遠高于中國網民的購物比例,說明大學生較容易接受網絡購物這種新穎快捷的購物方式。
(2)網購過的學生普遍認為網上購物具有節約時間、節約費用等優點,這會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進行網上購物。
(3)影響同學們網上購物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但最主要的仍然是對安全和信用問題的擔憂。
(4)雖然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能力有限,但這一具有新思想的消費群體購物比例高,對電子商務網上購物勇于嘗試,認同度較高。
(5)克服在已網上購物的同學遇到的難題,網上購物將會加速發展。
(6)網上購物預期很好,將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在校大學生網上購物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①目前,不少網站的網上購物流程較繁瑣,這影響了一部分網民的購物積極性。如果此點得到改善,網上購物的比例會更高,電子商務交易會有更快的發展。
②網絡安全成為網上購物的重要障礙,相關網站應盡力改善,加強網站宣傳設施的建設和宣傳力度,讓消費者了解電子商務網站采用的主要安全機制和作用,努力打消人們對安全問題的擔憂。
③信用問題是網上購物中人們擔憂的另一重要問題。加強信用機制建設,規范身份認證和身份識別技術的應用,通過宣傳教育讓人們了解網上信用機制,學會信用評估和鑒別方法,對于促進網上購物的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
④歸根到底,影響人們對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選擇的影響因素是觀念問題。實際上,正規網站的購物流程和安全、信用機制都已比較健全。現實世界中欺詐現象也經常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講,網上購物的安全性高于網下購物的安全度。
[1]車磊.高校學生炫耀消費調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2]劉珊,風笑天.大學生消費研究述評—對1988年~2004年間169篇學術論文的文獻綜述[J].青年探索,2005,(04).
[3]張峰林,陳彬.大學生網絡消費現狀調查與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4]董大海,李廣輝,楊毅.消費者網上購物感知風險構面研究[J].管理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