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政法學院 孫萌
文化產業是我國經濟構成中的重要產業,它包含文化因素和經濟發展因素。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國際國內環境的影響,尤其在當前國際化競爭的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壓力,因此,深入分析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狀況,并針對當前文化產業面臨的挑戰,積極實施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就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一些原屬于國有行政部門的文化單位,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實行了文化產品的生產、開發和傳播。特別是適應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的形勢,我國加快了文化產業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快速發展時期。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狀況是:
我國的電影由建國初期的高潮發展,經歷了電視媒體的沖擊,如今已經走出了低估,進入了商業化發展時期,一些國產優秀影片在國際上獲獎,國內票房收入當前不斷升溫,電影媒體對現代觀眾的影響正在升溫;電視業發展更是發展迅猛,由依靠無線傳播為主,到發展到現在的以有線傳播為主,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逐漸擴大,尤其是數字技術為主的電視信號傳輸得到了快速發展,隨之電視頻道出現的互動化、頻道多樣化正在城市中推廣。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電視作品層出不窮,成為影視業中發展的亮點。
建國初期各類戲劇團體得到了大發展,但中間經歷的各地方劇團相繼解體,改革開放后又逐漸恢復發展的過程,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傳統的戲劇品種得到的拯救與發展,現在在全國出現了一些很大的戲劇演出團體。
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趨強烈,音樂、美術得到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和普通群眾的喜愛和關注。一些民間音樂藝人演出、美術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
我國無論是圖書生產和銷售走在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前頭,各類雜志、書刊訂購量發展迅速,一些電子圖書備受讀者青睞;因特網技術、電信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成長最快,產值較高的新興巨大產業,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我國上網用戶和移動通信用戶的消費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居民日常的重要消費開支項目。
我國體育產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鏈條發展態勢,體育贊助、體育用品消費、體育營銷、體育欣賞是體育產業中的重要內容,也帶動了信息產業、交通業、培訓業、商業的發展,體育明星代理廣告、體育贊助尤其為人們所關注;在健身方面,人們注重體育娛樂、健身活動,一些驢友的出現就是典型的民間體育消費縮影,同時體育健身帶動的體育相關消費也非常具有發展潛力,比如體育游戲、體育博、賽馬、賽艇、自行車比賽、彩票、彈子游戲等娛樂市場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生力軍。
近年來,為了滿足各類人群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各種書畫拍賣公司、文化傳播公司、文化講座數量大增。這些設施齊全的文化經營單位,抓住了文化消費顧客的需求,不斷開拓消費者需求領域,成為我國文化產業中不可小視的重要部分。
從全球經濟競爭形勢看,文化產業的實力越強,其經濟總量、資金優勢、科技力量、項目選擇、人才儲備、經營管理等方面越具有主導地位,越是弱勢的文化產業部分,越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沖擊。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我國文化產業受到嚴格的國家保護,但當前按照世貿規則,我國的文化產業市場應當向全球市場開放,因此,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稚嫩時期的我國文化產業,必然在全球化競爭環境下,受到很大的沖擊和挑戰。
國外文化市場對我國的直接沖擊就是產品的沖擊,大量的國外產品銷往我國,而與之相應的國內文化產品生產卻相對較弱。比如兒童動畫類、游戲類,基本被日本產品占據我國的市場,這是由于我國文化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高,或研發能力不強,或法規不健全所致。另外在很多文化行業,一些產品由于缺乏版權所有、保護意識,使得很多文化產品的核心部分技術為國外所有,從而使我國成為受國外文化產品沖擊力較多的國家。
當前全球最有資本、資金、技術實力的文化產業的企業大多都分布于國外,或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他們具有先進的經營理念,具有較強的經驗優勢、品牌優勢、客戶優勢,在國際文化產業中占據文化資本的強有力地位和競爭優勢,他們規模大,文化經營及相關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已經觸及世界的各個角落。相形之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相對弱小,還未形成具有完全意義的文化產業優勢。在全球競爭環境下,包括我國互聯網在內的文化相關領域,正面臨全球市場的沖擊,也面臨國外文化企業的擠壓、逼迫危機。
文化產品是具有特定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輸出國的文化載體,必然體現輸出國的政治文化理念。當前,大眾消費的文化產品有時雖然是物理的、看得見的物質形態,但其包含的是一種特定的文化理念,所以人民對文化產品的日常消費,潛移默化地影響者人們的價值觀念,政治傾向、倫理道德、行為方式。因此,這是全球競爭環境中,首當其沖的影響方面。
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壓力,應當立足與我國綜合國力競爭的優勢,積極加強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
我國文化管理部門和規劃部門,要根據當前我國所處的國際經貿環境,加強文化產品生產的整體規劃和調控,優先解決影響和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瓶頸因素,減少國內一些無序競爭的狀況,提升一些關鍵性文化行業的技術實力,注重文化產權保護的規范。尤其是要在具體的文化產品生產立項、審批、整頓方面嚴格管理,加強市場監督,積極協調文化產業發展中與其他產業發展的不協調因素,促進地區間、部門間的協調。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不但存在企業規模小、效益低、管理落后的狀況,而且表現為資源分散,其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中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專利權、專營權、賦稅優惠權、商業信譽、品牌等,要根據國家整體產業發展的規劃,進行資源的優化組合,尤其要適應國家化競爭形勢,促進其硬件建設的國際化標準建設,促進軟件環境、經營理念適應國際化競爭形勢。
政府應當大力支持和發展文化產業,為文化企業提供方便,制定相關保護政策。尤其是要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建設,依靠法律法規形成對文化市場的調控機制,并積極依靠政策引導、法律保障,促進文化市場體系和網絡的完備與成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總量規模大、產業程度高、競爭能力強、產業結構合理、科技含量高,能夠積極參與國際或地區文化市場競爭的文化產業,才能實現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陳華,張艷,危機視角下文化產業科學發展研究:基于國際比較視角[J].文化藝術研究,2009,(1).
[2]司思,孫斌,文化產業將成中國經濟引擎——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J]. 中國經貿,2007,(1).
[3]曾祥炎,張穎,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目標市場級別評價[J]. 當代經濟管理,2008,(9).
[4]祁述裕,殷國俊,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和若干建議[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