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 唐正榮
圩又圩市、墟市,是我國南方農村廣泛存在的一種商品交易形態,由于不常設而規定交易日的定期市場。因南北差異,“圩”的各地叫法不一,或集(市)、或場、街,名稱雖各不相同,其實質和社會功能并無多大區別,都是人們聚集于一處集中從事購銷、調劑余缺等商品交換及有關活動的場所,圩市參與交易者以生產者為主,是農民在一個約定俗成的固定日期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點進行商品交易的場所。圩市與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下連鄉村、上通城鄉市場。作為農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形式,現代圩市應是一個具有集聚商流、物流、信息流、消費者以及資金流等多功能的市場概念,是一個以滿足農村商品流通為主要目的經濟活動的載體,是農村經濟與市場的契合點,是豐富農民生產生活與文化社會交流交往的平臺。然而,圩市在農村流通及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其建設與發展相當滯后。多數延續傳統的民間市場或依縣鄉行政區域來安排,一方面市場被人為割裂,另一方面在政府投入上呈現出“縣-鄉或鎮-村”的從上至下的市場層級,一些具有傳統的經濟、文化資源的優勢市場及其軟實力被忽略。因此,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應首先考慮作為農村微觀市場的“圩市”,在充分發揮傳統“圩”市場的基礎上,確立農村物流規劃的戰略任務和內容。
首先,宏觀上我國農村物流的規劃應突破農村行政區域劃分的限制,把農村作為區域經濟一盤棋來統籌考慮,承認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把農村有限的稀缺資源集中投入到發展潛力大、規模經濟和投資效益明顯的少數區域,并著力培育這些市場或鄉村??稍谌姘盐諈^域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將經濟較發達、商品流通吞吐量大、資源優勢顯著的與交通閉塞、人口分散、交易量稀少的區域進行區別,如利用主成分聚類分析方法,以縣(包括縣級市、縣級區)為單位,以反映其經濟發展水平指標為基準,形成一個直觀的、反映不同層次市場及其農村市場格局。
其次,綜合分析各區域或市場之間的商流、物流等關系,在上述的既有較發達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市場”,又有欠發達以及貧困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市場”版圖上,選擇一處或幾處“優勢”圩市作為農村物流“中心節點”。從而以物流“中心節點”為中心市場,利用“優勢”圩市與一般市場的勢差,以及傳統圩市流通網絡作用,發揮“中心”市場的增長極作用,構建一個以“中心”包圍一般市場、相應發達鄉村包圍落后或貧困鄉村的態勢,以及由高向低、由點及面的宣紙效應,借助市場機制的傳導,使一個個具有經濟和社會文化輻射力的市場或區域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縮小區域差距。
再次,微觀上我國農村物流的規劃不僅要注重地方農業資源、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還應發揮其歷史、傳統文化所形成的人流、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等商勢,以及地理及其交通優勢。也就是說,以農村區域經濟資源條件、氣候條件、居民的傳統習俗等形成的具有不同形式、結構和特點的市場發展水平為依據,結合現有的不同層次“市場”綜合進行農村物流的戰略規劃。其中,包括物流“中心節點”的選擇對象、“優勢”市場的培育及其定位等。如按市場層級劃分,有鄉村圩市、普通圩市、中心圩市;按市場功能劃分,有農業基礎型圩市、工業主導型圩市、商貿流通型圩市、交通樞紐型圩市等專業市場以及綜合型市場。
圩市物流規劃不同于一般企業物流系統規劃的任務和內容,強調物流的社會性與共同性。但圩市物流最終服務于各種類型的工商業企業,因此充分考慮企業物流體系規劃的內容是圩市物流規劃的基礎工作。
首先,企業物流規劃通常需要確定企業自身的戰略方向,將企業戰略所勾勒出的企業發展方向轉換成企業具體的行動計劃,再將這些行動計劃分解成不同職能部門的子計劃。物流管理戰略是企業部門級的戰略,它的制定要與企業整體的戰略目標相一致,實現包括財務、發展、市場份額及其他目標在內的企業總體戰略。而圩市物流的規劃屬于區域物流規劃范疇,側重于物流的社會性與共同性。圩市物流服務歸根到底是以滿足農村居民(乃至城市)生產與生活需要為主要目的,因此,圩市物流規劃是圍繞著為農村市場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農民生活資料等商品服務以及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及銷售的工商業企業組織的物流需求而展開具體規劃的。
其次,圩市物流規劃整體上應圍繞如何降低農村流通成本、節省物流建設投資、改進流通服務等物流戰略目標來展開,應立足于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充分考慮優勢圩市的軟硬件條件,使各工商業企業對物流系統的投資最小化、投資回報最大化,并在服務水平一定的條件下,使得與農村流通運輸和存儲相關的可改變成本降到最低,實現物流節點選址、相應設施設備在數量、規模及規格等方面的科學配置。如較發達的外向型區域經濟、相當規模的內需和外銷及中轉物流量,較強大的物流和信息載體條件、區域內外的現代交通條件、物流基礎設施條件,以及良好的文化、生態背景,甚至包括生產方式和消費理念等,用發展的眼光,進行科學的規劃。
再次,圩市物流規劃至少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即客戶服務目標、選址、庫存和運輸,即是圩市物流規劃的主要內容或任務,這些內容不僅直接影響到進入農村市場(圩市)工商業企業的盈利能力、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而且也影響到整個農村區域物流乃至社會物流的效率與效益。(1)客戶服務目標,是指預期為區域市場(圩市)網絡系統提供的客戶服務水平和能力,圩市物流及其服務包括物流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圩市物流戰略規劃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市場物流需求水平進行預測,從而確定和規劃滿足市場需求的物流服務的水平。(2)選址,是集合貨物存儲點和分配貨物供貨點的地理分布,是物流規劃的基本框架。內容包括確定中心節點及其位置、設施的數量規模,并分配各節點及設施所輻射的市場范圍,從而確定“生產-流通-消費”產品到市場的線路。科學的選址應充分考慮農產品、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資料的特點及其產品的移動、相關成本,尋求低成本、高利潤的需求分配方案是選址的關鍵。(3)庫存,是指管理庫存的方式,包括庫存分配與補充,農產品、生產和生活資料等大類產品的存放地點、庫存能力設定,盡管這些更多的與工商業企業的微觀管理直接相關,但也與物流節點的確立、設施選址和布局密切相關。(4)運輸,指運輸方式、數量規模、批量時間等決策。其選擇受節點數量、地理位置、物流設施以及產地之間距離等影響。運輸與庫存一樣,屬于企業微觀決策問題,但充分把握農村市場總體物流的內涵,有利于圩市物流節點規劃及建設的決策。
