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鵬云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江西南昌 330029)
高職醫學院校實習生常見醫療護理差錯及原因分析
朱鵬云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江西南昌 330029)
實習生;護理差錯;原因分析
我院有護理、助產、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口腔醫療工藝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醫療美容技術、醫學遠視光技術等專業,每年在各級醫院實習的實習生有2 500多人,分布在全國的200多個實習點。筆者把近年來在各實習單位的各院校、各專業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差錯進行歸納、總結,并分析原因,提出一些解決方法,供學校專業課教師、學校實習帶教教師、實習科負責人、實習單位科室及帶教教師和廣大實習生借鑒,以達到杜絕或減少各種醫療、護理等差錯的目的,減少由于實習生導致的各種醫療糾紛。
1.1 換錯藥、發錯藥
在靜脈輸液時換錯藥是護理專業實習生最常見的護理差錯之一,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實習生的主觀原因,換藥時幾乎不看輸液標簽就直接換藥;有的實習生甚至把床頭柜上患者前天晚上用于暖被子的輸液瓶裝的開水當成靜脈點滴的藥品;有些實習生的輸液標簽書寫、粘貼不太規范,或者書寫字跡潦草,如常把19床患者的藥液掛給16床的患者,把2床患者的藥液輸給12床的患者等;發放口服藥時常由于有的患者不在病房,實習生就會把藥品混淆。出現類似差錯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認真地進行“三查七對”,做事馬虎,或者治療、配藥班護士書寫輸液卡不認真、不規范,上班時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在上下班交班時間最容易出現此類差錯。避免出現類似差錯最主要的方法是在配藥、寫輸液標簽、掛輸液標簽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規范各項操作,認真做好“三查七對”,各項操作均在帶教教師的示范、監督下進行,做到放手不放眼。要嚴格做到上班時不接聽電話,交班時做到床頭交班、治療室交班、簽字交班,杜絕各種醫護差錯隱患。
1.2 算錯藥、配錯藥
由于實習生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實習生計算能力很差,在配藥時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在醫囑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及看醫囑不認真時,也常常會出現配藥錯誤,如普通胰島素常用量為4~8 U,而一瓶普通胰島素共有400 U,在實習單位就出現過實習生配藥時加了400 U胰島素的錯誤。兒科液體的配置劑量要相當準確,如一瓶2 ml的液體中含有10 mg的安定,醫囑劑量為1 mg,實習生就直接用2 ml。出現此類差錯最主要的原因是配藥時注意力不集中,口算、心算能力差,加上治療班護士、患者及其家屬在等待治療,忙中就會出現類似差錯。避免出現類似差錯的措施是在心算計算不清楚、不正確的情況下,采用筆算的方法。醫師的醫囑字跡要清楚、規范、使用正楷字。帶教教師要隨時檢查、督促實習生的每一項操作,避免出現各種差錯事故。
1.3 用錯藥、亂用藥
由于有的實習生在校時學到的理論知識不扎實,而帶教教師在其實習時又大膽放手讓其單獨操作,這樣也很容易導致各種醫療、護理差錯事故。每種藥物的用藥方法不一樣,有的藥物既可以肌肉注射又可以靜脈點滴,有的藥物只能肌肉注射或只能靜脈點滴。如第一天給患者肌注混懸青霉素,第二天患者感到臀部疼痛,實習生就直接將混懸青霉素靜脈推注給患者,以為各種青霉素均可以靜脈給藥,幸好帶教教師、患者家屬及時發現,否則就會造成差錯事故;又如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醫囑口服生理鹽水40 ml加去甲腎上腺素8 mg,實習生想當然地就把藥物進行靜脈推注。出現這類差錯的原因是沒有認真執行醫囑。避免出現類似差錯的主要措施是要嚴格按醫囑進行治療、操作,而且要在醫院進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一切按操作規程進行。
1.4 擅自進行護理操作
在治療過程中,特別是在搶救患者時,要嚴格按醫囑進行各項操作,否則易出現各種差錯。比如在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西地蘭、安定、氨茶堿時一定要注意推注速度,過快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如有一位心肌梗死患者,醫囑為多巴胺靜脈給藥,要求使用靜脈泵維持一定的血液濃度及推注速度,而實習生直接靜脈推注導致患者死亡;還有醫院出現過KCl沒經過稀釋而直接被靜脈推注導致患者死亡的事故。避免出現類似錯誤的方法是建議此類學生更換專業,因為其性格不適合學護理專業,可以改學如醫療美容技術、口腔醫學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等專業,這些專業不與患者直接接觸,不容易造成致命的差錯事故。
