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茹
(華北煤炭醫學院秦皇島分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1)
芻議網絡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
陳艷茹
(華北煤炭醫學院秦皇島分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1)
德育工作應與網絡結合起來,利用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特點,寓教育于網絡,通過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網絡;德育工作;道德意識
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這個高科技產物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日益成為青年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網絡為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創造了廣闊的娛樂時空,使其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獲取知識的渠道。但我們也必須注意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1.1 道德意識淡化
網絡為人們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同時也掩蓋了“網絡人”的真實身份。這種虛擬性給各種不道德行為披上了虛偽外衣,造成大量網絡垃圾的污染。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不懂取舍之道,這給學生辨別真、善、美和假、丑、惡帶來一定困難。
1.2 情感目標錯位
網絡環境下的人在虛擬的世界里隱藏了真實身份。“人—網絡—人”的交往方式無法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生活體驗,這使學生忽視真實的人際關系,產生孤僻、冷漠等心理,極易導致人際關系疏遠和人際交往障礙。
1.3 網絡行為失范
網絡中,黑客攻擊、反動言論、色情信息乃至西方國家憑借網絡優勢進行的文化侵略比比皆是。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自律意識較差,媒介文化的價值觀傾斜和網絡世界的隱匿性,極易使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變化,在不必為自己網上言行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況下,忽視現實社會的道德規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由此可見,網絡創造的虛擬環境中“網絡人”的思維影響了學生情感的發展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導致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自我的迷失,對其成長極為不利。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并利用網絡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成為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
筆者認為,應把德育工作與網絡結合起來,利用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特點,寓教育于網絡,通過網絡加強學校德育工作,讓網絡為教育服務。
2.1 建立網絡德育專、兼職隊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德育專職隊伍,嚴格要求、明確職責、加強培養,逐步提高他們運用網絡開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其次,建立一支覆蓋面廣、品德較好、有奉獻精神的網絡德育兼職隊伍,可由班主任、青年教師、學生干部組成,讓他們參與論壇、聊天室、BBS等交互性較強的網上欄目,與上網學生平等交流,增強網上德育引導。
2.2 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監護和指導作用
學生教育離不開家庭,要鼓勵學生家長不斷學習網絡知識,提高網絡安全和道德意識,成為孩子使用網絡的引路人。若家長和孩子一起網上沖浪,不僅能相互交流,而且能隨時溝通,還可以及時引導孩子回避不良信息。
2.3 加強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制教育
面對網上不良信息,最好的“過濾器”是人的大腦。因此,應加強網絡道德、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對網上信息的判斷、鑒別能力,以增強自身免疫力。
2.3.1 開設網絡德育課,做好指導工作 目前,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基本不討論網絡道德問題,學生在網絡領域處于“道德任意狀態”。筆者認為,學生上網前必須接受“網德”教育,以引導其行為方式和道德取向,把信息技術和網絡道德教育結合在一起,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綜合性教育教學。如:組織學生學習“網絡文明公約”、開展網上道德講座等,還可把網絡道德納入信息教育范疇或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得網絡之利而避其害。
2.3.2 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學會自我管理 為加強網絡管理,可建立教師和學生2支網管隊伍,對學生上網進行檢查監督。還可在各班增設信息員,協助教師處理網絡教育中的一些事務,如多媒體使用記錄、學生上網情況記載等。
2.4 堅持疏導結合,主動占領網絡陣地
德育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堵”不能解決問題,“疏”才是正確方法。
2.4.1 開放學校資源,為學生上網創造條件 學校現有網絡資源可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為學生創造在校上網機會,這樣可以把學生從社會不良網絡環境中爭取過來。學生在校內上網,教師也能有效監控學生的網上行為,并通過網絡環境的感染力量實現對學生的道德教育。
2.4.2 推薦優秀網站,讓學生健康沖浪 學生上網初期具有盲目性,因此需要教師向其推薦優秀網站。教師可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的網站,并在校園網上建立相關鏈接,以減少和避免學生接觸不良網站的機會。
2.4.3 建立校園德育網站,搭建師生交流平臺 在校園網上建立德育網站或開辟德育欄目,搭建師生交流平臺,以拓寬德育途徑,用科學健康、積極向上的信息感染、影響學生。在建立網站時,要注重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加入一些學生喜歡的優秀歌曲、寓意深刻的動漫作品等。
2.4.4 建立個人網頁,促進學生成長 教師應鼓勵學生應用所學電腦知識,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具有獨特風格的個人網頁。網頁上可設立德育檔案、學習體會、理想風帆、成長足跡等欄目,以展示學生才華,培養其自主能力。同時,通過網頁互訪,促使學生學會交往,懂得取長補短。
2.5 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活動,構建校園德育網絡體系
經驗證明,活動對希望成功的學生來說最具有吸引力,效果比單純的說教要好得多。因此,學校可利用網絡開展新穎有趣的道德教育活動,以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其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5.1 開展網上讀書活動,以趣激德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課本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要不斷從課外汲取知識來充實自己。學校可實施“讀書工程”,讓學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或在網絡欄目中開辟“黃金書屋”,開展“講書比賽”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2.5.2 養成教育網上行,以行促德 學校可將校內出現的好人好事和不良行為制成短片,展示給學生。身邊的人和事,能引起學生興趣,且可信、可學。這樣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會使學生悄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6 開展網上心理輔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校園網上開設“心理咨詢信箱”,通過E-mail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教師還可以在網上公開解答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這種全新的交流方式,既能縮短師生距離,也能幫助學生及時宣泄不良情緒,從而健康成長。
總之,學校德育工作是復雜的、多方位的,學校德育工作者應適應新形勢,成為網絡時代的先行者,利用網絡特點,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G416
A
1671-1246(2010)03-0142-02