最后,在圩市物流規劃的四個方面,客戶服務目標是物流決策的基礎,相反,選址、庫存和運輸戰略設計直接制約客戶服務目標的實現。客戶服務目標所能達到的水平取決于上述三個方面的戰略設計。同時,選址、庫存及運輸之間是一個彼此互相聯系和制約的三角關系,每一領域對系統設計都有重要影響。也因此,圩市物流的規劃與設計需要從系統的角度來加以分析和考慮。
圩市物流規劃重點在圩市物流節點的確立,既是農村區域物流規劃問題,一定程度上又是農村區域“物流園區”規劃問題。圩市物流規劃的任務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農村區域物流運作體系,即從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正確配置物流要素,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協調,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最優的物流支撐環境。圩市物流規劃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全面準確地把握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計劃以及各項基礎技術信息,并通過對資料的梳理和研究,對區域的資源作比較全面的分析與評價。其中資源包括自然和生態資源(土地、水、氣候、礦產等)、社會資源(男女勞動力數量、年齡構成、就業比重、勞動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文化資源(歷史傳統、民情民俗等)和經濟資源(在該區域內已積累的物質財富,包括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水利能源、城鄉建設等物質技術基礎)。
根據上述區域物流發展的規劃綱要,結合區域經濟、社會、歷史以及地理條件,將各類物流要素如交通運輸和倉儲設施等進行合理的組合與布局,使圩市物流“中心節點”及其網絡布局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以及農村、城鎮居民點、基礎設施等建設布局相協調。通過圩市物流“中心節點”的規劃和建設,形成高效的、有規模效應的,并且能實現物流社會化、共同化的區域物流支撐體系。
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可能引起生態環境的變化和環境的污染。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防止水源地、農村居民點與生態景區的污染,保護有科學意義的自然區和歷史文物古跡,建設供人們休息的場地,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呼聲。農村區域物流規劃應力求減輕或免除自然災害的威脅,促進大自然的生態向良性循環發展,同時還應進一步改善和美化環境,對局部被人類活動改造過的地表進行適當修飾,搞好大地綠化和綠地規劃,豐富農村居民的文化娛樂設施和休閑活動場所。
我國目前仍然處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部門體制所形成的局部利益、部門分割現象仍然存在。農村區域物流管理體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區域高效、經濟的物流體系的發育和完善。打破條塊分割,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為物流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是農村區域物流體系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物流規劃應由權威的、綜合的機構根據市場化原則去組織和制定,同時也需要政府通過其政策的制定來進行指導和統籌物流規劃工作的開展。
物的流動伴隨著信息的流動,而信息流又控制著物流,物流信息化管理是現代物流的重要方面。物流信息管理是對物流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分析、應用、存儲和傳播的過程,也是將物流信息從分散到集中、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物流信息具有地域性和時間性,信息的范圍廣、跨度大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快,加上不同用戶對信息的要求不同。信息的缺損、失真和失效以及信息的及時、準確、全面保證顯得十分重要。正是信息技術及其手段的應用,通過對涉及物流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如人員、技術、工具等進行管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原先獨立的各物流環節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滿足了不斷發展的物流服務要求。
物流管理和經營人才的缺乏是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的一大“瓶頸”,我國物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薄弱環節,在農村區域物流體系規劃中,物流管理和經營人才的開發工作也將是一個重要的內容。
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現代化物流的支撐,科學縝密地制定區域物流體系規劃有利于我國農村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統一規劃、綜合平衡是區域物流規劃的基本方法之一,農村物流的規劃要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論證與比較,要選擇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先進、建設上可行的最佳方案,以求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石原武政等.日本流通100年[M].日本有斐閣,2005.
[2]祝合良.流通產業理論與實踐[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3]鄧曉強等.桂林發展研究報告[M].漓江出版社,2008.
[4]馮耕中,現代物流規劃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