2.1 缺乏無菌觀念,導致交叉感染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實習生常參與對門診患者采集血液標本的工作,最常見的差錯就是所用紗布、吸管沒有及時更換,最終導致交叉感染。也有些實習生為了節省紗布,反復使用紗布,在門診患者特別多或者交接班時,吸管也未及時更換。目前在患者及其家屬醫療知識水平提高以及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傳染性疾病增多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導致醫療糾紛,對實習單位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出現類似差錯的主要原因是實習生對各項操作不熟練,或者是忙中出亂,或者是無菌觀念不強,沒有養成正確的操作習慣。
2.2 寫錯、發錯檢驗報告
從采集標本、臨床檢驗、書寫檢驗報告到最后發報告到患者手中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只要有一點不仔細、不認真就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錯誤。有的實習生缺乏經驗和責任心、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擾特別大,在上、下班交班時更容易出現差錯。目前有些實習單位要求實習生上班后禁止將手機帶入科室,交接班時所接收的檢驗標本由接班者負責,實習生不能代替帶教教師發報告,發報告給患者前一定要帶教教師復審、簽字,以免出現類似差錯。
2.3 過分依靠機器,動手操作能力差
目前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的檢驗科均配有先進的檢驗儀器(如全自動生化儀、血液分析儀等),這些檢驗儀器對提高檢驗效率和檢測度起了很大作用。但實習生過多依賴儀器,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導致就業到鄉鎮醫院或診所的學生連“三大常規”操作都不熟悉,甚至不會用顯微鏡。目前實習生既要學會操作儀器,學會儀器的原理,更要學會自己動手操作,這對將來的就業才會有更大的幫助。
3.1 看錯藥、發錯藥
藥學專業實習生在藥房的主要工作是依據醫師的處方發藥,看錯藥、發錯藥是最主要、最常見的差錯之一,其原因可能是醫師處方字跡潦草、不清楚,實習生對藥物名稱、用途不夠熟悉,臨床醫學知識缺乏,對各種藥物的包裝、規格不了解,導致發錯藥、多發藥、少發藥,進而導致各種醫療糾紛。減少差錯的主要方法是讓實習生在發藥之前先熟悉藥物的包裝、規格,仔細閱讀各種藥物的說明書,了解每種藥物的主要作用,熟悉每張處方的用途和治療疾病的種類,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逐步進行。
3.2 在制藥車間投料不準確,影響藥物質量
藥學專業實習生在制藥廠實習時投料不準確也是常出現的差錯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實習生年齡偏小,組織紀律性不強,對實習主觀重視不夠,操作不規范,最終導致藥品質量不達標,從而直接影響藥品安全,給制藥廠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減少這類差錯的方法是對于一些關鍵崗位,帶教教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對一些紀律性不強、常犯小錯誤的實習生不安排其去重要的投料車間實習,以杜絕這類嚴重差錯的發生。
3.3 在操作車間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藥學專業實習生在操作車間實習時最容易出現意外事故,其主觀原因是實習生對操作規程不熟悉,安全意識淡薄,年齡偏小,穿戴工作衣帽不規范,實習生之間喜歡嬉戲等;客觀原因是車間的防護設備跟不上發展,有的機器陳舊,有的規章制度不健全等。減少意外事故發生的方法是對實習生進行操作培訓,做到不熟悉操作流程不上崗,不符合穿戴條件不上崗,無安全意識不上崗。
目前各級醫院最敏感的問題就是醫療糾紛,其中有部分醫療糾紛與實習生有關,年齡偏小的實習生更容易出現醫療差錯,所以初中畢業三年制中專、五年制高職學生比參加過高考的三年制高職生更需要加強教育、管理,在選派帶教教師時也要注意這方面的差異。只有在學校與實習單位的共同管理及帶教教師的精心帶教下,實習生才能遵守醫院、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才能減少或避免出現各種差錯事故,才能圓滿地完成實習任務。
G424.4
A
1671-1246(2010)08-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